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电动化掉队,丰田销量猛增,日产靠配置打市场

说到电动汽车市场,大家是不是都觉得现在是风起云涌,谁家出个新功能,就是一波流量加热度组合拳,朋友圈都要爆炸三次?可偏偏有那么一位“不太跟队形”的选手——本田。咱们这都不是影射谁,真是日媒亲口说的:本田在中国的电动化旅程,有点小卡壳了吧?

你琢磨一下,丰田的EV“bZ3X”一个季度能卖一万七千辆,日产N7一个月订单也冲着一万七来,本田二季度却直接负增长——同比还掉了2%。这要在朋友圈发绩效图,自家员工都愁,老板都得揪心皱眉:“真的不是市场在针对我?”可数据不会骗人,本田新投放的两款EV,二季度销量也才2900台——有点惨淡。愿意支持它的铁粉,是不是也挺为老大哥捏把汗?

其实这场“掉队大戏”,谜底得从几个关键细节一层层扒拉开。价格,驾驶辅助,还有本田固有的技术路线,这三大坎,几乎每一步都在水深火热里打翻车。话说回来,本田自己也很清楚这事,就是无奈——咱们一线不这么响了,后台更努力还没见潜力爆发。那问题来了,消费者到底为啥不感冒?咱慢慢琢磨着,别着急下结论。

退一步想,本田这些年想转型电动化,野心不小,宣布2035年新车全做EV,用本地化开发底盘,新系列“烨”、S7、P7一条线拉满。S7刚上市时底价25万9900元,没过一个月直接打骨折降价6万。但中国人云里雾里的不吃这套,便宜也不买账;这事儿多少有点尴尬,对吧?你想降价能带动销量,结果还是雷声大雨点小。毕竟国内购车逻辑越来越精细,便宜不一定好用,贵也不是高端,只要“鸡肋”就没人赏脸。

接着就是驾驶辅助这块儿。这个领域,说白了就像手机抢跑“人工智能”一样,新一代买车的都盯着自动泊车、驾驶提醒、智能语音这些功能捏。丰田、日产在价格上能给到实惠,还能把性价比和辅助功能一块拉起来,本田就差点意思。它自家研发的“Honda SENSING 360+”,顶多高速公路 lane change,某种程度就是“中规中矩”没有亮点;老用户不激动,新用户更是用脚投票,哪会冲着你家新车撒欢下单?

说到这里其实得再看数据。MarkLines调查公司,丰田EV销量暴增57%,到2.6万台,日产更直接猛涨2.6倍到1.6万台。本田呢?2%负增长,串台都没啥兴奋点。你真要找原因,光“降价”是个救命稻草没错,但市场不傻,大家拼配置、拼辅助、拼体验,谁还看牌照品牌单一标签?

再说点本田历史,燃油时代不是王者吗?一提雅阁、CR-V,哪家4S店不是人满为患。转成EV,为啥就水土不服?有人说,是不是老本田“技术为王”这套思维不合国内口味了?什么底盘、什么自主研发,大家听起来都很厉害,可是实际使用,小毛病、辅助功能、智能互联,这些体验细枝末节,才是决定销量的杀手锏。你就像看手机评测,性能参数再牛,不加拍照、快充啥的,谁家敢号称旗舰?

本田电动化掉队,丰田销量猛增,日产靠配置打市场-有驾

另外品牌力也不能忽略。丰田、日产这波“性价比+配置”双杀,市场定位太准。丰田EV直接成了车圈流量王,日产靠N7月订单也炸了。反差一对比,本田的“e:N系列”、“灵悉L”锁定年轻群体,结果月销还就上不去。想靠新系列“烨”翻盘,目标很远能否达标还不好说。大家都在拼年轻化、本地化,本田想改个内核,没把握好“潮流脉搏”,结果就跟不上热搜节奏。

当然为自救,本田也没闲着。日媒说它要上马本地模块,比如驾驶辅助直接搬Momenta技术、语音对话找DeepSeek合作。这就是补短板的套路,直接把中国前沿成果拉进体系,力图“志在千里”。可惜,行业里这招隔三岔五换牌子,中国品牌进步太快,你刚学会新技能,人家又分叉创新了,追逐赛没个尽头。围观群众有点像“看国产手机发展史”,你刚买了新旗舰,明年就被吊打;属实秀得飞起,但竞争节奏也让人神经都绷着。

其实本田刚跨入中国EV市场,大家期待不小。日本制造、老本田的品质,曾经就是“买车首选”标签。但中国消费者变聪明也快,你想砸钱抢地盘,光本地化还不够,扶摇直上才是硬道理。买车越来越追求综合体验,“性价比+智能配置+高颜值外观”才是一体化刚需,你家如果只搞技术细节、品牌情怀,挺容易被人家新晋爆款完虐。

你品品这几年市场变化,蔚来、小鹏、比亚迪、理想乃至东风,EV赛道就是新玩家爆发、老牌卷升级混战。每隔几个月都有“降价”消息、小改款功能,社交平台晒新车体验,几乎没有静止期。大家都在跑马圈地,本田进场后还在“补救”锁定目标人群、抓技术合作、降价促销,结果依旧原地打转。说白了,等风来不是解决方法,得冲上去占风口才有资格留在流量中心。

电动化不只卖底盘和发动机了,智能化和人车交互成了新战场。本田打算用AI语音、自动驾驶这些技术补救,但这玩法已经“卷”到极致,国产品牌早就布局,体验感优化快得让人头晕。你要是差一步就掉队,那可不是单纯降价能解决的,就像手机行业拼拍照,谁敢只靠芯片?

当然也不能全怪本田。市场卷得太狠,技术换代太快,消费者三心二意也没错。可本田要想回归潮流中心,得跨越“原有技术自信”的舒适区,主动拥抱本地化与创新整合。不惧对比,敢于突破,还得拿下价格、配置、服务多项第一。否则你看新玩家推新车,谁还惦记你家“本田传说”?

有意思的是,不少消费者其实对本田还是有点信仰加持,有种“情怀值”加分。但情怀并不能一直当饭吃,配置拉胯,价格没优势,科技不创新,就像过气歌手刷脸参加综艺,真要重回流量巅峰太难。本田若不快点跟上,怕是只能在新闻里被动“吊打”,沦为市场数据的背景角色。

说到底EV混战、价格淘汰赛、智能化洗牌,这是中国市场永不停歇的“生存游戏”。本田看清趋势了没,还在努力追赶。能不能打动用户、重拾卖点,这事儿谁也不敢提早下结论。可能哪天技术爆发一骑绝尘,但眼下,补课速度比别人都快才有转机。

本田电动化掉队,丰田销量猛增,日产靠配置打市场-有驾

那让咱们都思考一下:你觉得本田要翻身,最重要的一步得怎么迈?是死磕价格大战,还是取经智能创新,还是靠品牌情怀一把梭?你会为它的新车买单,还是围观模式等它交成绩单?评论区等你来聊聊,自家看法别憋着!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