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鹏访谈自曝中国车企“自信过猛”,行业淘汰赛五年大变局谁能笑到最后

还记得那句“扬言让西方某人找不到东”的口号吗?一晃几年过去,主角何小鹏来了个大拐弯——从曾经的“少年心气炸裂”到如今出现在罗永浩访谈里,聊着“其实人家马斯克我还挺服气”。啧,这翻转,够味吧?不过说实话,谁年轻的时候不是嘴上不服输,心里恨不得一战成名呢?但话说回来,何小鹏那股少年气到底是不是彻底被现实社会调教成稳重老成了?还是说,只是学会了和世界和解,放下了口号喊得震天响的执念?其实,仔细琢磨琢磨,不见得就是“气”没了。

那场访谈里,何小鹏打趣地自揭家底:“原来我们中国车企其实挺不自信,十年前更甚,现在嘛,有点自信过头了。”你说奇不奇怪?这话放当下汽车圈,简直像异类。要知道,行业里最常见的宣言就是:我要做世界第一,我要超越国际大牌,他们没我技术牛,他们的什么都没我们强。怎么,忽然有人站出来说,我们其实有点过猛了,还挺稀罕。上一个这么敢说实话的,网友都杠成了“祥林嫂”,天天碎碎念。

但谁心里不清楚呢?过去几年无论小鹏汽车还是创始人本人,社会给的“毒打”那是实打实的。那些经历不带滤镜,亏损、骂声,危机,统统砸下来。偏偏这种毒打,往往是最有用的成长药。小鹏汽车连年减亏,销量直线起飞——这不是自暴自弃,这叫接纳自己的平庸,也懂得欣赏别人的优秀,这才是真正的升级。

啥叫成长?你可以嘴硬,也可以嘴柔,但市场不跟你玩虚的。你看小鹏的第二个十年,不只是公司,连老板何小鹏都在变。成长得咋样?要说中国新能源车那风头,真是让全行业都憋不住自豪,“老子天下第一”那阵风,谁没吹过?何小鹏以前也不例外,对着马斯克呛声,拍着胸脯要干翻西方。但这些年混下来,咱们大哥的价值观悄悄地变了,隔空服人了,承认人家有料。

访谈里何小鹏还点名:“十年前我们都没底气,最近有点自信爆棚了。每家公司就算有短板,也都有亮点。你看大众、丰田那些传统车厂,新势力都爱嫌弃他们软件不好,用户体验啥的差,可实际上吧,咱们这些新潮公司规模太小了,很多能力还差得远。”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谁还敢轻易怼脸?

他又举了个例子—德国市场谁能混得比大众好?德国可是对中国车企敞开大门的。但中国公司实际卖得好的吗?别说是小鹏,其他造车新势力表现也一般。抬头一看,大众那半年441万辆的新车销量,小鹏同期19.72万。几十倍的差距倒在面前了。这不是耍嘴皮子能糊弄过去。更别说国际大厂的经营能力扎实到让人头皮发麻。当年的G9成了小鹏最大火药桶,可是在大众高管眼里,那点成本偏高基本不值一提。

何小鹏访谈自曝中国车企“自信过猛”,行业淘汰赛五年大变局谁能笑到最后-有驾

啥叫细节?拆过G9的大众CEO,不惜掏心窝子说产品还成,但零部件贵了25%、十几%,这钱不是吹牛能省的。何小鹏心里一算账,硬件、软件,样样少不得。以前,“软件定义汽车”变成口头禅,现在才意识到不是拼科技就完事儿,硬件成本压不下来你连入场资格都够呛。后来小鹏调整组织架构、优化成本,日子总算见晴,连财报都开始给小鹏递糖了——2024年上半年收入340.9亿,同比上涨132.5%,净亏损缩到11.4亿,比去年同期的26.5亿少了不少。

何小鹏访谈自曝中国车企“自信过猛”,行业淘汰赛五年大变局谁能笑到最后-有驾

至于销量,别看嘴上谦虚,数据扎扎实实:19.7万辆,同比增长近280%。不过别人夸业绩,他还是摆摆手:“今年增长200%,那就说明去年上半年沉得够低。”你敢说这不是反思?有时候,吹牛也是给自己找台阶下。

回头看看,好几个头牌中国车企,都被社会毒打过一轮。你是不是以为毒打只有小鹏一家受过?李斌(蔚来汽车的创始人)前不久也谦虚上头。ES8上市之后,认真承认蔚来才经营十年,还是行业新兵,不敢懈怠一句话。他顺便补刀,说你看不止蔚来,比亚迪、吉利、长城那些老牌到国企,都还是老一代创业者撑着。老板们拼起来猛得很,凡尔赛谁敢?

