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王传福在办公室门口放的不是雕塑,而是一颗用坚硬钨钢铸成的“工程师脑壳”。我第一次站在他的办公室门口,脚下踩着比亚迪最新一代的刀片电池,心里嘀咕:这家伙到底砸了多少钱在研发上?但我知道,电池不会说谎,数据也不会。说白了,比亚迪的大厦,是用一摞摞账本和实验室里的烧坏的电热板拼出来的,不是靠风水先生的点拨。
一辆崭新的比亚迪插电式混动轿车停在停车场,它闪着不算特别好看的漆面。隔壁的奔驰和宝马表情高傲。如果不是抓着一堆年报、研发报表做“现场勘查”,你很难想象“全球新能源销冠”会是这个品牌。全球销量第一,营收和利润连创新高,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713亿元,净利润155亿元。台上的数字闪烁,但台下常年蹲在实验室的研发工程师估计还在为下个季度的预算磋磨。
如果我是王传福,坐在那张被加班磨出包浆的老板椅上,面对一张张不断膨胀的研发预算单,会下决心吗?一年几十到几百亿“砸”进实验室,但同期净利润甚至跑不过投入。这不是赌局,是一场技术长跑。幸亏不是我去做决策,不然,财务总监可能会把我锁在会议室里,念成本控制经文到天黑。
比亚迪的故事其实很简单,2003年从秦川汽车将壳子收来,电池起家,王传福就很执着地相信 “新能源是未来”。很多人嘀咕这是运气,觉得赶上产业风口。但事实是,这个决定掺了太多实验室的刺激气味和“长期主义”的化学反应。2004年北京车展,比亚迪就甩出首款电动概念车。那帮同行估计还在苦琢磨怎么把油耗降到“国标以下”,比亚迪却在电池、电机、控制器上大动干戈。2008年F3DM上市,是首款量产插电混动新能源汽车。后面猜得出来:2013年第二代DM、2018年第三代DM、2020年刀片电池、2021年第四代DM-i。
用行业术语说,比亚迪是在用“上升通道+研发自我革命”硬生生打赢了这场技术翻身仗。你问,这背后的支撑是什么?是2100亿元累计研发投入。有人动辄谈“资源配置”“战略眼光”,但在实验室,这些高大上的词就是瓶瓶罐罐的空气。比亚迪的技术路线很像刑侦片里那种穷警察:钱不多,但是案子要破,不能靠嘴,要靠证据链。13/14年研发投入高于净利润,这是丧心病狂的“证据执念”。赔本赚吆喝?在别人抱怨利润微薄时,比亚迪提前把账本金字塔筑好等着分蛋糕。
技术爆发很难被外人感知。你在意大利、土耳其、西班牙、巴西能看到比亚迪卖得最好,那是因为核心组件不怕水土不服。“刀片电池”出来时,行业以为打破了天花板,但其实是又换了一个新赛道,让别人跟着你后面喘粗气。比亚迪的超级e平台兆瓦闪充、“云辇”技术、“天神之眼”辅助智驾系统,每一个名字都挺唬人,其实都是靠一颗颗加班凌晨的工程师的肝和王传福“永不满足的嘴”。
有人质疑说:“中国汽车能不能真正代表创新?”权威榜单直接把疑问噎了回去。中汽信科的三大专利榜单,比亚迪一口气包揽全部第一。专利数量能位居全球之首,这不仅仅是数据漂亮,更是把中国新能源研发“门槛”直接拉升。专利,是行业的死磕证据。把专利整成榜单,不就留给同行一个“半夜难眠”的苦笑?
我不客气地说,比亚迪的成功,不在于讲了多少故事,而在于愿意为自己信的故事烧掉真金白银。在不少中国企业还在为短期盈利鼓掌喝彩时,比亚迪用持续的“烧钱”研发坚持长期主义。王传福说,“工程师之魂,就是比亚迪之魂。”我第一反应,这不是情怀,是算账。等你把钱和人都砸进实验室,关键技术链条叠搭起来,再有点运气,剩下的才是市场和利润顺流而下。
在这一行,讲技术不算什么,有本事把技术变成规模,再反过来用规模压倒成本,让市场认你才算真本事。但这么做有副作用,研发部门永远是公司第一大“烧钱黑洞”,同行羡慕,财务部门眼泪不值钱。比亚迪把“研发高于利润”玩成行业常态,企业家神经得足够粗,工程师头发一年掉得比新能源增量还快。
很多人把比亚迪的成功归结为“风口和运气”,其实每一次技术迭代背后,早有布局。行业里流行一种说法:“既怕砸技术投入不见效,更怕不砸以后被活埋。”纯电、混动两条线并进,技术和专利的护城河越垒越高,全球扩张更像是“工程师霸主的技术殖民”。
但再怎么成功,终归难逃现实的黑色幽默——电池能撑多久?技术路线会不会被颠覆?比亚迪的坚持是否会遇上下一个“新能源拐点”?这谁心里都打鼓。也许,真正比研发投入更难回答的问题是:在持续技术堆砌与全球扩张之间,中国企业到底该如何取舍?是不是每一家都能复制比亚迪的“工程师之魂”,舍得把利润变成实验室里的风险投资?企业每烧一块钱,多一项专利,但市场和技术的终场哨声,没人能提前听到。
如果让我做个结尾,肯定不会给定论。只是看着比亚迪的财报和实验室,再想想楼下那些年迈疲态的油车和崭新闪亮的电动汽车,不禁生出一种冷峻的职业自嘲:在这个“技术分胜负”的时代,难道只有高烧不断的实验室才能造就霸主?未来的赢家,还会像比亚迪这样把利润狠狠砸进工程师的脑壳里吗?倘若哪天新能源变成了新常态,比亚迪还能不能继续用研发投入的尺度定义未来?这或许,才是我们该思考的案卷。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