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J40 车顶高速飞脱!新车提 3 天出危险事故,4S 店回应引众怒

“刚提 3 天的新车,高速上车顶突然飞了!” 最近,车主黄先生的遭遇在汽车圈炸了锅。这辆售价 14.58 万的 BJ40 硬派 SUV,本是他国庆自驾的得意座驾,却在京昆高速上上演 “车顶飞天” 的惊魂一幕。一边是车主的惊魂回忆,一边是 4S 店 “使用不当” 的结论,再对照品牌曾宣称的 “10 吨抗压” 安全测试,这场争议里藏着所有车主都该警惕的问题。今天就用大白话拆解:事发经过到底咋回事?车顶飞脱是质量问题还是操作失误?买硬派 SUV 该避哪些坑?

BJ40 车顶高速飞脱!新车提 3 天出危险事故,4S 店回应引众怒-有驾
BJ40 车顶高速飞脱!新车提 3 天出惊魂

一、惊魂 30 秒:100 码高速上,新车顶突然 “跑路”

黄先生的经历堪称 “生死瞬间”,每一个细节都透着后怕,他的自述还原了事发全过程:

10 月中旬,黄先生驾驶刚提 3 天的 2024 款 BJ40 自动四驱版,沿京昆高速往四川方向行驶,当时车速稳定在 100 公里 / 小时,既没超车也没急打方向,属于正常行驶状态。突然 “砰” 的一声巨响,车顶中部顶棚毫无征兆地从中部掀起,像一片巨大的塑料板在空中翻滚了好几圈,重重砸在后方路面上。

“我当时脑子一片空白,手都抖了!” 黄先生紧急靠边停车后发现,脱落的顶棚本身没有明显破损,车身连接处的卡扣也完好无损,压根没有 “松动断裂” 的痕迹。更让他庆幸的是,事发时后方没有紧跟车辆,否则车顶砸中后车,后果不堪设想。

可让黄先生没想到的是,4S 店售后人员现场检查后,直接给出 “使用不当导致” 的结论,理由是 “卡扣没断,肯定是没固定好”,当场拒绝了他的换车诉求。“我提车后连顶棚都没拆过,高速上怎么可能‘使用不当’?这分明是车本身有问题!” 黄先生的质疑,瞬间引发了其他车主的共鸣。

二、罗生门背后:一边是 “10 吨抗压” 宣传,一边是数十起投诉

这场争议之所以发酵,核心在于 “企业宣传” 与 “实际体验” 的巨大反差,更藏着同类问题的普遍性:

1. 宣传中的 “安全标杆” vs 现实中的 “车顶飞脱”

就在去年 4 月,北京越野还联合知名车评人做过极限测试:用 1 吨重的大刀从 10 米高空劈砍 BJ40 车顶,宣称车身结构完好,车顶能承受约 10 吨压力(相当于一台小型挖掘机),甚至夸下 “极端翻滚也能保乘员安全” 的海口。今年 8 月的宣传里,还强调其 “内嵌防滚架顶部抗压 85000N,远超同级”。

可黄先生的新车连 100 码高速的气流压力都扛不住,所谓的 “硬核防护” 在现实面前显得格外讽刺。有网友调侃:“1 吨大刀劈得动,100 码风一吹就飞?这测试怕不是只测了‘静态抗压’?”

2. 不是个例!数十起投诉指向 “质量通病”

随着事件发酵,不少 BJ40 车主站出来爆料。在某汽车投诉平台上,关于 BJ40 的质量投诉已达数十起:2025 年 4 月购车的车主反映 “行驶中突然刹车失灵”,有车主被 “发动机持续异响半年” 困扰,还有多位用户提到 “排气歧管螺丝断裂”,直言 “这根本不是偶然,是普遍设计缺陷”。

更值得注意的是,可拆卸顶棚车型的安全问题早有先例,但像 BJ40 这样 “新车未拆顶棚却飞脱” 的情况,还是刷新了大家对 “基础质量” 的认知底线。

三、维修专家拆解:车顶飞脱,到底是谁的问题?

4S 店口中的 “使用不当” 站得住脚吗?汽车维修专家给出了明确答案:新车未改装、未撞击的情况下,顶棚飞脱大概率与车主无关,问题集中在这三点:

1. 装配疏漏:出厂时就没固定到位

硬派 SUV 的可拆卸顶棚需要精准装配,若工厂工人未按流程拧紧固定组件,或卡扣与卡槽对位偏差,车辆行驶中遇到气流冲击,就可能出现 “卡扣脱落”。黄先生的车卡扣完好却脱落,很可能是装配时就没卡到位。

2. 组件质量不达标:卡扣强度偷工减料

宣传中说用了 “高强度组件”,但实际可能存在偷工减料。合格的顶棚固定卡扣需能承受高速气流产生的负压,若材质强度不够或韧性不足,高速行驶时容易被 “气流撬开”,这属于典型的 “配件质量不达标”。

3. 设计缺陷:忽略 “动态气流受力”

静态测试时车顶能扛住重压,但高速行驶时,车顶上方气流会形成向上的升力,可拆卸顶棚的接缝处若设计不合理,升力会变成 “撬顶力”。专家推测,BJ40 可能没做过充分的 “高速动态风洞测试”,忽略了实际行驶中的气流影响。

截至发稿,北京越野厂家仍未给出官方回应,仅 4S 店坚持 “用户责任”,这让车主们更愤怒:“出了事就甩锅,之前吹的‘军工品质’去哪了?”

四、车主避坑指南:买硬派 SUV,这 3 件事一定要做

不管事件最终如何解决,对消费者来说,最实在的是学会保护自己。想买可拆卸顶棚的硬派 SUV,这 3 点必须记牢:

1. 提车必查:让 4S 店 “书面确认顶棚状态”

提车时别光看外观,一定要让销售当面演示顶棚拆卸和安装流程,自己亲手检查每个卡扣是否卡紧,最好让 4S 店出具 “顶棚装配合格” 的书面确认单,避免日后出问题被甩锅。

2. 首次高速前:先做 “模拟测试”

提车后别急着上高速,可先在城郊道路开 80-100 码试一段,感受顶棚是否有异响或松动。有条件的话,用高压水枪对着顶棚接缝处冲洗(模拟高速气流压力),若出现漏水或松动,立即回店检修。

3. 保存证据:出问题先固定 “未改装” 证明

一旦发生类似问题,第一时间停车拍照(拍车身连接处、脱落的顶棚、路面位置),保留购车凭证和保养记录,明确自己 “未改装、未拆顶棚”,避免 4S 店以 “人为因素” 拒赔。

结尾互动:你还敢信 “极限测试” 吗?

从 “10 吨抗压” 的宣传神话,到 “高速飞脱” 的现实闹剧,BJ40 的这场争议,其实戳破了不少车企 “只做表面测试” 的套路。你身边有人开 BJ40 吗?遇到过类似质量问题吗?如果是你,会相信企业的极限测试,还是更在意真实车主的口碑?#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