脸皮上长了荆棘,亏损财报一页页,网络“读秒倒闭”的评论频频刷屏。这些公司狠起来更勤快,也不再年少轻狂,一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劲头收敛了许多。中国新能源汽车争气是争气,但海外品牌也在悄悄反攻。奔驰爆出来的AMG GT XX概念车刷纪录,雷军看了都说“变态强”。谁敢说中国车企稳坐钓鱼台?胜利是暂时的,竞争才是永远的主旋律。

怎么看这些变化?何小鹏的一句话最管用:“做企业啊,就是要脚踏实地,多学点别人的优点,多补点自己的短板,最后才有机会全能。”其实,小鹏、零跑技术确实有料,比亚迪的市场根基也稳,可海外老品牌一旦卷土来袭,中国公司要是不进步,分分钟给你上一课。别光沉迷在自己的自信里,也别全靠鼓劲打鸡血。

小鹏的故事说明,要是看不清局势,只会嘴硬,那是真的容易被社会教育。金融危机、市场洗牌、技术迭代,那些都不是你喊两声“我们世界第一”能解决的。企业太自信了,容易自以为是。大家都晓得,中国新能源车这两年风头正劲,但你仔细瞅瞅,比亚迪全球范围内还在发力,吉利频频和国际大厂合作,蔚来、理想每次财报都要“逢差必反思”。这些小细节,其实就是接地气的成长史。

你可能会说,网友的自豪感不就是爱玩嘴炮?但当行业泡沫多了,狼来了搞不好就是社会毒打的前奏。那些年何小鹏代表着中国新能源车圈里最嚣张的一拨人,摇旗呐喊,怎么也想不到最终要靠低头、靠谦虚来赢得尊重。自信可以长在骨子里,可不能变成自我膨胀。同行之间学会欣赏、看得起竞争对手,说白了是认清世界的第一步。

成长到什么时候算真正完事了?没有标准答案。行业淘汰赛的残酷,何小鹏自己都说了,“五年之后中国车企应该只剩五家左右,大伙儿船票都还没拿。”这话道理简单,有危机才有动力,每家公司都得拼。以前呢,说话嘴里还带点倔强,“我们要成为胜出的一批。”现在都稳了,连谦虚都变得时髦了——不敢说赢,只敢说努力。谁敢保证最后活下来的不是下一个“喷子”,谁敢说技术领先不会被现实拍死?

蔚来的变化其实和小鹏一样,曾经头铁、如今务实。失败的感觉、成长的压力,全都刻在脸上。行业淘汰赛还有五年?听到何小鹏这句,不少网友纷纷感慨,五年后中国汽车圈是不是又会洗一次牌?看看现在中国新能源市场就知道,市场份额数据、国内外品牌竞争、技术创新,啥都得分分钟见效,有点像玩炸锅的泥鳅,谁都怕被捞走。

何小鹏访谈自曝中国车企“自信过猛”,行业淘汰赛五年大变局谁能笑到最后-有驾

你回想一下,“世界第一”的口号其实永远有,但能落地的就那么几个。中国新能源车企不缺底气,缺的是能穿越行业暴风雨的坚持和适应。每次面临大考,都能发现新的不足,也能变得更谦虚。行业需要“自信”,但太自信容易让人迷失,互联网名言说得明白,“别让激情变成玻璃心”,自信是盔甲不是玻璃。多反思,多看对手,比起只会喊口号,真正活下来的人都会变成“社会毒打”出来的高手。

其实成长没啥秘诀,就是不断接受市场洗礼,不断接受竞争和淘汰,其实也就是人间真相。如果只会打嘴仗、炒宣传,终究会被时代淘汰。中国车企如果还能继续谦虚学别人,认清自己的长板短板,说不定还能多活几个回合。

你怎么看何小鹏的大变身?是毒打让人变的,还是行业本来就该这么玩?评论区亮出你的看法,要不咱一起聊聊中国车企到底该怎么又自信又谦虚?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