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屡遭质疑背后:真相被“脱轨”

  一辆列车要行稳致远,在轨行驶是必然提前。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尤其是短视频的当下,人人皆媒,非事实传播的“脱轨”行为却时有发生。近期,比亚迪深受“脱轨”传播困扰,包括赞助青训却被曲解为"蹭国足热度",司机个人操作失误却被剪辑成"刹车失灵",引发广泛关注。

  “脱轨”传播与多个“巧合”

  7月10日,比亚迪宣布与"中国足球小将"青训组织合作,资金将全部用于青少年足球培养,以支持我国足球事业的长期发展。

  此举本该收获掌声,然而,几天后即7月18日,上述消息却被快速歪曲关联成“赞助男足”。短短48小时内,社交平台突然涌现几千条"抵制国足赞助商"的言论,大量同质化内容,唱衰赞助商、抵制比亚迪,水军痕迹明显。

  而这波被恶意关联的传播,正巧遇上了比亚迪7月21日的重大历史时刻,即当天比亚迪宣布第1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成为全球首家达成该里程碑的车企,继续稳居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

  另外,7月24日,一段"比亚迪在成都天府机场失控转圈"的短视频突然刷屏。视频里,司机蒋某因情绪激动的操作被刻意剪辑,配上"刹车失灵"的解说,瞬间点燃舆论,引起大量转发关注。

  同样巧合的是,当天也遇上了比亚迪的重要时刻,即比亚迪海狮06发布会,导致大量不明真相的网友涌入各个直播间,刷屏失控转圈;同时,天府机场舆情还是“懂车帝测试”的第二天,而“比亚迪失控”的广泛转播则恰好对冲转移公众对懂车帝测试成绩的注意力。

  多个被“脱轨”真相的传播,叠加背后的重要巧合,谁是最终利益既得者?谁真正获益?而谁又是真相被“脱轨”传播下的受害者?值得深思。

比亚迪屡遭质疑背后:真相被“脱轨”-有驾

  流量至上还是追求真相?

  透过这些真相被“脱轨”还能迅速大量传播背后,流量力量不可忽视,同时,短视频时代的“博眼球”动机更是推动传播的加速器。

  首先,从网络大V等具有网络传播影响的传播主体来看,他们动辄数万甚至几十万、上百万的粉丝量,一旦传播,其范围之广及速度之快,显而易见。同时,在短视频时代,不少网友为博眼球更是罔顾真相,断章取义进行传播,已屡见不鲜。

  另外,部分地区性的机构媒体、新媒体,更是随意分发未经核实准确的信息,追逐流量,罔顾事实;同时,亦有媒体为博眼球片面报道,导致比亚迪话语权缺失,难以在第一时间有效澄清事实。真可谓,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但是,立身移动互联网时代,一味追求流量至上而罔顾真相,能走远吗?人人皆媒的时代,真相该滞后传播吗?猛如虎的谣言,能逍遥自在吗?

  一直以来,国家严厉打击歪曲事实、造谣传播。近日,为持续深入整治“自媒体”发布不实信息乱象,进一步规范“自媒体”信息发布行为,中央网信办决定自7月24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自媒体’发布不实信息”专项行动。

  做托举者还是“施暴人”?

  俗话说,树大招风。近年来,比亚迪无论是股价还是市场占有率均得到迅猛发展。然而,树本该枝繁叶茂、茁壮成长,岂能成为被攻击的理由?一直以来,无论是公益还是企业发展,比亚迪始终全心投入。

  公益上,例如上述被歪曲关联的足球项目,事实上,比亚迪赞助中国足球青训,涵盖了男女足各年龄段的青训培养,是出于对中国足球发展的担当和支持,并非单纯的商业行为。其实,不止于比亚迪,刚刚公布的《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普遍参与公益事业,反映出它们在全球化竞争中重视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的趋势,通过慈善捐赠、社区服务和环保项目、支持各项运动发展等积极回馈社会。

  另外,在足球上,比亚迪不止于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还积极促进国际足球文化交流,例如2024年组织百名中国少年赴德国现场观赛欧洲杯,并安排球队与德国、日本当地青训队伍进行实战切磋;同步推进与巴塞罗那等欧洲顶级青训营的交流,为中国球员提供与国际强队对抗的平台。

  反观那些歪曲事实、人为将真相“脱轨”的传播者,他们又为我国的足球事业发展做了哪些贡献?

企业发展上,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始终秉承“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发展理念,坚持高研发投入,凭着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CTB车身电池一体化、易四方等技术,不断加速行业新能源推广普及,推动中国汽车品牌出海、走向全球。

  对于这样一家企业,作为传播者,是尊重事实、实事求是,默默地关注支持或者提出促进发展良策,做一个民族企业的托举者;还是罔顾事实、隐匿真相对一个专注新能源汽车领域且不断向上攀登各种技术上的奇峰峻岭的“孤勇者”施暴?

  比亚迪的故事,是千万不断创新前行企业的缩影。鼓励或者正当的批评是他们前进的动力与方向,但歪曲事实的传播、造谣却是他们前行途中受到的“暗箭”、“毒箭”。作为网络个人传播者,我们应该始终秉持客观、实事求是,保有理性之心;作为网络大V,我们更应发挥最大价值,让真相借助流量的快船迅速平息谣传;作为机构媒体,我们更应该谨记客观报道的传媒底律。

  因为,绿色更美好的明天,需要更多类似的“工程师”,长期持续发展的事业也离不开每一份民间力量。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