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水平看细节,调座椅握方向,油门刹车要稳

判断一个人开车水平到底高低,其实很简单。许多人还在神神叨叨研究什么七字口诀,其实归根结底不过三个细节:调座椅、握方向、踩刹车。别小看这些操作,不知多少马路杀手就是在这些基础动作上把命丢在了方向盘上。

说来你或许不信,上个月朋友乘了个同事的顺风车。那司机踩着一双恨天高,高高兴兴把座椅调得像准备半躺着看星星。结果路口一辆电动车冷不丁窜出来,只见她脚底打了个滑,差点没上演“真人碰瓷”。现在回想起来,那画面是真能把人吓出一身冷汗。

玩命的姿势可不是段子,是真能要命。看数据,三分之一追尾事故都跟驾驶姿势离谱有关,尤其是女司机高跟鞋、松糕鞋紧急刹车的比例,真不是开玩笑。前阵子某市交警案例:一姑娘松糕鞋底卡在油门刹不住,一路“碰碰碰”,连撞三车才停。数据固然冰冷,背后都是血的教训。

开车水平看细节,调座椅握方向,油门刹车要稳-有驾

其实驾校教练第一课教的就是:先调后视镜、座椅;可惜多数人拿了本,三脚猫功夫便自信满满地上路,转头就把当年教练的叨叨忘得一干二净。结果呢?想睡劲儿地开,开出了ICU的门票。

开车水平看细节,调座椅握方向,油门刹车要稳-有驾

比调整座椅还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握方向盘的花样。打十二点手势的,把方向盘当小时表使的;用单手敲着方向盘混日子的;甚至有学F1的,手忙脚乱中指望速度与激情赐福。来点真数据吧:日本交通事故研究所实验,九点三点的位置能比十二点快0.8秒做出紧急规避——别小看0.8秒,车速一快就是二十米。什么叫“生死一线”?就是那一脚刹车,也是手中的0.8秒。

开车水平看细节,调座椅握方向,油门刹车要稳-有驾

一个真实案例让人心惊:路口电瓶车窜出,司机手卡在方向盘缝里,结果安全气囊弹出来,活生生把手骨打断。这下估计把F1的梦想都打碎了。

第三,最能暴露驾驶员水平的,是油门刹车的控制。去年沪昆高速十车连撞,其实头车那位司机三年里急刹车记录就有280多次——这哪儿是在开车,明明是在弹魔鬼钢琴。那些老手靠什么?靠预判!杭州有位出租车老司机,三十年零事故,秘诀是“盯着前车的前车”。谁还傻等着紧急按刹车?那叫打赌,赌自己的命。

新时代的驾控还多了“能量回收”、单踏板之类玄学,有些新手一脸正经玩“黄金右脚”,结果遇突发就上演油门刹车傻傻分不清。真本事不是你漂移入库有多潇洒——是临危不乱,能让驾驶和自己的手脚一样自然。

有意思的是,你大街上能看到豪车主连个侧方停车都搞不定,也能碰见五菱宏光主一把方向就避过山体滑坡。归根结底,会开车的,不是用钱堆出来的技术,是用汗水、用教训、用勤练养出来的直觉。

其实我建议,把这所谓“七字口诀”做成校训挂驾校里,起码马路奇葩能少一半。毕竟多少人,拿了驾照就自诩老司机,不知江湖险恶。想当年我还嫌老爸罗嗦总让我调座椅,现在轮到自己送娃上学,遇上鬼探头,真是差点用亲身经历补了一节交通安全普及课。

路上最怕两类人:一类座椅调得膝盖顶着方向盘,像练瑜伽;另一类双手像揉搓面团似的握着盘。心里明镜似的,这些人随时可能整出活儿,还是能闪多远闪多远。

顺便再告诉你个冷知识,赛车手的座椅可是量身定制,差一厘米都可能赛场失利。普通人开车不能那么讲究,但最起码别把后视镜全遮了,给自己留条退路,比啥都强。

开车水平看细节,调座椅握方向,油门刹车要稳-有驾

开车这点事,归根结底就是把基础做到极致。别想着耍帅别想着炫技,基础动作做扎实,命才不是留给AI交通事故案例里举例用的数字。等你哪一天真成了“车随心动”的老司机,再回头看那些基础鸡毛蒜皮的小事儿,才明白,每一条都是泪写成的训诫。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