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张罚单塞到老王手里时,还带着打印机刚吐出来的热乎气。
老王那张脸呐,精彩得跟川剧变脸似的,先是懵,然后是红,最后变成了被霜打过的茄子色。
就为了下楼买包烟,五分钟的来回,他那本跟了他快十年的C1驾照,直接被“腰斩”,准确地说是被干掉了四分之三的“血条”。
9分,外加一笔足够他一个月饭钱的罚款。
他当时就站在马路牙子上,看着自己那辆号称“城市小火箭”的电动车,嘴里反复念叨:“我……我咋就无证驾驶了呢?”
这事儿听着,是不是比段子还离谱?
但你先别笑,这把悬在天上的“法规之剑”,指不定哪天就掉你我头上了。
咱们这代人,谁兜里没揣着本C1驾照?
以为这是行走江湖的“通关文牒”,四个轮子的都能摆平。
可江湖变了,规则早就悄悄更新了“DLC”,好多人都没收到更新提示。
你以为自个儿骑的是个“代步工具”,可在交警叔叔的“鉴定术”下,它早就进化成了需要特定“心法”(驾照)才能驾驭的“机动神兽”。
老王那车,买的时候销售吹得天花乱坠,什么“起步秒杀特斯拉,续航堪比小汽车”。
他一听,热血上头,刷卡提车,感觉自己就是整条街最靓的仔。
结果呢?
这“小火箭”时速能轻松干到60公里,法律上,它的大名叫“电动摩托车”。
想骑它?
您得先去考个E本或者D本。
至于你手里的C1,对不起,在它面前,跟一张借书卡没啥区别。
这就是“准驾不符”,一个听着特专业,翻译过来就是“你没那资格”的词儿。
这才是最骚的操作。
一个敢让你开着两吨重的铁疙瘩,以120公里时速在高速上狂奔的系统,却认为你没能力掌控一台几十公斤重的、时速50公里的两轮车。
这逻辑,你品,你仔细品。
感觉就像是系统默认你能打最终BOSS,却告诉你新手村的史莱姆你打不了,因为你没做前置任务。
你说气不气人?
问题到底出在哪?
是咱们老百姓不懂法吗?
还是说,这整个链条上,从造车的、卖车的到管车的,都心照不宣地玩了一出“击鼓传锅”的游戏?
厂家为了市场,把电动车越做越快;商家为了业绩,把缺点藏着掖着卖。
最后,这口大锅“duang”地一下,稳稳地扣在了咱们这些只想省点油钱、图个方便的终端用户头上。
我们成了这场信息不对称游戏里,唯一的输家。
再说那9分。
哥们儿,那可是9分啊!
一年总共就12分,这一榔头下去,你剩下的日子就得夹着尾巴开车。
路上看见个摄像头都得心里咯噔一下,生怕哪个不留神,就得回驾校跟小年轻们一起重温科目一。
这种心理压力,比扣钱还难受。
它直接把你从一个“老司机”的从容,打回了“实习期”的战战兢兢。
当然,天无绝人之路,官方也给了“解决方案”——增驾。
说白了,就是让你掏钱回炉,再考个摩托车本,跟你那C1合并成一本。
听着像是账户升级了,可别忘了,你的积分上限还是12分,童叟无欺。
开汽车违章和骑摩托违章,扣的是同一个池子的分。
生活处处是陷阱,想钻空子?
门儿都没有。
所以,老王那张罚单,撕开的其实是这个时代一个滑稽又无奈的口子。
技术跑得比灵魂还快,法规却还在后面气喘吁吁地追。
我们享受着科技的红利,却也得自己扛下它带来的风险。
这事儿,你说到底该怪谁?
是怪老王自己没看说明书,还是该把整个链条上的人都拉出来打一顿?
评论区交给你了,甭跟我客气。
聊聊你身边有没有类似的“倒霉蛋”,或者你对这事儿有啥高见。
没准儿你的一句话,就能点醒一个即将“踩雷”的兄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