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汽车巨头日产横滨总部被卖,净亏损高达6709亿日元,裁员降产提速,全球转型压力让“断臂求生”成为现实

日本汽车巨头日产横滨总部被卖,净亏损高达6709亿日元,裁员降产提速,全球转型压力让断臂求生成为现实

说实话,日产最近的新闻特别扎心。别的不说,就拿那栋横滨的总部大楼来说吧。你知道的,那可是2009年搬到的黄金地段,紧挨车站,临港口,车展、企业门面摆在那里,谁都说它是标志性建筑。后来我翻了下资料,原本还挺自豪的,想象着未来能继续站在那里,看着横滨夜景,成了行业象征。

日本汽车巨头日产横滨总部被卖,净亏损高达6709亿日元,裁员降产提速,全球转型压力让“断臂求生”成为现实-有驾

谁曾料到,如今这栋楼竟然被中国的敏实集团和一个美国财团以970亿日元(大概45亿人民币)买走了。你说奇不奇怪?明明还是日产给他们做供应商,他打工多年,现在反过来成了东家。这个身份逆转,说白了,除了讽刺没别的,就是一场断臂求生的无奈。

更憋屈的是,买了楼还得签20年的租赁合同,继续用那建筑,像盖了一家租来的公司一样。你想啊,自己辛苦建起来,想象中能牢牢扎根的家,变成了租客。这不是靠卖楼的钱能解决的根本问题,只不过是短暂的缓冲。难不成真指望着这点儿变现能撑多久?我都在想,日产要是没这点底气,赔钱也就算了,但负债堆得像座山——估算,2024财年亏损约6709亿日元(大概300多亿人民币),没细想过具体数字的朋友也许觉得很吓人,但就是这么个事。这还不是最惨的,2025财年预估亏损会更严重,光营业亏损就得2750亿日元。这种情况,谁都知道,亏了钱要还债,帐上现金还不够还债的事太常见了。靠财务回血已越来越难。

日本汽车巨头日产横滨总部被卖,净亏损高达6709亿日元,裁员降产提速,全球转型压力让“断臂求生”成为现实-有驾

我还记得之前听销售说的那句话:你别看日产车现在电脑控得那么厉害,技术也在追赶,但账本上的坑太大,像个老掉牙的汽车工厂在拼命追赶新潮流。我心里暗自笑了笑,心想:有时候不光是技术落后,资金的压力才是真刀真枪。就算他们想拼出个电动车,也要面对资金链断裂的现实。

对比我一个朋友曾抱怨:日产的质量还是不错的,但最近几年的车价变得难以让人满意。相同价位的中国品牌,配置和空间都比日产实在很多。我也觉得,从实际体验来说,比如现在2024年那批车里,日产的车型在配置上都追不上竞争对手;像别克、汉兰达、甚至吉利、比亚迪的SUV,空间大、配置丰富、价格还能偏亲民。而日产的聆风早期车型看着还不错,但没跟上电动化的节奏,稍微快点的竞争对手都在甩他们几条街。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想想去年在日本市场,日产的销量从2021年的138万跌到2024年不到70万。这数字让我一惊,也没想到,原来日本市场的销量也在减,欧洲和日本市场都在滑铁卢,就剩美国还能勉强站住脚,哪象中国市场,销量稳步上涨。但又一想,没细想过,美国那边的关税和供应链问题,实际上也在冲击他们的利润空间。

日本汽车巨头日产横滨总部被卖,净亏损高达6709亿日元,裁员降产提速,全球转型压力让“断臂求生”成为现实-有驾

日本这帮车企现在是真的断臂求生。你看丰田、马自达也在苦苦支撑,但大局都不好。一个个工厂裁员、减产,像我朋友说的:追滨工厂已停产整车,湘南工厂只负责零件,北九州都在关电池厂的项目。产能从350万辆降到两百多万。你我都知道,靠着燃油车积攒的大本营,已经没有了优势,转型的难度比想象的还要大。

这让我想起一段叫复兴计划的老话:日系车企内部其实也知道必须变,但,转型总比预想难得多。就算丰田在电动化上尝试快一些,几年前的普锐斯都算早期的范例了,可电池成本、核心芯片、智能化这块,日本公司还是走得慢,跟中国比起来,差了几个档次。

那你会不会觉得奇怪,日本老牌企业为啥不拼命一把?我想,很多时候不是不想,是钱不够用。这次日产卖掉的总部大楼,不就像是绝望的拆东墙吗?他们在想:眼前难堪到这个程度,必须用卖楼的钱渡过难关。只这是一种暂时的解决方案。

日本汽车巨头日产横滨总部被卖,净亏损高达6709亿日元,裁员降产提速,全球转型压力让“断臂求生”成为现实-有驾

我觉得日本车企的困境,不光在技术跟不上趋势,更多是转型压力太大。谁能想到,曾经的战神日产,如今靠卖总部续命?我还记得那句话——车企活得最难的,不是靠造车,而是靠怎样拆东墙补西墙。你说,如果整个行业都遇到这样卖地,那未来还能留下什么底气?

这种断臂求生,也许只是一场暂时的求存游戏。还是得看谁能在未来的电动化和智能化浪潮中占据先机。到又会不会有个反转呢?我有点担心,这个问题,没人能给答案。

日本汽车巨头日产横滨总部被卖,净亏损高达6709亿日元,裁员降产提速,全球转型压力让“断臂求生”成为现实-有驾

我在心里暗自问自己:你觉得,这个行业还能坚持多久?汽车行业的断臂后果,能不能变成一个新的起点?这栋横滨的老总部大楼,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子?也许,只有时间才能告诉我们答案。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