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克成都车展秀智能,服务升级,用户体验成焦点

人生就像买车,尤其是在成都车展。你以为自己要看的是车,车企却要给你看他们的“内心戏”:智能系统、服务质量,以及一堆你买之前根本不在乎、买了之后天天操心的售后。这一届成都车展上,领克玩了把“低调”,不急着让自家新车冲销量,而是像个受过情伤的小伙子,努力在你面前展示自己“软实力”,把智能车机和服务体系拎出来溜溜,说的是你买车时看不见摸不着的技术,其实是在给自己的品牌贴金涂脂。

在中国汽车市场,车企都在搞速成班,业绩一天一个说法,人人都喊“服务至上、技术引领”,但实际操作嘛,就是哪有用钱砸哪,技术跟品牌全成了消费的附庸。你要问有哪家能踩着十年的坑还跟消费者套得这么紧,那领克肯定第一个被舆论点名。这不是吹,是事实。谁让领克十年如一日地“死磕”品牌黏性,痛并快乐着,熬成了自来水。

这次成都车展,领克没硬往销量上死磕,反而摆了个“摆渡人”的姿态细细讲智能车机LYNK Flyme Auto 2系统,像个技术宅给你科普功能,目的不是去怼隔壁家卖得多、口碑好,而是跟老用户讲心里话——放心,这智能系统真不差。至于领克10 EMP,他讲的是产品力,生怕你觉得中国高端轿车不够“硬核”,也不玩虚头八脑的夸大宣传,只做“有一说一”的技术展示。服务这块也不是敷衍了事,而是高高举起“质感”二字,准备给今年品牌期望值爆棚的领克900“保驾护航”。

领克成都车展秀智能,服务升级,用户体验成焦点-有驾

如果说吉利集团高级副总裁林杰的描述靠谱,那领克就是既种树又种花的品牌。种花是智能,种树是造车。花好看,树耐看。种花得配合气候,种树就得等风来雨去慢慢长。领克是要用“技术普及+服务下沉”这一套组合拳,打算把中国高端智能电动车的竞争逻辑都重新写一遍。

领克成都车展秀智能,服务升级,用户体验成焦点-有驾

作为一个靠“用户吐槽”起家的品牌,领克的智能之路最多算是个“追赶者”。林杰自己也不装:“前期智能化和辅助驾驶确实被吐槽。”特别是在车机流畅度、语音交互那几个点,用户反馈就像是跟隔壁高富帅比女朋友,怎么看都比不过。但自打领克900上了新款,领克的智能体验开始翻盘了。

这番逆袭不是靠嘴皮子,也不是靠用华为或者Mobileye那种行业标准化套餐,而是坚持“全栈自研”。林杰说得明白:“华为是标准化方案,我们可以自主做细节标定。”听起来像是在逆行,其实就是死磕原创,顺便在AI语义理解、多模态交互这些看不到摸不着的地方玩出新花样。技术栈自研听起来烧钱烧时间,但架不住我国汽车行业“天天磨刀不误砍柴工”,林杰的算盘是:一旦软件搞定,销量一上量,单台车成本就成了“白菜价”。极氪、领克一锅端,年销百万不是梦,智驾技术摊下来比白菜还便宜——这就是自研的狠角色气质。

聪明的品牌都善总结,领克这八年始终坚持“高端定位”和“性能基因”,哪怕市场像是过山车,也死活不变道。林杰说得煞有介事:“中国高端品牌怎么打造?企业得有定力。”这种说法刚听还挺正经,细品就是“我比你沉得住气”。技术首发、参数堆到天花板,这些小聪明领克从不迷信。比如领克10 EM-P,全系标配Thor芯片和四驱,参数本身不是重点,核心是“四驱和两驱油耗只差0.16升”,对技术宅和理性人来说都是良心工程。

