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展厅里,灯光把一辆问界M9的轮廓拉得模糊又锋利。两个销售还在给最后一组“犹豫不决”的客户做心理按摩:“您看这个座椅,零重力,坐在上头跟当初朋友们坐头等舱似的。全家齐上阵,三块屏幕,后排冰箱插满养乐多——豪华,就是要全家都享受。”
门外,隔壁老牌4S店挂着巨大的“奔驰GLC最新金融优惠”,身穿西装的经理过来互相点烟,一边看着自家展厅里皱着眉的老客户:豪华不豪华,其实嘴上都不说,车主心里清楚。
你有没有过这种场景:三十多万的预算,心里想着“既然都花这么多了,能不能一步到位”,电动车铺天盖地,油车全都是十年的老牙,将来还能不能保值,维修是不是更方便,而你又很纠结,是不是就该追“新潮”,放弃“老本行”?——如果我是当事人,确实头疼。
把车市2025年前三季度的数据摊开,宝马四十多万、奔驰四十多万,问界三十万出头。俯瞰销量,无数数字组成碎片化的地图。表面看,问界和BBA天壤之别,却在35万到50万价位SUV战场杀出血路,M9大定累计24万、半年M8交付就10万多,老大哥们压力山大,后患不是没有。问题是,问界的胜利更像精准打击,不是全面覆灭。
BBA的底盘是全系列车型,问界却靠几款SUV狠抓用户。轿车可是问界的短板。你要看宝马3系、奔驰C级,光这俩头牌轿车,前三季度销量加起来,就快赶上问界所有车型的60%。豪华轿车这个赛道,新能源还在门外踌躇,小弟再猛,也难一拳打碎楼板。
销量数字背后藏着盈利能力的差别:BBA的40多万销量里混了大量高端车,百万级别奔驰就算蔚来借了4S网点,豪华金字塔尖还是它的。问界的三十多万辆,有太大比例是起售价不过28万的M7撑起来,50万以上的M9只占三成,品牌溢价确实没BBA稳。
有人不服,“不是吧,这些冰箱、大屏、智能座椅,奔驰宝马做不出来?他们就是不想玩,咱们一蹦就能跟上。”其实你误会了。宝马新iX3装备了超过一米宽的超级屏、导航能直接投射到前挡玻璃;奥迪用上了华为的智驾系统;奔驰搞Momenta智能驾驶。技术上没人落下,只是玩法不同。
为什么这些老牌豪华看起来慢?不是技术不行,而是*船大难掉头*。全球客户服务,复杂的供应链,换代、升级都得照顾各种非主流的老司机体验。奔驰把全面电动化目标往后推两步,改口到“新能源占比五成”,小步慢走宁可少犯错误。
问界呢?背靠华为,赛力斯灵活的小厂生产线,半年的周期把M7升级一通,但“小步快跑”的副作用也扎实:今年一季度,问界销量同比跌了四成,质量投诉开始集中爆发,昙花一现的光环跟风一样消散。配置多,更新快,反而让人质疑耐久性。
所以,不是技术不行,而是选择迭代速度的不同。BBA电动化也没丢掉“底盘工艺”和“品牌传承”的老本事。宝马新iX3拉出900公里续航,奔驰GLC纯电还是那个熟悉的底盘质感。这些“看不见的手”可不是靠多加几块屏幕说了算。河南汽车行业协会有句话:不是做不出来,是还在寻找“豪华新定义”的平衡点。
还有那句经典的“新能源就让它火几年,让车主踩坑踩到明白”,这背后的真实困境不容忽视——问界M9现在保值率高达88%,比保时捷还牛,但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新鲜能力、新品效应跟上得快。一辆开了三年的新能源,大电池可能已经老化、软件天天卡顿,保值率马上拉胯。电车行业的魔法,用“创新换代”续命,但谁能保证一代一代都能像华为那样发力?
其实BBA的转型更多是选择稳健。一边召回问题车型,一边在电池技术上压宝,比如宝马和宁德时代合作的圆柱电池、安全和续航都不怂;奥迪用800V快充,十分钟充四百公里,比加油还快。技术储备如同保险库,市场风向变,“老钱”们还有底气翻牌。
问界增长背后埋着雷,“华为加持”技术当时独享,如今兄弟品牌一起分羹,各显神通。智能驾驶领先优势逐渐收窄,比亚迪、小鹏各有拿手好戏。等到智能座舱普及,问界的护城河要有水才稳,现在看着宽,将来想守住怕是要拼命打井。
可别忘了,30-50万这个价区的车,是整个中国新中产的面子、里子、第二空间——新豪华和老豪华的碰撞。问界重新定义了“智能+续航”,“BBA”保住了工艺、服务和品牌。你可以嘲笑老牌车厂被蔚来霸占4S网点,但百万级别依然霸主;可以羡慕新贵技术独秀,但谁也不能否认,老牌车厂百年积累把供应链、质量体系、全球售后捏得死死。
BBA也不是坐着等死,宝马将在沈阳投产新iX3,奔驰为中国特供长轴距电CLA,奥迪拼命拉上汽一汽猛推电动。你说慢吗?可能慢,不过一旦成体系,新势力抢跑抢来的那十几万销量,可能分分钟被拉平。
因为在汽车圈,“百年磨一剑”这种门槛不是谁想冲就冲得上的。有些质量管控和品牌积淀的“长线价值”,新势力想砸钱学都学不来。
放眼当下,问界确实抓住了技术窗口,用高配快迭代抢占用户心智。BBA则在静静等候下一轮大潮,用工艺和服务在暗处蓄力,也许那些闪闪发光的“黑科技”很快会被看做“标配”,而BBA那份不着急的底蕴,和每一个下线、试驾、保养的细节,才是消费者迟早会回头要找的底气。
至于谁胜谁负,谁能彻底“干掉”谁?冷静看局,现在更像一个赛季的开头,谁都劲儿用得太猛,谁都在试探对方的极限。
最后只问一句:当“彩电、冰箱、沙发”都变成车上的标配,豪华到底还剩些什么?是不是只有踩过几个新品牌的坑,才会明白——长线的“可靠性”和“传承感”,其实一直默默等在车主的下一个选择里。你怎么看呢?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