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比亚迪合作引热议
2025年8月底,汽车博主“小马甲不小”突然爆料说,小米给比亚迪下了20万辆车的电池订单。这个消息一出来,整个汽车圈都炸锅了。
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两大巨头,小米是造车新势力的代表,而比亚迪则是传统车企转型成功的典范。他们俩要是真合作了,那可不只是两家公司的事儿,还可能代表着中国新能源产业链开始走向更紧密的协作。不过,这消息一出,大家也不全信,各种质疑和讨论就开始冒出来了:这单是真的吗?小米为啥不找宁德时代,反而选了比亚迪?背后到底有什么门道?
小米比亚迪合作引热议
爆料里提到的“20万辆电池订单”,要是按小米主力车型SU7的电池需求来算,大概得12到15GWh左右,这个量级相当于比亚迪半个月的电池产量(比亚迪2025年上半年电池产量已经超过了200GWh),对双方来说都不是个小单子。
消息一出来,不少网友就评论说:“这简直是强强联手啊!”毕竟比亚迪是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厂商之一,他们的刀片电池在安全性和成本控制方面早就被市场认可了。而小米汽车自从SU7上市之后,销量一路飙升,2025年8月份交付量都突破了3万辆,对电池供应的稳定性要求非常高,选比亚迪,确实挺合理的选择。
不过,质疑的声音也不少。有网友直接吐槽:“还有人相信小马甲吗?20万辆订单说下就下,连个官方消息都没有,怕不是为了博眼球吧?”也有人觉得奇怪:“小米为啥不找宁德时代呢?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更高,更适合小米SU7这种长续航的车型,怎么偏偏选了比亚迪的磷酸铁锂电池,难道要改配置?”还有人比较理性地指出:“就算这个订单是真的,20万辆也只是个意向订单,实际能不能交得上,还得看小米的产能和销量情况,现在就激动太早了。”
小米与比亚迪合作可能性
其实网友们提的这个问题也不是没有道理。从技术角度来看,现在小米SU7用的主要是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如果换成比亚迪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那得对整个电池包的结构、电控系统都做调整,短期内确实挺难的。不过从成本来看,比亚迪的磷酸铁锂电池价格更低,今年上半年大概0.33元/瓦时,比宁德时代的三元电池0.38元/瓦时便宜一点。所以如果小米以后要出个入门版或者低配版的SU7,用比亚迪的电池确实能帮他们控制成本,让车更划算一些。
还有网友从“竞争关系”角度分析说:“小米和比亚迪在整车市场其实竞争不大——小米主要做20到30万的纯电轿车,而比亚迪覆盖全价位、全品类,尤其在SUV和混动领域特别强。所以两者合作不太会有直接冲突,反而能互相补缺,形成供应链上的互补。”这种“非直接竞争”的关系,可能也是双方未来合作的一个重要基础。
再看看宁德时代,它给很多车企供货,如果小米太依赖它,可能在议价上没那么主动,供应优先级也可能被限制。而比亚迪自己的电池业务更专注自家车型,对外供应比较谨慎。这次愿意给小米开20万辆的订单,应该也是双方经过长时间谈判才达成的决定。
比亚迪与小米合作疑云
不过,比亚迪到底会不会“全力支持”小米,其实还有不少疑问。有网友就说了:“比亚迪怎么可能做亏本的事?要是给小米供货电池,还让小米用他们的兆充技术,这不是在帮别人培养竞争对手吗?”确实,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和兆充快充技术可是他们最核心的竞争力。以前他们对外供应电池的时候,一般都会优先选择那些跟自己不直接竞争的车企,比如丰田、福特之类的。如果现在要给小米开放这些核心资源,那可就得好好权衡一下“眼前的利益”和“长远的竞争”之间的关系了,这也是大家对这个订单的真实性存疑的一个重要原因。
到现在为止,小米和比亚迪都还没有正式回应“20万辆电池订单”的消息,目前还只是个“小道消息”。但这场风波也反映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两个大趋势:一个是车企越来越重视电池供应的“多元化”,不想只依赖一个供应商,所以很多大车企都在积极拓展合作渠道;另一个是“技术协同”成了新方向,电池厂商和车企之间的合作不再只是简单的“买电池卖电池”,而是可能延伸到一起研发技术、共享供应链等更深层次的合作。
产业链协同新可能
不管这个订单最后能不能成真,小米和比亚迪之间的“潜在合作”已经让整个行业开始思考“产业链协同”的可能性了。对消费者来说,如果真合作了,小米的车可能因为用了比亚迪的电池,成本降下来,推出更划算的版本;对整个行业来说,这种“巨头联手”的模式,可能会打破以前车企和电池厂之间那种互相博弈的状态,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得更高效、更顺畅。接下来,等两家公司正式放出消息,这场“订单风波”的真相可能会慢慢浮出水面,而它带来的影响,估计还会持续发酵。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