技术上的实用主义,靠的是对用户的笃定观察和自我反思。林杰找过用户“对线”,比如领克Z10的800V和400V架构,他们原本以为这是跨一个小台阶,用户却视为“代际鸿沟”,这就叫“你以为的升级和用户以为的落后”,区别大了。明白了这点,领克对10 EM-P的设计就不再玩“参数炫技”,而是把用户体验做得更细,把技术炫耀变成天天能用。

新车如果不能撬动市场,还不如送回工厂继续下苦力。领克900市场认可度是硬仗,内部是在“移花接木”,把领克900的消费认同度、口碑战斗力和市场策划移植到10 EM-P,还特地针对新能源和智能化做了符合中国老百姓的体验升级。到最后,车不是买来炫技的,而是买来用的;服务不是喊口号的,而是落到细节里让你真的舒服。

有时候命运就是这么玄妙。你原本以为做好产品就完事儿了,结果偶然一件小事让你掉进“服务基建”这个坑。比如有位用户在川藏线给领克900安装防蚊网,结果车热成小炉子报了温控报警。不是产品问题,只是天意捉弄人。车企本可以一推了之,但领克反而用这机会把集团资源投到川藏、青藏线,搞起服务网点升级。啥AT轮胎租赁、救援、远程诊断,服务套餐一届届地开起来。这些看起来像是“自驾游专属小众需求”,其实是在给品牌拔高门槛,扎根高端体系,谁说卖车就不该修路呢?

领克成都车展秀智能,服务升级,用户体验成焦点-有驾
领克成都车展秀智能,服务升级,用户体验成焦点-有驾

在中国高端品牌混战中,领克是个有点儿叛逆的存在。他不会用短期销量换品牌清晰度,不迷信参数就能变成技术牛仔,而是脚踏实地地把技术变成用户每天在意的小事,把服务体系当成“基建”,和产品一样重要。林杰说得直白:“技术、安全、操控像种树,扎根才能长得高;智驾像种花,及时行乐才能抢镜头。”时代竞速,领克不是跑得最快的那一个,却在规模成本、技术实用、用户运营这些不起眼的战壕里越埋越深,护城河越挖越宽。

当然,再深的护城河,也挡不住群众的智慧。林杰心里清楚,领克做的是持久战,不是短线冲锋。要真在智能车体验上和华为、小鹏招招过手,或许还差点火候。但如果领克900能带动领克10 EM-P,下一回遇到新车型也能复制成功,那领克就不再是“高端样本”,而是中国高端车的“教科书”。听起来像是写自我出题,把答案撒在路上,谁捡到谁就是winner。

不过这行当谁都不傻。你今天说领克是高端样本,明天用户可能就要“样本试验田”。领克种的树有人看,种的花有人养,到头来还是一场比谁有耐心、谁讲真话的较量。对于林杰和领克来说,做品牌不像网络段子,喜剧写的是别人,悲剧写的是自己。哪怕你天天开发布会讲质量、夸服务、吹技术,消费者最关心的还是那句人类永恒之问——“到底划不划算?”

你说领克很有定力,那只能说明大家爱看“慢热型选手”被逆袭。而那些技术创新、服务体验、以及一堆智能化花哨,说到底都是车企的自我安慰。用户只想用得爽,车企却喜欢把自己想象成花卉协会和园艺大师。种树种花都好,但别忘了,谁家的小院里,最终种的都是韭菜。

而对于我来说,看完这出你方唱罢我登场,感慨万千。领克搞技术、玩服务,拼死玩长期主义,最后可能还得和同行混个眼熟。我呢,看得懂那些讽刺和荒谬,也看得见市井里的苦乐。中国汽车这碗鸡蛋汤,浮着花和树,底下沉着无数老百姓的柴米油盐。最后谁能风光收场?我也不知道,反正每次写到结尾都觉得自己的丰田还没保养,万一明天也得体验下“高端服务”,再来领克门口蹲一夜,看能不能摸摸这中国高端品牌的护城河水温。

领克成都车展秀智能,服务升级,用户体验成焦点-有驾

也许那天正好遇上林杰出来种树,也许没有,又或者我蹲多了,自己成了领克“高端样本”。想想,倒也没啥不好。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