续航突破230公里告别里程焦虑,搭载智能全时四驱系统提升安全与稳定,第三代蓝电E5 PLUS即将掀起新能源汽车市场新格局

翻到我去年写的笔记,记得那会儿市场上10-15万元价位的插混SUV,续航一般都压在60到120公里左右,顶配好一点能冲到接近200公里,但那是极少数。第三代蓝电E5 PLUS这个230公里的纯电续航,看着档次像是直接给用户一个不小的惊喜。你说230公里真的够用不?按我自己体感,平时市区上下班往返哪,100多公里一天都算长了,一周充一次电完全够,可以说,至少在里程焦虑这件事上,它已经把自己脱离出来了。

但我得说,这续航的提升,其实不仅是电池堆量那么简单。我跟一个供应链的老哥聊过,他说蓝电E5 PLUS这次用的电池管理系统做了优化,散热和电控逻辑调整,续航和寿命都有加成。说白了,这就像以前家里用的老人智能手机那样,换个新电池、电池管理程序升级了,玩游戏电量掉得慢,续航自然就稳了。其实这跟传统燃油车的调校跑得挺像,研发不是只盯着新零件不放,更是系统配合的活。

续航突破230公里告别里程焦虑,搭载智能全时四驱系统提升安全与稳定,第三代蓝电E5 PLUS即将掀起新能源汽车市场新格局-有驾

老实说,我之前对插混SUV提升续航这事儿有点大了,觉得续航数字高了才算进步。后来想想,提升续航确实重要,但更关键是让用户实际用电驱的频率变高,这样成本自然也就降了。比如一个朋友就抱怨过,他开某品牌插混,理论上续航给力,结果实际使用时电池频繁切换,油耗没降多少。这个体验明显不理想。换句话说,车企说续航多少公里很亮眼,得看实际能不能达到,否则只是数字游戏。

蓝电E5 PLUS还带了智能全时电混四驱。这个配置现在不算豪车专属了,但能普及到15万元上下的SUV,我觉得确实挺有诚意。四驱系统不仅增加通过性,关键是让车子在冬天湿滑路面或者雨天能稳住。记得有次我朋友冬天开车送孩子上学刹车,路滑车子一滑,差点撞护栏,后来换了带四驱的车,安全感直线上升。蓝电E5 PLUS的全时四驱,同时配合FSD自适应悬架,实现了舒适和操控的兼顾,这一套搭配如果没搞砸,确实挺吸睛。

不过我也得承认,我有点嫌麻烦说起这些系统的供应链。你想啊,四驱系统的电机、电控和传动各个零件都需要跨厂商协调,研发时小了心就会有兼容问题,品质稳定难。尤其在成本控制紧张的价位段,能把这玩意做好,用料还扎实,背后供应链博弈和品质保证绝对不是闹着玩。我听说,蓝电E5 PLUS和赛力斯合作深度不浅,享用了赛力斯的高端供应链和品控体系,理论上只要执行到位,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都能给用户交足功课。赛力斯的产品统计数据显示,蓝电E5系列零自燃、零动力中断跑了超过10.85亿公里,连续几年在新能源SUV质量榜单都能排进前两名。这数字看得我这老车迷都心安。

续航突破230公里告别里程焦虑,搭载智能全时四驱系统提升安全与稳定,第三代蓝电E5 PLUS即将掀起新能源汽车市场新格局-有驾

再说一件小事,我同事小王开着同价位的另一款插混SUV,告诉我他最近换电池后续航还是没多少提升,跑个150公里就费劲。问他感受,他说这车四驱是选装,他选了,但调教不匹配,跑山路时车身晃得厉害,一点稳当感觉都没有。我看了对比视频,蓝电E5 PLUS那套FSD适应悬架加四驱系统,车身姿态稳定、过弯更精准,明显比小王那车舒服,也更安全。我前边说230公里续航重要,是不是又偏了?我觉得在这个价位,续航和四驱搭配的综合体验,才是实操杠杠的保障。

(顺便问一句,你觉得15万价位插混SUV真能做到续航230公里,而且还配智能四驱,这是不是有点不符合常理?毕竟成本摆在那里,不说零成本,单纯电池成本百公里续航就差不多得多花2000-3000元,别说还得加四驱系统了。)

这车还有个细节别忽视,户外旅行包直接集成到车身,能装装备、帐篷啥的,这对于喜欢周末小出游的家庭来说,挺贴心。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去年老实讲,我是怀疑这样的附加功能真有多实用,毕竟很多车企推出的旅行套件最后是摆设。但赛力斯这次看上去想做点差异化,实打实提高了车的实用场景丰富度。用户去山里露营,晚上还有主动悬架硬朗支撑、四驱没问题,续航能带他们回家,这整体体验感觉在10万级别插混里不多见。

续航突破230公里告别里程焦虑,搭载智能全时四驱系统提升安全与稳定,第三代蓝电E5 PLUS即将掀起新能源汽车市场新格局-有驾

我朋友跟我抱怨过:1.5T发动机够不够用?他觉得蓝电E5 PLUS动力参数没说太多,我倒觉得,1.5T+电机的组合够用,特别是算上了智能四驱后,动力分配合理,没必要搞很大排量反而提升油耗。去年有段时间大家吹1.5T不够,调校不到位,结果用起来那个油耗高得离谱。看来蓝电这次的系统更成熟了。

说回价格,消费者真正纠结的是,蓝电E5 PLUS宣传的是高配,还强调低配价位真不多见。这让我有点怀疑,不知道上市的时候,他们会不会通过配置拉开价格区间,实际到手车会不会水分不少?我去年没细想过这点,要不许多车企都这样混淆视听。销售说,去年领教了,他们就是喊着1.5T,结果配置参差,要看你怎么买。不知道这价格策略,懂的人一听就能感觉这有点套路。

续航突破230公里告别里程焦虑,搭载智能全时四驱系统提升安全与稳定,第三代蓝电E5 PLUS即将掀起新能源汽车市场新格局-有驾

新能源市场里,谁都想搞个杀手锏,220多公里纯电续航+智能四驱不算小杀招,但消费者能不能真正买到、用到这些东西,还是要等开卖后再捋清楚。毕竟供应链紧张和成本压力,都不是简单喊喊数字能解决的事。

忽然想到,其实这类插混SUV争夺的是家庭用户的未来买单,除了续航和安全,维修保养成本、保值率更重要。粗略算算,如果纯电续航稳定230公里,理论上能省下起码20%的油耗成本,折合下来,一年能省2000-4000元;如能维持低故障率,保值率说不定还能比传统燃油车高出个5%。但你自己愿意玩电池保养和复杂系统折腾吗?这点我没仔细想过。

对了,跟你聊个问题,你觉得车企在做市场宣传时,是不是更注重卖点堆积,而不是用车真实感受?尤其插混这块,广告都是续航里程,用户真正开起来折腾电池管理的细节反而说得少。我朋友修理工说,不少车配套拆了再装,这活心脏经常出小状况,但厂家怕砸了金字招牌,不敢说真话。

续航突破230公里告别里程焦虑,搭载智能全时四驱系统提升安全与稳定,第三代蓝电E5 PLUS即将掀起新能源汽车市场新格局-有驾

看到这里,我也得问问你,你有没有遇到过买新能源车后,和宣传完全两码事的体验?这中间,是不是还隐藏了太多供应链博弈的环节,影响了最终用户感受?谁来告诉我们,这个黑箱里到底装了什么秘密?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