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9月卖了44万辆车,为什么它能稳坐行业第一?

点击关注不迷路

上汽9月卖了44万辆车,为什么它能稳坐行业第一?-有驾

最近,汽车圈又热闹起来了。

10月8日,上汽集团公布了9月份的销量数据:单月卖出整车44万辆,同比增长40.4%,环比增长21%。

这个数字不仅创下了今年新高,也稳稳坐住了国内车企销量第一的宝座。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上汽今年连续第九个月实现同比正增长:

“九连涨”,不是偶然,而是实打实的市场表现。

很多人可能会问:

现在汽车市场这么卷,新能源、燃油车、合资、自主,各种路线混战,上汽凭什么还能跑得这么快?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上汽这44万辆背后,到底藏着什么逻辑。

先说结论:上汽不是靠某一款爆款车或者某个单一品牌打天下,而是靠“三条腿走路”:

自主品牌、新能源、海外市场,这三块业务齐头并进,构成了它当前增长的核心引擎。

业内有人称之为“新三驾马车”,听起来有点术语,但其实就是三个实实在在的增长点。

先看自主品牌。

9月份,上汽自主品牌卖了29.4万辆,同比增长50.4%。这个数字占到了总销量的近七成,是绝对的主力。

很多人可能以为“自主品牌”就是指某个单一品牌,其实上汽的自主品牌矩阵非常丰富,包括荣威、名爵(MG)、五菱、大通,还有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智己。

这些品牌覆盖了从几万元的微型车到二三十万元的智能SUV,几乎把主流消费区间都占满了。

比如五菱,大家熟悉的宏光MINI EV,虽然价格不高,但胜 在实用、省电、好停,一直是城市通勤族的首选。

9月,上汽通用五菱单月销量达到15.8万辆,同比增长近44%。

而名爵MG,这几年在海外打得风生水起,在国内也靠全新MG4这样的纯电车型重新赢得关注。

9月,全新MG4单月交付破万,成为15万元级纯电两厢车里的热门选手。

再看智己,这个上汽和阿里联手打造的高端电动车品牌,过去一直不温 不火。

但9月推出的新一代LS6,上市27分钟订单就破万,当月销量达到1.1万辆,同比增长77%。

为什么突然火了?

因为这次定价更接地气,智能化配置也更实用,不再是“只给少数人看的概念车”,而是真正能走进普通家庭的智能SUV。

除了产品本身,上汽在营销和渠道上也下了功夫。

比如9月集中上市的新车就有好几款:

新一代智己LS6、全新MG4、尚界H5、荣威M7 DMH……

这些车型不是“为了上新而上新”,而是精准对应了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

有的主打家庭出行,有的瞄准年轻用户,有的强调混动省油,有的突出智能驾驶。

这种“多点开花”的策略,让上汽在不同消费群体中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再来看新能源。

9月,上汽新能源车销量接近19万辆,同比增长46.5%,创下历史新高。

这个数字什么概念?相当于每卖出两台车,就有一台是新能源。

而且这19万辆里,既有纯电,也有插混(DMH),覆盖了不同用户的使用场景。

比如荣威M7 DMH,就是一款插电混动MPV,适合那些经常跑长途、又不想被充电桩限制的家庭用户。

而上汽大通的新能源轻客,在物流和商用领域也卖得不错,9月销量超7000辆,同比增长近120%。

上汽通用这边,别克新出的至境L7纯电SUV,订单也很火爆,说明合资品牌在电动化转型上也开始找到节奏。

很多人以为新能源就是“国产车的天下”,但上汽的做法是:

不管你是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只要产品够好、价格合理,就都能在新能源赛道上分一杯羹。

这种“不站队、只看结果”的务实态度,反而让它在转型中走得更稳。

最后是海外市场。

9月,上汽出口10.1万辆,同比增长12.2%;

今年前九个月累计出口76.5万辆,继续领跑中国车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MG品牌,在欧洲已经卖出了超过22万辆,而且还在保持两位数增长。

在英国,MG市占率达到4%,已经进入主流品牌行列;

在西班牙,销量同比增长58%;

在德国,8月单月销量同比暴涨260%。

这些数字背后,不是靠低价倾销,而是靠产品力。

比如MG4,在欧洲被多家媒体评为“年度电动车”,续航扎实、操控不错、价格又比大众ID.3便宜,自然受欢迎。

上汽的出海策略也很聪明:

不是简单把国内车型换个标就卖出去,而是针对不同市场做本地化调整。

比如在欧洲强调安全和环保,在东南亚主打性价比,在南美则侧重耐用性和维修便利性。

这种“因地制宜”的做法,让它在海外站得更稳、走得更远。

当然,上汽也不是没有挑战。

比如旗下的上汽大众,9月销量9.4万辆,同比只增长了0.09%,几乎没动。

1-9月累计销量还下滑了2.55%。

这说明,在新能源浪潮下,传统合资品牌如果转型慢,就会被市场边缘化。

虽然大众也在推ID.3、ID.4X这些电动车,但市场反响一般,远不如自主品牌来得生猛。

这也反过来说明,上汽集团的整体策略是“让能跑的马多跑”。

当自主品牌和新能源跑起来的时候,即使合资板块暂时疲软,整体大盘依然能向上。

这种“内部对冲”的能力,是很多单一品牌车企不具备的。

再往深一层看,上汽的增长不是靠“砸钱补贴”或者“营销噱头”,而是建立在产品迭代、技术积累和全球布局的基础上。

比如它的DMH混动系统,已经能做到亏电状态下百公里油耗4升以下;

它的纯电平台,支持800V快充,10分钟充200公里;

它的智能座舱,能实现多屏联动、语音控制、OTA升级……

这些技术不是一天两天堆出来的,而是多年投入的结果。

更重要的是,上汽没有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燃油车、混动、纯电、氢燃料,它都在布局;

轿车、SUV、MPV、轻客,它都有覆盖;

国内、欧洲、东南亚、中东、拉美,它都建立了销售网络。

这种“全栈式”打法,让它在市场波动中更有韧性。

回到开头的问题:

为什么上汽能卖44万辆?

答案其实很简单——它既没有盲目押注某一条技术路线,也没有固守过去的成功模式,而是根据市场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产品、品牌和渠道策略。

当别人还在争论“纯电好还是混动好”的时候,上汽已经把两条路都铺好了;

当别人还在纠结“要不要出海”的时候,上汽已经在欧洲建了工厂、在东南亚开了店。

这种“不喊口号、只干实事”的风格,可能不够热血,但足够有效。

在汽车行业大变局的今天,最需要的不是豪言壮语,而是稳扎稳打的能力。

上汽用44万辆的销量证明:

真正的领先,从来不是靠一时的风口,而是靠持续的产品力和对市场的敬畏。

最后说一句,汽车行业的竞争远没有结束。

接下来的四季度,随着更多新车上市、年底促销启动,市场还会更激烈。

但可以肯定的是,像上汽这样既有规模、又有技术、还能全球作战的企业,大概率会继续领跑。

而对普通消费者来说,选择多了、价格更实在了、产品也更好用了,这才是最实在的好事。

(全文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