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原本旨在炫技的汽车发布会,结果把理想i8和8吨乘龙卡车推到风暴中心——理想i8正面撞上乘龙重卡后毫发无损,反倒是重卡四轮离地、驾驶室脱节,这神奇一幕瞬间点燃了舆论。
7月下旬的夜里,理想汽车开发布会,新车理想i8带着满身“安全力”亮相。
主打一个“别人不敢测的,我们真撞”,现场来了一段气势足到让人倒吸冷气的碰撞实录:理想i8迎着一辆8吨重的乘龙卡车冲过去,俩车正面剐蹭。
这还是没完,刚撞完正面的i8,侧面又给来一记狠的——另一辆重卡又怼了上去。
按理说,大家都以为乘用车对卡车,那属于鸡蛋碰石头、必然被碾压的局,但视频里的结果颠覆了所有人的想象——那庞大的乘龙卡车竟被撞得四轮腾空,驾驶室竟和货箱拦腰分离,而小巧的理想i8,关键部位几乎没变化,安全气囊全开、电池包完好无损,门还能自动弹开。
这段画面一出,社交平台直接炸开锅,第一时间狂刷热搜。
有人惊呼这车也太硬核,也有人蹙眉吐槽视频假得过分,更有好事者放大镜找破绽。
尤其巧得很,视频首发时乘龙的车标清晰可见,等到几小时后理想官方再发时,卡车LOGO居然被马赛克严密遮住。
这手操作让质疑声从“车是不是太弱”升级到“这测试到底真不真”。
不少网友开始指责理想,觉得这场秀操作得未免有些“过线”了。
就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甚至开始写表情包时,乘龙卡车也没“忍气吞声”。
最后干脆在自家抖音上正面发声:不惧质疑,法务已经出手,聪明人一下子就能看出来这视频有问题。
话语间气愤藏不住。
乘龙的人还一边澄清自家卡车无论哪一辆,都严格安全质检,绝不为了什么噱头拖后腿,还说会一直盯紧这事,和理想斗到底。
乘龙表态没两天,直接晒出了自家安全测试“反击”:整个驾驶舱用的是高强度框架,现实里侧撞、正撞、后围……哪怕用大摆锤怼都顶得住,A柱B柱各种部位挨个测。
整个视频充满硬核工业气息,弹幕评论更是满屏“真男人就得正大光明”,“多点实际测试才靠谱”。
说真的,站在吃瓜群众的视角,看这一地鸡毛也觉得挺魔幻。
如今车圈内卷严重,新势力都在炫技安全,“我们最抗撞、我们反人类物理定律”。
理想这次本想用一场“奇迹对撞”争取流量,谁知砸到了对家还引出法务团队反杀,情节比汽车广告还像谍战剧。
可是话说回来,理想i8跟8吨重卡正面相撞还能轻松溜达,这“神迹”谁信都要后退三步。
你平时开车,高速上遇见大货车,别说硬碰,看到对方都下意识踩刹车留得远远的。
这种碰撞测试里,乘用车被撞得面目全非太正常不过,现实永远比发布会更残酷。
如果真像视频那样逆天,那满大街的国产小轿车岂不是都能“虐杀”大货车了?
这显然不符合常理。
也难怪大伙儿第一反应不是惊叹理想牛,而是直觉地怀疑这是不是准备好的“段子”。
更别提后面“车标打码”这小动作,一不小心又让人多想,信任感打了折扣。
其实吧,汽车安全测试本就没那么容易“掩饰”——通常行业都得按标准流程、公开第三方机构检测,像C-NCAP、E-NCAP等知名测试标准按步执行。
正经的安全分数和高星评级,是摆在桌面上的硬实力,这种“创意碰撞”秀再酷,也难取代专业标准的权威性。
其实车企为安全造势并不新鲜。
还记得蔚来的ES8?
当年也是宣传自家安全性能,直接上C-NCAP专业测试,所有项目全公开,正面刚性碰撞、侧面变形碰撞,成绩有理有据,最后一拿就是五星,这才是刷口碑的正路。
而大众速腾就因后悬架断裂、应对失当闹了笑话,最后还不是压不住问题被迫召回。
可见,安全测试只秀表面功夫,最后舆论会反噬自己。
现在大家对汽车宣传的容忍度其实相当有限。
一出名不副实或稍有造假的苗头,立马全网开撕。
更别说安全,实实在在关乎命。
谁家买车不是抱着全家平安的念头?
拿“碰撞奇迹”当卖点,成功几率其实很小。
万一被戳穿,遭遇铁面网友和对家法务,品牌形象分分钟翻车。
反思回今天的理想i8和乘龙重卡这场“对撞局”,背后的争议不只是碰撞力学和钢材厚度那么简单。
它更映照出,车市激烈的品牌竞争里,宣传与真实的边界在哪儿?
车企是否应让专业的第三方来背书,而不是自说自话自导自演?
安全的指标不能只听技术流嘴硬,更要让人看得见、信得过。
当然要讲一句公道话,就算理想i8的安全性能真有突破性,现实生活里乘用车和重卡的“硬撼”绝对不是谁都能赢的赌局。
卡车体型庞大、动能巨大,盲区又多,乘用车遇到车祸一般都是吃亏的那一方。
真遇到险情,车主多一份谨慎、多留点距离才是现实的自救术,哪怕你坐的的确是“网红安全神车”,也别和八吨重卡去拼勇气。
也许安全市场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但最可怕的不是不够安全——而是搬弄花样,把本该严肃的测试搞成一场流量狂欢。
消费者不缺选择,他们缺的只是“放心”二字。
正如业内说的那样,安全排行榜的真正胜者,是把规矩做实,把数据讲清的那批企业。
今天理想和乘龙这场“RTS”不仅是一场舆论战,更是一面镜子:提醒每个玩家,安全二字的分量,远重于任何一场虚拟的对撞秀。
写到最后,我忍不住想,多希望每一次追逐技术和流量的豪赌里,能多那么一点对用户的敬畏。
挺希望某天看到,“最牛”汽车安全事件不是靠谁撞飞了谁的车标,而是用户在真实事故里平安走出来,然后很平淡地说一句:‘还好选了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