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头等舱没加价”这话在车友群都快成了段子。前年在西郊的那家修理厂,老吴修车手里沾着机油,边摆弄工具边嘟囔:这年头想坐得舒服,又不被宰,难啊。可不,隔壁张哥提了那台据说比埃尔法实惠的豪华MPV,人称“头等舱替身”,买车整个流程顺得离谱,连“关系价”都省了。
第一次见那车还是在港头路口,远远瞅见比起满大街的商务面包,这家伙轮廓线条更流利。前脸,格栅一排排的亮条儿铜光闪闪,自带点儿嚣张劲儿,视觉冲击不输隔壁丰田那款。两侧灯角锐利得像割菜刀,夜里点亮那效果,车友群里调侃说是“抓猫眼”。不过最毒的细节是尾灯横着拉过一整条,晚上散步都不怕认错车。轮毂样子看着不落俗,也比市面上那些随便糊个塑料盖子的强些。
跟师傅坐进驾驶室,第一感觉——大,腿能随便伸。真皮座椅软得像被二姨家那沙发坐塌了,摸着也没塑料糙感。后排当然是重头戏,电动调啊,腿托拎起来靠着小气了。张哥头一次激动地说,比单位那破奥德赛后座还讲究,能连着把座椅前后挪,腿压麻了再换,背也能仰,直接能葛优瘫。有几款到顶配置甚至塞了按摩功能,踩着脚垫都觉得来头不小。副驾驶那块,多媒体屏幕说实在话,调歌查导航都趁手。有人在群里说过,仪表盘写得明明白白,油量和转速都一目了然,除了偶尔大太阳下有点反光看得费劲。
这车据张哥透露,电尾门不是每台都带——这点车贩子总爱遮遮掩掩。冷门配置里,还真被小丁揭开了一个,第三排地台能平铺成小床——小丁媳妇带娃睡觉才发现的。空调风道做进了侧壁,后排凉快,前排却老是有点偏热,据说不能全怪设计,是本地洛西路修地铁风沙大、空调进灰导致出风口堵了一次,维修花了三百,还没修好,被老吴一阵嘲笑。不过音响倒是全车分布得有门道,张哥当初挑车光是听了一耳朵经典老歌,有回津西路上堵车时放交响,整车跟小影院差不多。
动力方面,这车主打平稳,推背感要说就别指望能像大众2.0T那味道,城里油门深踩反应不拖沓,偶尔上环城高速,高速合流踩一脚,也能跟得上大流。不过“油耗靠脚”,小区群里总有老司机晒出过百公里十升的数值,但据师傅说,带着一车人往返外地,连人带行李油耗又能降点。
讲真,这车高速噪音比早些年的别克GL8强了不少,轮胎咕噜声隔得干净。曾有个段子,城北那次小路抄近,压过碎石路,全车就听见底盘咯吱两下,人坐着晃得不厉害。隔音没说的,难怪车友都打趣“喝茶嗑瓜子不影响谈合同”。可惜——有回下大雨天,左边A柱雨刷一晃发出啪啦声,这种小瑕疵,售后师傅一句“橡胶老化,正常”,让人啼笑皆非。
价格这事儿,老张买时明显更值当。没加价那时候,办下来还带了点小赠品。隔壁邻居笑说,这车拿出去讲牌面,回头率也不低。老一辈师傅还不服,总说原厂配件贵,修理难,可兄弟们看着,身边真要上个“有头等舱味”的MPV,还真不见得都去应付丰田那高价。
前几天茶余饭后闲扯,有城南车主说,他家那台遭过小剐蹭,师傅换后杠时碎碎念,这车后防撞杠料子软,防撞效果还成,只是修一次比一般自主品牌多花几百。也有吐槽:“巡航控制容易自作主张,踩油门偶尔反应慢半拍。”售后师傅耸耸肩——“电控东西精贵,毛病省心,要啥自行车。”
其实这车还有个小众历史彩蛋——早年在南方出租车市场短暂露脸一阵儿,后来淘汰后,工厂二手车被抢光,原因竟是车内隔音和舒适开长途太受出租司机追捧。他们说油耗吃得起,最主要跑烂路“屁股不疼”。
群里一直流传一句:“头等舱未必高高在上,有点新鲜劲儿的MPV,谁坐谁知道。”前天张哥老婆嫌车太大,倒车进车库蹭掉一块漆,结果被张哥安慰:“修好了还是那点味道,能拉下一桌人出去搓一顿,别图虚头巴脑,享受最重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