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图、别克、小鹏齐发新车,豪华MPV与增程版SUV谁能破圈?

你以为买新能源汽车就是轻轻松松开上未来的座驾,其实吧,买车这条路,早就被政策、市场和“内卷”逼成了现实版狼人杀。先来一组“劝退”数据截至今年9月,光汽车以旧换新申请就飙到830万份——每分钟30个人都在换新车!就新能源领域,国内零售渗透率已突破51%,燃油车都快成回忆杀了。可还没等你对着新款岚图梦想家、腾势D9这些科技配置流口水,2026年新能源汽车就得“半价”缴购置税,预计5%,可不是闹着玩的。一边是政策红利退潮,一边是厂家花式升级配置,买车这事,能真的是“薅羊毛”吗?或许我们该谁才是最后的赢家?你以为自己在选车,其实政策、厂家早在选你。

岚图、别克、小鹏齐发新车,豪华MPV与增程版SUV谁能破圈?-有驾

不怕大家笑话,现在买新能源车已经成了大型“情商测试”是薅政策补贴的羊毛,还是让厂家高配把你钱包掏空?争议最大的问题来了——明年开始,新能源车购置税就要收5%了,这可不是一杯豆浆的钱。有人说,这步棋下得对,车市不再靠政策“奶”活了,该自立了;有人却拍着桌子喊冤,新能源车本来就贵,又多一笔税,谁还买得起?别问我买哪款,一看售价三十多万起步的岚图、腾势,钱包立刻分身出哭脸表情包。可厂家更不傻,技术刀法推新款,全新的智驾、座椅、续航,直接把“换新”这事儿炒得风生水起,你刚犹豫放弃,下一秒朋友圈就有人在炫耀“新车到家”。这购置税的变动,是在检验谁是真爱,谁是“羊毛党”。

咱翻翻数据,2025年前八个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755.6万辆,涨了7.5%,渗透率跑到51%。新能源车已经稳住了主场,只体量大了,国家也要掐指算账,于是5%购置税呼之欲出。很多车主刚刚适应了“面对加油站不发愁”的日子,这下又得面对税费改革的“当头一棒”。商务部还在推“千县万镇新能源汽车消费季”,加强供需对接,看上去是“买车送福利”,实际上呢,相当于拿着胡萝卜,后面轮着棍儿。“国家一边鼓励你换新车,另一边又要你交‘半价税’,这鲁迅笔下的‘横竖都得死’既视感,你说是不是?普通老百姓咋反应?有干脆认栽的‘新车配置再多,钱包可不涨啊。’有坚定换新的,理由是‘旧车掉价快,不如趁早薅最后红利’。更有一群看热闹的“这皮球踢来踢去,倒霉的还是咱老百姓。”挺现实是不是?买车,这种大事,还是算计得明明白白。

岚图、别克、小鹏齐发新车,豪华MPV与增程版SUV谁能破圈?-有驾

你以为这个局要“水落石出”,其实暗流在底下流得飞快。购置税减半,说是国家支持产业发展,可一旦征收,厂家涨配不涨价,说白了还是普通用户买单。哪吒汽车的债主大会就让人唏嘘——账面只剩1500万,申报债权高达260亿元,拖欠工资4.6亿,40万车主“人心惶惶”,说“再也不敢碰国产小众新能源了”,你觉得是段子,其实都是血汗钱。“以旧换新”830万份可不是小数目,有的车主坦言,都是被贬值逼出来的“两年前买的新能源,现在卖掉就能买俩电瓶车。”坊间传言还不少,德系、日系老牌也入场了,奔驰CLA纯电下线,别克至境首发……新势力做不稳,品牌大战藏着一堆隐患。购置税上来,行业洗牌势头更猛,谁能残酷通关?厂家纷纷升级智驾、超长续航、按摩座椅这些“黑科技”,表面看着热闹,其实内里拼的是资金、技术、市场信心的全面拉锯。你以为只要钱够,车就安全,其实风险早就在品牌和政策博弈中埋路障。

别急着哀叹,事态转折比哈尔滨天气还刺激。岚图梦想家、腾势D9、别克至境新车发布,各类配置像是拼命在“卷王界”开外挂。电吸门、零重力座椅、AI按摩、800V超快充,甚至连“智驾小蓝灯”都能争个C位,车企这创新速度,堪比东北烧烤摊凌晨翻台——你不跟着“卷”,别人就把蛋糕分了。可你细品,这些功能,价格也都水涨船高,妥妥地让“以旧换新”成了刚需。至境L7带着强化学习大模型入场,奔驰CLA纯电续航逼近900公里,小鹏G7明年发增程版,腾势D9至尊版拼智能座椅和防晕车系统。只要你有“钱袋子+技术焦虑”,车企就挖空心思“贴心”到极致。悬念在于,这些新技术是回应市场,还是应对政策补贴退场的“被动升级”?再回头看购置税,厂家往往偷偷涨点配置价,车主花的钱变多,“羊毛出在羊身上”,反而成了最难薅回来的那一撮羊毛。

岚图、别克、小鹏齐发新车,豪华MPV与增程版SUV谁能破圈?-有驾

事态表面平息,其实风险涌动。以旧换新潮流下,老车被贬到地底,新能源红利窗口已到期。政策退坡,购置税加码,这让不少打算换车的朋友直接陷入选择难题。有的人犹豫不决“交税划算?旧车赔本?”也有人跟风抢热门品牌,“电池有保障才能卖掉。”哪吒汽车的困境不是孤例,新势力资金断档、债务重重,曾经“天选之子”也可能一朝坠落。号称全球首搭华为智驾的岚图,别克大模型、腾势智能防晕,都是厂家为了抢市场搞出来的噱头。但风险还在加剧一旦厂家撑不住,车主维权又成新闻热搜。而政策呢,一边说要拉动大市场,实现全国统一流通,另一边购置税悄悄加码,流通税费改革说到底就是再抄一刀钱包。分歧骤然加深有的坚持技术创新让利,有的认为政策还得继续扶持,否则买车大军步伐减慢,整个新能源行业也就变了天。明眼人都知道,眼下并非“旱涝保收”,而是哪个环节掉链子,就是一场连锁反应。

买车这事就是一场认知修炼。想占政策的便宜,购置税一加就得认命;想体验“旗舰配置”,钱包先得准备好被厂家花式“镂空”。表面上厂家玩创新,政策推“换新”,实际上更多是你兜里的每一毛钱都被精打细算。有人说,政策退坡是市场成熟了,可你看看换新车需求只增不减,车价却不见便宜一分,这哪是成熟,明明就是卷到天上去了呗!假装夸一夸,“买新能源真是高端人设的标配,能玩出花来,也能被税薅成韭菜。”但真心建议买车靠抢政策红利,还不如琢磨琢磨哪家能常年不倒闭,车子出了问题能有人管。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

岚图、别克、小鹏齐发新车,豪华MPV与增程版SUV谁能破圈?-有驾

明年新能源购置税要来了,还卷到配置升天,技术烫手——你说,是该早买早享受趁最后一波政策薅羊毛?还是等等看品牌洗牌和降价风暴,把最后一口“真香”吃到嘴里?对于品牌崩盘、政策红利消失后买车到底还算不算划算,你信谁的话?还是只能自个儿算小账、挑命硬的品牌?欢迎来评论区开怼,大家到底是“羊毛党”还是“真爱粉”?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