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己最近有点不务正业,车卖得好好的,高管不去搞营销,反而跑去工厂搞直播,回答用户一些鸡毛蒜皮的问题。
这叫什么?这叫幸福的烦恼,也叫渡劫前的最后挣扎。
新LS6上市,27分钟大定破万,周末锁单5000+。这数据,讲真,在现在这个车圈,已经不是简单的卖得好了,这是奔着要吃人的路数去的。配置表拉出来,什么灵蜥底盘、Momenta方案、3K副驾屏,一大堆压缩毛巾一样的名词,泡水里就涨一大坨。价格一公布,20万出头,同行看了也得傻,直接就是掀桌子。
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智己这波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走的时候还顺便把老板的电瓶车骑走了。
但问题来了,吹牛谁都会,PPT谁都能做。现在订单像雪花一样飞过来,你接得住吗?这已经不是营销问题了,这是物理问题。车圈的战争打到最后,不是比谁嗓门大,是比谁的工厂更能爆肝。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所以智己高管Mike老师,亲自下场,跑到工厂一线去搞了一场大型行为艺术。主题就一个:给各位交了钱的大爷们吃个定心丸。潜台词是,别催了别催了,再催产线上的螺丝都要自己跑路了。
这种行为,翻译过来就是四个字:不装了,摊牌了。
背靠上汽这棵大树,智己这次算是把家底都掏出来了。临港基地厂长大白话说的很实在,“我们现在是双班倒,加班加点地在生产”。听听,这朴实的语言,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有力量。这哪是造车,这简直是玩命!
大厂就是大厂,强就强在这里。新势力们还在为下一个季度的PPT融资发愁的时候,上汽这种老牌巨头,一声令下,整个生产机器就能跟打了鸡血一样全速运转。它考验的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供应链管理,而是后厨颠勺的能力,菜炒得再好,你一分钟出不来,客人就跑光了,最好的手段是直接把餐厅爆了。
看着这热火朝天的场面,我突然想起来我楼下那个24小时的兰州拉面馆,老板好像也从来不睡觉。
厂长还特地强调,虽然产能拉满,但质量标准一丁点儿都没降。这话听着有点像“我虽然喝多了,但我脑子很清醒”,你信不信放一边,态度是到了。每一台车下线,都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的检测,确保交到用户手里的不是一个工业垃圾。这种把品质刻在骨子里的坚持,就是“大厂智造”最后的倔强。
讲真,我作为一个围观群众,最怕听到的就是“订单火爆”这四个字。因为我真的等过车。这四个字对我来说,翻译过来就是“您再等等”、“我们也没办法”、“别催了,烦不烦”。它意味着销售的态度从孙子变成了大爷,意味着你每天刷新APP的次数比看女朋友微信的次数还多。
所以智己这一手,聪明就聪明在,它把后台的狼狈和努力,直接摊开给你看。你看,不是我们不努力,是兄弟们真的在爆肝。工厂双班倒,停车场的板车司机一天拉两趟,24小时连轴转,整个场面堪比玄幻小说里的高手炼制法宝,炉火烧得通红,就为了赶在天劫到来之前把神器交出来。
社交媒体上甚至还爆出了十一假期的排班表,国庆是什么?国庆就是三倍工资的生产日。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我们还在放假,你们已经开始为地球的存亡爆产能了。太阳都要一个趔趄。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别说,还真有点那个意思。
这套打法,过去四平八稳的上汽可能不屑于用,但现在这个黑暗森林里,活下去是第一要务。这不叫内卷,这叫自爆式袭击。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智己算是开窍了,悟了,它终于明白一个道理:在绝对的性价比和产能暴力面前,任何花里胡哨的营销都显得苍白无力。
过去我们总说,自动驾驶的决胜点不在特斯拉,而在中国的老头乐。因为最牛逼的算法,也算不过一个不讲道理的大爷。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
同样的道理,现在决定一个新势力生死的,可能不是它的智能化有多牛,也不是它的设计有多未来,而是它背后的工厂,能不能像战争机器一样,把一台台车像炮弹一样打出去,铺满全国的马路。
所以,新一代智己LS6的火爆,一半是产品力,一半是上汽这个“雷电法王”在背后无限输出了。这种爱真的很特别,当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它让你觉得,你的等待,是有无数人在背后用肝脏和汗水买单的。
最终,你会发现,保障交付的,不是那份冰冷的排班表,也不是厂长声嘶力竭的保证,而是那些在深夜里,把一辆辆新车开上板车的司机师傅们,他们才是真正的任意门。就问你怕不怕?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