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9月交付33951辆,同比下滑36.8%,销量表现不及去年同期,但仍处合理区间

9月份理想汽车的交付数据刚出来,33951辆。说实话,我第一反应是,这数字比去年同期的53709辆,下降了36.8%,还挺扎眼的。咱们都知道去年理想的那波销量有点超常发挥,特别是在新能源市场整体还没这么火的情况下,能做到那个量,真不简单。可今年一对比,确实让人没那么嗨了。

我这会儿刚和一个理想店的销售小张聊了几句,他说:现在客户比去年挑剔多了,不光看续航,还盯着软件升级和用车体验。其实这很正常,新能源市场发展得快,用户胃口也跟着变,去年冲销量,可能更多是刚需和品牌光环一起推的,今年得更注重产品本身的靠谱,这点大家感受的都差不多。像理想的增程技术,虽然还在圈内算成熟,但相对于纯电动车频繁刷新的硬件,用户心态已经不一样了。

理想汽车9月交付33951辆,同比下滑36.8%,销量表现不及去年同期,但仍处合理区间-有驾

说起增程车,供应链这块倒挺有意思的。我随手举个生活实例。咱们做饭炒菜,总有个配菜缺少,菜品味道就打折扣;车企也是这样,缺一个芯片或者电池组,研发就得调整手头的菜单,有时候你能改,效果却差点,根本靠不上劲。现在理想的供应链跟去年比,估计也有些波动。尤其芯片,前两年几乎是人抢的人抢,价格都翻倍。虽然现在缓和不少,但整体配件涨价压力还在。搞研发就像你做一道复杂大餐,调料成本和食材品质都影响最终味道,这就是说理想要保持高交付量其实麻烦不少。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去年同期那些数据背后,理想的交付热度还有一部分由补贴退坡前的政策红利助推,市场环境当时顶着风口,所以销量比较特殊。今年这种背景没了,市场也不太好刷量了。说得有点大了,其实理想这波下滑,和市场整体萎靡和消费犹豫分不开。硬要说,单车毛利没去年那么好,供应链和原料涨价把成本推高了。

对比一下同价位的比如蔚来、哪吒,理想的交付虽然少了,但用户粘性还是挺强的。蔚来和哪吒用户更多看重智能配置和纯电体验,但理想的增程技术在冬天冷启动、长途行驶上的优势没那么容易被突破。小区里一个朋友最近买了辆哪吒U,频繁吐槽续航焦虑,我问他咋解决,他说只能多规划充电。理想车主反而开着比较安心,虽然充电麻烦度下降,但增程器多多少少得折腾油。这个差距就像买菜,是买本地新鲜蔬菜还是远方农贸,成本和体验各有偏重。

理想汽车9月交付33951辆,同比下滑36.8%,销量表现不及去年同期,但仍处合理区间-有驾

说到用户心理,这里我有个猜测(样本少):现在很多潜在理想车主,不是特别急着换车的,反而有观望心态,觉得新能源政策频繁调整,696公里续航和增程便利性都够用,先不急。毕竟学过点经济学的都知道,换车比买新手机成本大多了。你觉得呢?这是不是也解释了当下交付量的井喷难?

还有一个细节。昨天跟理想的维修师傅闲聊,他说:现在保养和维修的需求正慢慢多起来,尤其是电池管理系统,客户会问很多细节,之前都没这么细。他这个话,尤其提醒我,销量少了,意味着后市场维护压力增,也说明早买车的用户开始逐渐进入服务周期,这对理想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是口碑发动机,也是成本负担。

理想汽车9月交付33951辆,同比下滑36.8%,销量表现不及去年同期,但仍处合理区间-有驾

再退回点,理论上讲,理想汽车的价格区间比较尴尬。想想同价位买车,你身边的消费者是怎么权衡的?能买同级别燃油车咋说都行,纯电车续航和补贴影响明显,而增程车成了折中方案,但到底用户接不接受,这就是考验。之前我写过一篇关于增程式技术的真正门槛——核心其实是统一软件架构和硬件协同,跟做家装一样,水电和装修同时上,得协调,否则后期维护麻烦。我这话有点大,但真是发生在供应链和研发部门谈判桌上的事。

小跑题一下:昨天朋友圈一个车友发了个加油吧,央视只推广华为带货的增程车了的评论。我第一秒想笑,这话背后倒是有意思,反映出媒体资源和车企背后生态的博弈。理想怎么样,很大程度上也得看这类生态资源能不能跟上。毕竟车是硬件,背后是资本链条和供应链协调的产物,不是单靠产品说服力就能赢的。

最后临场算了个粗糙的心账。理想这33951辆,假设单车均价40万,营收就是135亿元左右。利润率估算在10%-15%(经验估),纯利润大约15-20亿人民币。看似不错,但跟去年同期的营收和利润差距那是挺大的。哎,做汽车真不是小打小闹,敢问各位,您觉得下一次理想能不能再把销量拉回来?他们的技术路线和市场策略,究竟还能承受多大压力?(这段先按下不表)

理想汽车9月交付33951辆,同比下滑36.8%,销量表现不及去年同期,但仍处合理区间-有驾

不管怎样,理想这波销量波动,究竟是阵痛还是重塑期,很值得咱们持续关注。毕竟新能源市场的风风火火后,要活得长久,也得更接地气才行。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