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挺让人唏嘘的,就是那个一向以纯正英国血统自居的莲花跑车,现在好像日子不太好过,甚至传出要把英国的老家工厂都搬到美国去。
这消息一出来,很多人都挺纳闷的,好端端一个英国的“国宝级”跑车品牌,怎么就要背井离乡了呢?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咱们今天就来把这事儿掰开揉碎了聊一聊。
首先,咱们得看看莲花最近的状况,可以说是相当不乐观。
公司的财务报表就像学生的成绩单,莲花今年第一季度的这份“成绩单”可以说是满江红。
数据显示,他们今年头三个月在全球总共才卖出去1274辆车,和去年同期一比,销量直接掉了四成还多,这个跌幅可以说是非常惊人了。
车卖得不好,收入自然也跟着大跳水,第一季度的营收只有9300万美元,也比去年少了将近一半。
更吓人的是,这一季度算下来,公司净亏损了1.83亿美元。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简单算一笔账,就是每卖出一辆车,莲花不仅一分钱没赚到,还得倒贴进去一大笔钱。
这样的生意,别说赚钱了,能维持下去都非常困难。
根据一些财经媒体的报道,情况已经严重到莲花最近连给供应商付货款都变得很困难了,这说明公司的现金流已经非常紧张,到了火烧眉毛的地步。
面对这么大的经营压力,莲花背后的老板,也就是我们中国的吉利集团,肯定不能坐视不管。
于是,一个大胆的计划就被提上了日程:把莲花在英国的老家,那个有着七十多年历史、位于海瑟尔的传奇工厂给关停,然后把生产线整体搬到美国去。
这个消息可不是空穴来风,莲花的首席执行官冯擎峰在公开场合也说过,公司正在密切关注像美国这样的重要市场,并且在积极评估各种能在当地发展的可能性,来加强全球市场的表现。
这话虽然说得比较委婉,但明眼人一听就明白,这基本就是在为工厂搬迁做铺垫了。
据说,新的落脚点很可能是吉利集团旗下另一个品牌沃尔沃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的工厂。
那个工厂现在正在生产沃尔沃和极星的几款大型电动车,如果莲花的生产线也搬过去,大家可以共用很多设备和资源,这能省下一大笔钱。
说到这里,大家肯定会问,为什么非得是美国呢?
这里面有两层非常现实的考虑。
第一层,也是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为了躲开关税。
咱们都知道,现在的国际贸易环境不太稳定,尤其是美国,动不动就喜欢挥舞关税大棒。
虽然目前英国和美国之间有贸易协议,但谁也保不准未来政策会怎么变。
莲花现在在美国卖得最好的一款车,是它最后一款纯汽油跑车Emira。
这款车可以说是莲花在美国市场的顶梁柱,大部分都卖给了美国消费者。
如果未来美国突然宣布要对从英国进口的汽车加征高额关税,那Emira的价格就会飙升,竞争力一下子就没了,这等于直接断了莲花的财路。
所以,最稳妥的办法就是直接在美国建厂,在美国生产,在美国销售,这样不管关税怎么变,都影响不到自己。
据说,就是因为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Emira这款车从今年5月中旬开始已经暂时停产了,可见这个问题有多么迫切。
第二层原因,则是在商言商的成本考量。
就像前面提到的,把工厂搬进现成的沃尔沃工厂,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这背后体现的,正是吉利作为一家成熟的全球化车企的精明之处。
对于现在的莲花来说,每一分钱都得花在刀刃上,这种“降本增效”的操作是延续生命的必要手段。
当然,这个决定对于英国来说无疑是个打击,意味着大约1300个工作岗位可能会消失,而且一个贴着“英国制造”标签七十多年的品牌把根都拔走了,情感上确实让人难以接受。
但在残酷的商业竞争面前,生存永远是第一位的。
不过,话说回来,把工厂搬到美国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了吗?
恐怕也未必。
这更像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应急措施。
莲花真正面临的核心困境,是整个高端电动汽车市场的风向似乎变了。
前几年大家一窝蜂地追捧电动车,觉得新潮又环保。
但现在,特别是对于那些愿意花大价钱买跑车的消费者来说,纯电动车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连莲花的CEO自己都非常坦诚地承认,大家对纯电动跑车的关注度可能不会太高。
这是为什么呢?
买跑车的人,很多时候买的是一种情怀和体验,是发动机启动时那一声轰鸣,是换挡时那种机械的反馈感,是人与车之间那种纯粹的交流。
而纯电动车虽然加速很快,但那种悄无声息的飞驰,总让人觉得少了点“灵魂”。
再加上充电不方便、续航里程焦虑这些老问题,让很多潜在买家打了退堂鼓。
所以,莲花的问题,也是整个行业都在思考的问题:当市场不再为纯电故事买单时,出路又在哪里?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来自中国的智慧和技术方案站了出来,给莲花指明了一条新的道路。
既然纯电跑车这条路走得不顺,那就换个赛道。
莲花宣布,今年晚些时候要推出一款全新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
这款车搭载的技术非常厉害,叫做“900V超级混动”。
这套系统最亮眼的地方,是它的综合续航里程号称能超过1100公里。
这是什么水平?
要知道莲花现在主打的纯电SUV Eletre,续航里程最多也就600公里,这一下就提升了将近一倍。
这一下子就精准地打中了当前电动车最大的痛点——续航焦虑。
有了这项技术,车主既能享受到电动机带来的安静、平顺和瞬间爆发的推背感,又不用担心开长途时得到处找充电桩,彻底告别了里程焦虑,这不正是当下消费者最理想的用车状态吗?
这项技术的出现,充分说明了吉利集团在战略布局上的远见。
在全球大多数车企都把宝全部押在纯电动路线上的时候,吉利始终没有放弃对混合动力技术的研发和投入,并且把它做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
现在,当纯电市场的热潮开始消退,消费者变得更加理性和务实的时候,吉利这套成熟、可靠、市场适应性更强的混动技术,就成了拯救莲花的“杀手锏”。
所以,我们回过头再看莲花的这一系列操作,就会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把工厂搬到美国,更多是为了解决眼前的关税和成本问题,是一个战术层面的调整,是为了先活下去。
而真正能让莲花这个品牌重新焕发光彩,实现“再次伟大”的希望,其实是来自中国的这套先进的混合动力技术。
这件事情也让我们看到,中国的资本和企业走向世界,不仅仅是去收购一个品牌的名字,更是用实实在在的技术和符合市场需求的解决方案,去帮助这些曾经辉煌的品牌找到新的方向,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力。
这或许才是莲花这个故事背后,最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