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最近干了件特有意思的事儿,不装了,摊牌了。找了王楚钦老师代言,然后拍了个广告,结果车成了背景板。这操作,讲真,我一个中年人看完都愣了一下,寻思这帮德国人是不是开窍了,悟了,终于承认了奔驰最值钱的其实不是车,是那个标。
传统汽车广告是什么路数?车,车,车,恨不得把发动机参数给你刻在脑门上。明星?工具人,负责在旁边摆出一副“我开这车真帅”的表情就行,机你太美。但奔驰这次不一样,它把车藏起来了,整得跟彩蛋似的。整个片子,镜头追着王楚钦跑,讲他怎么年少成名,怎么陷入低谷,怎么又爬起来,最后成为大魔王。诶,这哪是汽车广告,这分明是体育画报拍的传记片,三体人看了都得以为这是乒乓球推广大使。
这就非常有意思了。这说明什么?说明奔驰的心态爆了,但又没完全爆。它是在用一种极其凡尔赛的方式告诉所有人:你们卷你们的,我玩我自己的。你看现在车圈打成什么样了?你死我活,黑暗森林。这边比亚迪掀桌子,那边小米把餐厅都爆了,乐道更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都在卷价格、卷配置,卷到最后大家发现,利润比纸都薄。这日子简直没法过了!
奔驰一看,坏了菜了,再这么卷下去,我这三叉星标的含金量都要被稀释成矿泉水了。怎么办?它不跟你玩了。你们在物理层面打闪电战,我直接开启玄学模式,升维打击。它不聊技术,不聊配置,甚至连车都不怎么给你看。它聊什么?聊人生,聊奋斗,聊精神。它告诉你,开奔驰的人,跟冠军一样,都要经历起伏,但最后都能到达终点。
这不是广告,这是在给用户做一场大型脑仁抛光。
奔驰这次卖的根本不是车,它卖的是一种压缩毛巾。平时看着平平无奇,但只要给你浇点“冠军拼搏”“人生起伏”的鸡汤,它“嘭”地一下就膨胀成一个巨大的品牌故事,把你整个人都包裹进去。写到这里,我自己都觉得这个比喻有点神经病,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那个味儿?你买的已经不是一个交通工具了,你买的是一个身份认同,一个“我和冠军共享同一种精神内核”的幻觉。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其实对这种东西看得门儿清。你以为你买的是一台车吗?不,你买的是一个关于“我是谁”的答案。当别人问你为什么买奔驰的时候,你总不能说“因为我觉得那个标好看”吧?太肤浅了。但现在奔驰给你标准答案了,你可以说:“因为我认同那种‘答案不在终点,而在每一次出发’的精神。”你看,逼格一下子就上来了,太阳都要一个趔趄。
说白了,奔驰也是被逼的。它不这么玩儿,难道去跟人家讲智能座舱吗?那不是自取其辱吗?讲自动驾驶吗?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奔驰的强项是什么?是品牌本身。是那一百多年积累下来的,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玄学光环”。这种东西,你没法量化,但它就是值钱。会买奔驰的人,很多时候就是冲着这个标去的,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所以奔驰这波操作,本质上是一次信仰提纯。它在告诉自己的信徒们:不要慌,外面的世界打生打死,跟我们没关系。我们玩的不是一个游戏。他们是修仙小说里的底层修士,为了抢一颗丹药打得头破血流;而我们,是住在云端天宫里的仙人,讨论的是“道”。
我最近就在琢磨要不要把我那台开了几年的破车换掉,一看这价格战,又怂了,感觉明天还能再降五千。
这个“道”就是品牌玄学。同行看了也得傻。你降价八万,我拍个情怀片;你出个冰箱彩电大沙发,我讲个冠军故事。这就叫“道诡异仙”,你在第一层卷生卷死,人家直接在第五层坐忘成仙。你以为它在跟你竞争,其实它在普度众生。它不是在卖车,它是在巩固一个宗教。
当然,风险也是有的。把品牌跟一个运动员深度绑定,就像是两个修仙者结了生死道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万一运动员心态崩了,或者出了什么岔子,那品牌也得跟着遭殃。但奔驰敢这么干,说明它赌的就是王楚钦的稳。这种信任感,本身也是一种表演,表演给所有潜在用户看:我们选的人,稳得一批,就像我们的车一样。加大加大加大。
所以,这会不会成为未来的趋势?我觉得不会。或者说,只有少数品牌能这么玩。因为这种玩法的核心不是营销技巧,而是品牌本身有没有那个“玄学”的底子。你让一个刚成立三年的新势力品牌去讲百年精神,那不叫情怀,那叫cosplay,典中典的尬。大家只会觉得你是不是疯了。
最好的手段是直接把餐厅爆了,但前提是你自己有能力在废墟上开一家米其林。奔驰就是觉得自己是那个米其林。它的逻辑是,就算我的菜(车)不是最好吃的,但我的装修(品牌故事)和我的名声(历史),足以让你们心甘情愿地花大价钱来吃。
最后的结论就是,奔驰还是奔驰。这不就是一句废话吗?对,但最值钱的,往往就是这些废话。它通过一场看似“不务正业”的营销,成功地把自己和那些在泥潭里打滚的同行区隔开来。它没赢,因为它根本就没上牌桌。就问你怕不怕?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