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在想,买车这事儿,到底是为了啥?面子、里子,还是兜里的那点预算?尤其这两年,车市卷到不行,眼花缭乱的新车、各路品牌的补贴、再加上动不动就左一台“四驱”,右一台“智驾”的,别说咱们老百姓糊涂,有些厂家估计自己都糊涂了:到底拼什么才是正道?
前两天,领克10 EM-P一上市,又是一波大风大浪。这车我看了看,卖16万多到20万,1.5T发动机、电混系统、前后加一堆电机,合起来综合功率390kW,百公里加速5.1秒,光规格表都够吹一年。再细扒,240公里纯电续航、三电机四驱、38.2kWh金砖电池、还支持15分钟快充——这速度比手机还快。油耗呢?4.22升/百公里亏电油耗,想想应该也靠谱,至少比家门口那辆老雅阁省油多了。
可问题来了,为什么大家都开始在20万以内的区间死磕性能、智能、还有纯电技术?不怀疑这些配置做得不好,也不怀疑厂家们投入了血本,但咱们真的需要一个几百匹马力、四驱加速、还要“激光雷达+英伟达+高通”一条龙伺候的家用轿车吗?拿来上班?拿来送娃?还是等红灯时能靠加速秒一把卡罗拉找点安慰?
其实我也不是说高配四驱有啥问题,咱们中国人都爱买个大奔头,见着数大的总觉得有面子。5.1秒破百的家用混动车,谁开谁知道,日常城市里头,连高速都堵成狗眼,除非你老婆生了闹着去医院,或者小区门口飙一圈顺便拍抖音,不然这加速对谁真有硬性需求?但没办法,现在车企都内卷成这样,你没有四驱、没有高阶智驾、没有长续航、没有冰箱彩电大沙发,简直就不配搅这个局。老百姓也看得明白了,这年头谁还真的买个简配过日子?
我想了半天,觉得这玩意儿其实和智能手机当年集体升级一个道理,动不动就“全焦段四摄+旗舰芯片+一亿像素”,最后彼此差别也没那么大。车企比拼配置堆料,最后考验的其实不是技术本身,而是审美和定价的勇气。你敢不敢给消费者上“豪华全家桶”,还不加价?老百姓当然愿意,管你一大堆数据怎么来的,“性价比”才是硬通货。“240公里纯电续航+三电机四驱+秒级加速”只要二十万往下,你会买吗?你可能说不买,但是邻居一定会买。就像楼上新换了三联屏的电视柜,我装修再简单也没面子。
领克10 EM-P这次噱头拉满,智能化就不用说了——激光雷达、英伟达芯片,还有千里浩瀚H7城区NOA,已经上桌的全都标配,谁还敢要选装?后排冰箱平地板还有小桌子,现在家里小孩写作业都能用得上。前几天我去看二手车市场,老桑塔纳加一台导航都算半个天方夜谭,现在附送23扬声器+后排冰箱+车载高性能计算平台,不买都觉得亏待自己。
不过细想想,卷配置归卷配置,还是有点意思。十几二十万买一台智能大沙发,这事儿五年前别说见过听都没听过。要想纯电,插混应有尽有;要想动力,三电机能推着你飞。更关键是,厂家拼到这份上,价格还算良心,和几年前一帮合资品牌比起来,真是换时代了。
但这些新技术,这些新玩意儿,咱又得问一句,能用几次?城区NOA你在三环主路切一遍,平时通勤还不是喇叭摁着挤道?5.1秒零百加速你体验一次两次,第三次还不是担心警察叔叔。240公里纯电,城里头已经够用,但真到省际自驾,还不和油混着烧——谁也没法只靠电走遍中国。
换句话说,现在的汽车市场到什么地步?表面上是给用户提档升级,实际上是厂家谁也不敢落下,不卷到极致就担心被遗忘。“家用多面手”“性能全能王”这些标签,历史上谁最会用?手机厂商、家电厂商,现在轮到造车企业夜以继日给你“焊智能、焊智驾、送三电机”。老百姓提车那一刻确实满足了,但用了一年,能想起来几个高科技配置?最常用的场景,还是通勤+接娃+跑亲戚。
这些年大家日子都紧巴,钱要花得明白。一台16万到20万的轿车,能不能让你生活质量有提升?我琢磨,如果你喜欢开车、爱尝鲜、乐于分享朋友圈,这种全能智能车确实对胃口;但真要说实用和省心,三电机四驱、城区NOA、双智能芯片这些,你用不上也不会觉得亏,但能不能省着点把钱花到别处,也许才是更值得琢磨的问题。
过去买二十万车,大家重视发动机、变速箱、底盘,那是因为那个时代车辆品质最大差距就靠这三样决定。现在技术突破、配置过剩,选车第一步,仿佛先看芯片和雷达。以后是不是要比谁的智驾保姆服务态度好?谁的后排冰箱够冷?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体验是升级了,可过度追求功能堆叠,反而让有些人纠结:“买多了用不上,没买又怕落伍。”
市场就是这么神奇,你要是敢出新花样,总有人买账,但凡你只图个平稳过日子,就会被贴上“没诚意”的标签。新车一上,看似把消费者宠坏了,实则是消费者把车企卷到了人生巅峰——谁敢不堆屎山一样的配置,基本就宣告被淘汰。
中大型插混、三电机、300公里续航、城区智驾、堪比头等舱内饰……各家都在强化全能属性,并不奇怪。有句话说得好,“科技本质上是信仰,配置本质上是焦虑”。老百姓买新车,怕买贵了怕买亏了,厂家贴心到送你一堆用不全的高配。有是真的关心需求,也有铺天盖地营销带起的集体焦虑。每个人都想证明自己花的钱值当,可又有几个真能把车开到极限、把这些配置榨出水来?
最后,不管是选领克10 EM-P,还是其他类似车型,其实都逃不过消费者心理越来越成熟的趋势。买车归根结底是个“满足感升级游戏”,性能参数只是台面上的社交货币,生活的真实需求最后还是你自己清楚。二十万不到,科技、动力、续航、面子全打包,的确划算,但别忘了回头想想,我真正看中的是什么。是“科技配置拉满”,还是一年到头还是那么几个基本功能?买高配没错,别把钱包攥得喘不过气,也别为了跟风焦虑,把选择都交给了厂家。
说到底,不必太用力,也不必太焦虑。车无完车,人无完人,看准自己需求,知道什么是真“必需的高级感”,悠着点慢慢挑,路遥见马力。今儿这句话,送给每一个在二十万级轿车海里游泳的朋友:看透参数,不忘生活,合适舒服才是真本事。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