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就得直奔重点。谁还不知道长安启源A07?纯电版本搞到730公里的续航,估算加满电一晚上加的电费,差不多也就个五六十块,算上充电的时间,一天轮个两三次都不成问题。这车一出,我朋友一边跟我打招呼,一边说:你觉得充电到家,能比加油快多了?当时我心里还在琢磨,充电确实简单,但问题是,出门在外,找充电桩那是一门学问。
早在我半年前试驾时,就注意到它的封闭式前脸,像一个神秘的谜。那车灯设计也很有意思,分体大灯像两只张开的眼睛,尾灯贯穿全宽,特别醒目。开车时,那隐藏式门把手一碰就弹出,光这细节就能感受到,设计师确实在揣摩人性。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它的续航指标——730公里,听起来挺夸张的(这段先按下不表)。但我觉得,实操下来,能不能真的跑那个距离,得看使用环境和气候?顺便说一句,我身边的前辈曾经调侃:你看每个P档都像赶集似的,谁又真会用那么多次?其实车子在你用的情况下,续航会缩水的,像我家那两台车,夏天多开空调,续航差个二三十公里不稀奇。
对比一下,A07的纯电版本和同级别的进口车比,价格差不多,续航优势出来的很实在。可你得想,那个730公里,是在理想工况下测的?还是加了最大电池的。假设我算了个粗略挡油,如传统车百公里油耗八升,百公里成本大概是6块多;而纯电百公里电耗0.2度,按照商用电价0.5元/度,才0.1元。突然觉得新能源可能更划算,但实操上,充电慢,加多的时间,我就得问了:这电场接入,方便不?感觉还没想明白。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人员配备和成本比,光觉得便利,但如果你每天充电时间紧张怎么办?哪个充电站最方便?这其实涉及到供应链的布局。就像熟悉的便利店布局,覆盖面广了,用户用起来才顺心。
我认识一位销售,说:客户最关心的就是坐在车里舒不舒服,续航够不够用。很多人会担心,续航这个数字花里胡哨,实际能用吗?我同事曾调侃:卖车不就是卖个安心吗?但问题是,不能只看宣传,不知道实际使用中,是不是每次都能走到充电站。
车内那些科技配置我倒觉得挺贴心——比如2.5K高清悬浮大屏,放在大巴车里都不落后。长途驾驶中显示效果清晰不少。AR-HUD,秒懂,信息直达视线,比传统仪表好多了。不知道你注意没,它的智能化系统升级到L2+,自动领航也能帮大忙。其实我挺喜欢那种智能辅助,但有时候觉得,复杂的功能也带来麻烦,出了点事,可能自己也搞不懂。
讲到这里,突然想到,增程版的油耗,3.57升每百公里——我大致考虑了一下,一个比较成熟的加油站,算7元左右,算下来每公里成本大概是0.25元。假设一年跑2万公里,油费就是5000多块,加入充电和维护…总算能跟燃油车比个平。但我心里又在想,增程版的电池容量和油箱大小不一样?其实油箱不大,但支持6kW外放电,出门带个电源,感觉挺实用。
你会不会疑问,这家车厂是不是在资源整合上花了不少功夫?研发部忙着减棱角,供应链在压缩成本,像我朋友说的:一半都在搞工艺和降本。我想,造车其实就像做菜——原材料、调料得每天都得平衡。
中途我望向车库一角的那台旧车,突然发现,老款车的隔音差,油耗也高。新车吸引我最深的,大概还是那些新鲜感——智能连接、快充技术。可这点也让我疑惑,买回来天天用,真能享受?还是说,跟买新手机一样,刚开始觉得新鲜,过段时间就麻木。
记得有个修理工曾调侃:你开个车快两年,发现还是那点问题,续航慢慢缩水,屏幕用久了也卡。这是真的,技术升级快,但用得久的,问题也不少。
我在想,除了续航之外,像那些外放电、车内环境,都能不能成为以后买车考虑的重要加分项?还是说,汽车终于变成了便携电源,未来会变得像手机一样,随时可以充满电再出门?
这中间的折算和焦虑,有点像我自己买个新手机,总会担心买到鸡肋。但纯电车能做到这样长的续航,真得让人觉得,未来的路,确实不再那么难走。
说到这我突然想,可能我这思路太跳跃了,又不深入,但你问我:你觉得,终极目标是不是——充得快,跑得远,感受无忧?
或者,真到了出门,除了油耗,电池的耐用才是关键?
那个想法,还是得还得时间验证才行。
看那车格局逐渐清晰,外面充电桩的覆盖率也在提高。或者,下一次我该问问修理工:你觉得,这车到底跑了多少公里还能修回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