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咱们国内汽车圈有个挺提气的事儿。
东风汽车牵头,联合了武汉理工大学这些咱们省里的顶尖高校和产业链上的骨干企业,共同完成了一个省级科技大项目。
这个项目名字听着挺长,叫《轻量化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说白了,就是要把现在最火的新能源汽车,在几个最关键的地方,给它整得明明白白的。
这事儿从2022年7月开始,一帮专家和工程师们闷头干了三年,最近终于交卷了。
结果一出来,确实让人眼前一亮,里面有四项技术,比如用的高强度钢、高强度铝合金,还有电池的能量密度和车身的轻量化水平,都达到了国际领先的级别。
设定的十几个技术目标,不仅都做到了,还超了不少,这可不是自己说的,是找了国内最权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和行业里的老专家们来评的,大家都一致点头认可。
那么,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很多人一听新能源车,可能觉得就是把发动机换成了电池和电机,再加个大屏幕。
但实际上,里头的学问可深了去了。
这次东风他们攻克的难题,恰恰就是大家平时买车最关心,也最容易有疑问的几个地方。
首先是车身轻量化,这听起来好像就是让车变轻点,但其实是新能源车一个天大的难题。
你想想,车子要安全,就得结实,传统观念里,结实就意味着用料厚、车身重。
可新能源车不一样,它背着个大电池,本来就比油车重不少。
车身要是再重,那电耗就蹭蹭往上涨,续航里程就得打折扣。
这就成了一个矛盾,又要安全又要续航,怎么办?
东风的工程师们就从材料和结构设计上动起了脑筋。
他们发明了一种新的热冲压成形技术,能把强度极高的钢板,造得又薄又结实,就像是给车身骨架练了一身“肌肉”,而不是虚胖的“肥肉”。
同时,对于铝合金这种本身就很轻的材料,他们也研究出了更高效的制造工艺。
最直观的成果,就体现在岚图追光这款车上。
他们全球第一个搞出了一个“一体式门环”,把过去需要十几个零件焊接起来的车门框,用不同强度的钢材一次性冲压成型。
这样做的好处是,整个车身侧面的结构成了一个整体,没有了焊接的薄弱点,万一发生侧面碰撞,能更好地保护车里的人。
最终,这款车的白车身轻量化系数做到了1.76,这个数字在行业里是非常优秀的,也难怪能拿到“中国十佳车身”的称号。
这背后,是材料科学和制造工艺的巨大进步。
说完了骨架,再来说说新能源车的心脏——动力电池。
大家对电池最担心的无非两点:一是能跑多远,二是安不安全,尤其是怕磕了碰了会起火。
东风岚图这次拿出的“琥珀电池”,就是冲着解决这两个痛点来的。
首先是能量密度,超过了205Wh/kg。
这个专业词汇换成大白话就是,在同样大小和重量的电池包里,能塞进去更多的电量,车子自然就能跑得更远。
这就像同样大小的饭盒,一个装的是米饭,一个装的是压缩饼干,后者的能量肯定要高得多。
更重要的是安全性,工程师们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是下了血本。
他们给电池包设计了里三层外三层的防护,能扛得住200千牛的挤压力。
这是什么概念呢?
大概相当于20吨的重物压在上面,电池包也能挺住。
而且,他们还做了最极限的测试,即使电池内部因为短路或者被刺穿发生了热失控,这套系统也能保证电池不起火、不爆炸,为车上的人员留出宝贵的逃生时间。
这种安全冗余设计,给消费者的就是一份实实在在的安心。
目前,这种电池已经生产了超过8.3万套,装在了多款岚图车型上,说明这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并且得到了市场的检验。
车身结实了,电池也安全了,接下来就要看这车够不够“聪明”。
所谓的智能网联,可不只是装个导航、放个音乐那么简单。
东风这次研究的重点,是让汽车拥有像人一样感知和思考的能力。
他们开发了一套“多模态融合感知”技术,就是把车上的摄像头、雷达等各种传感器收集到的信息整合到一起,进行综合分析。
这就像一个人,光用眼睛看还不够,还要用耳朵听,用皮肤去感觉,综合起来才能对周围的环境有个全面的判断。
车子也是一样,通过融合各种信息,它能更准确地识别路上的行人、车辆,甚至是一些看不见的危险。
在此基础上,他们还实现了“人机共驾”。
这和普通的辅助驾驶不一样,它更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坐在你旁边,系统会根据路况和你的驾驶状态,动态地调整介入的程度。
你开得稳的时候,它就默默观察;你一走神或者遇到突发情况,它能及时地提醒你,甚至帮你一把,避免危险的发生。
这种技术已经不只是停留在实验室里了,像东风的环卫车、无人小巴、港口的无人集卡上,都已经用上了这些智能驾驶技术,真真切切地在为我们的城市运行和生产效率做贡献。
最后,还有一个大家平时可能不太注意,但却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信息安全。
现在的汽车越来越像一个带轮子的智能手机,能上网、能更新软件,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
万一车辆的系统被黑客攻击,后果不堪设设想。
东风的团队专门针对这个问题,建立了一整套信息安全服务体系。
简单来说,就是给每一辆车都上了一把“数字安全锁”。
车子在与外界网络进行数据交换前,都要先进行身份认证和信息加密,就像咱们登录网银需要密码和验证码一样,确保信息不被窃取,车辆控制系统不被非法入侵。
这套体系的技术水平很高,已经接入了工信部的国家级试点项目,不仅为东风自己的车主提供了保障,也为整个行业树立了一个标杆,甚至为咱们的国产汽车出口到海外,提供了一份重要的技术通行证。
总的来看,东风这次牵头的项目,从车身材料到电池安全,从智能驾驶到信息防护,可以说是在新能源汽车的几个核心领域都取得了实打实的突破。
这些技术成果最终都转化成了产品力,已经应用在了东风旗下的猛士、岚图、奕派等多个品牌的24.5万辆汽车上,变成了消费者能亲身体验到的安全、续航和智能化。
这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进步,更是咱们国家汽车工业,特别是湖北汽车产业整体实力提升的一个缩影,说明我们在新能源汽车这条新赛道上,不仅跟得上,更有能力去引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