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万辆国产车利润不及丰田:是自主品牌的遗憾吗?

三千万辆国产车利润不及丰田:是自主品牌的遗憾吗?

夜色渐深。窗外车流如织。每一盏流动的车灯背后,都是一个正在疾驰的中国汽车梦。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突破三千万辆,新能源车全球占比超过60%,出口量首超日本——这无疑是值得骄傲的数字。然而,当我们掀开绚烂的销量外衣,凝视利润报表的那一刻。某种寂静突然降临。

丰田日前公布2025财年业绩。净利润4.765万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2337亿元。而中国所有上市乘用车企业——整整18家——利润总和仅为1226亿元。如果算上那5家仍在亏损的企业。实际利润数字还要再减去332亿。

三千万辆国产车利润不及丰田:是自主品牌的遗憾吗?-有驾

也就是说。我们卖三千万辆车的利润。不到丰田九百万辆利润的一半。

更刺眼的,是单车利润。丰田每卖一辆车,能赚2.29万元。比亚迪呢?每辆车利润不到9400元。差距。依然巨大。

三千万辆国产车利润不及丰田:是自主品牌的遗憾吗?-有驾

很多人说,这是中国汽车的悲哀。是一场虚假繁荣。是“只会卷价格、不会赚利润”的宿命。情绪可以理解。但真相,往往藏在情绪的背面。

如果我们愿意把目光拉长。就会发现——“卷”,恰恰是产业走向强大的必经之路。

还记得上世纪初的美国吗?1900多家汽车公司混战。最终只剩下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不是他们特别幸运。而是他们在最惨烈的价格战中学会了控制成本、提升效率、构建供应链。没有那场内卷,就没有后来统治全球半个世纪的汽车帝国。

三千万辆国产车利润不及丰田:是自主品牌的遗憾吗?-有驾

日本也一样。七十年代。丰田、本田、日产登陆北美时,靠的是什么?便宜、省油、耐用。他们也是在极致成本控制与品质提升的“内卷”中,一步步走向神坛。

没有低利润时代的淬炼,就没有高利润时代的王者。

真正值得关注的,不是利润低,而是我们是否在“卷”中完成了技术积累、品牌沉淀与供应链自主。从这一点看,中国汽车正在走一条再熟悉不过的路——

三千万辆国产车利润不及丰田:是自主品牌的遗憾吗?-有驾

你看国产手机。从“中华酷联”到华米OV。早年利润极低。红米打出499的时候,多少人嘲讽这是“赔本赚吆喝”。可结果呢?华为站稳高端,小米拿下了印度,传音称霸非洲。他们不是突然变强的。他们是在最惨烈的市场里,卷出了技术、卷出了供应链、卷出了全球视野。

家电也是如此。格力、美的、海尔——哪一个不是从价格战里杀出来的?哪一个不是从低利润时代一步步走向全球?

三千万辆国产车利润不及丰田:是自主品牌的遗憾吗?-有驾

这说明什么?说明产业成长有其固定节奏。先有量,再有质;先铺规模,再求利润;先占市场,再做品牌。我们正处在“规模扩张”向“利润崛起”转换的关键阶段。

低利润不是终点。而是强大之前的深蹲。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永远躺在“低利润”的舒适区里。价格战不该是目的。而是手段——是倒逼技术迭代、管理优化、品牌升级的手段。一旦通过规模摊薄成本、通过创新提升溢价,利润拐点就会到来。

三千万辆国产车利润不及丰田:是自主品牌的遗憾吗?-有驾

那一天并不遥远。

你看比亚迪。去年单车利润9400元。但今年第一季度已升至1.46万元。蔚来、理想在30万以上市场站稳脚跟。华为问界M9均价突破50万元仍一车难求。红旗、领克、坦克开始拥有品牌溢价。这些都是利润觉醒的信号。

三千万辆的规模。不是终点。而是我们走向利润爆发的底气。

三千万辆国产车利润不及丰田:是自主品牌的遗憾吗?-有驾

所以。别再问“是不是悲哀”。要问——我们是否在正确的路上?是否用好了规模优势?是否构建了难以替代的技术壁垒?

答案是肯定的。

三千万辆国产车利润不及丰田:是自主品牌的遗憾吗?-有驾

中国汽车——正在重复手机与家电的成功路径。并且。更快、更稳、更具想象力。

黎明之前总有黑暗。利润之前必经淬炼。这不是悲哀。是成长的代价。也是光荣的预兆。

三千万辆国产车利润不及丰田:是自主品牌的遗憾吗?-有驾

你看。天就快亮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