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M3要上绿牌这个事儿,本身就比地狱笑话还地狱。
一个浓眉大眼,天天在PPT里喊着“纯粹驾驶乐趣”的家伙,居然也叛变革命了。这感觉就像一个天天喊着肌肉拯救世界的金轮法王,突然开始练瑜伽,还告诉你这叫核心力量,叫刚柔并济,叫拥抱变化。
我当时就想打开国家反诈中心APP,举报宝马搞玄学诈骗。
但你先别急着骂,这事儿吧,坏了,但又没完全坏。
你说他妥协了吧,他反手把3.0T直六发动机塞进一套插电混动里,给你干出来一个550马力的综合输出,零百加速直接捅进3秒俱乐部,比现款那个纯烧油的还快。你说他没妥协吧,他又能纯电跑80公里,让你在早高峰堵车的时候,安静得像个滴滴专车,甚至还能跟隔壁的特斯拉眉来眼去。
这就是典型的“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掀桌子式打法。
宝马这波操作,属于典型的魔道修士行为。正经人谁一边念经一边杀人啊?但这哥们儿就做到了。他给自己装了个“功德金环”——也就是那个藏在变速箱里的电机,然后用这个金环去弥补自己“魔功”的起手式——也就是那个该死的涡轮迟滞。结果就是,他成了一个出手更快、杀人更狠,但看起来更像个正经人的魔头。
讲真,三体人看了都得重启一下自己的逻辑核心,这不符合宇宙规律。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别说,还真他妈有点形象。
这一切的根源在哪?在隔壁的奔驰。
AMG那个C63,搞了个2.0T加电机的怪物出来,虽然被Bimmer们骂得狗血淋头,差点开除德籍,但它在数据上,确实是把现款M3按在地上摩擦。这就叫掀桌子。当你的对手开始不讲武德,直接掏出加特林对着你的传家宝剑疯狂扫射时,你唯一的选择就是掏出意大利炮。
宝马这次就是掏出了意大利炮,一门上了绿牌,还能享受免税政策的意大利炮。
潜台词就是:你们不是要环保吗?给你们。你们不是要性能吗?也给你们。你们不是要安静吗?我比电车还安静。你们不是要声浪吗?我7200转的红线还在,甚至还能给你模拟V8,就问你怕不怕?
所以说,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对错,只有我们一起发疯!
至于那个所谓的Personal Pilot L3自动驾驶,更是典中典的表演性人格。它一边给你装上,告诉你“时代变了,大人,科技才是未来”,一边又在方向盘上给你留了个S+模式的快捷键,说“一键回到解放前,所有控制权还给你”。
这操作翻译过来就是:你看,我不是不会,我只是不屑。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看到这种又当又立的行为,都想给他点个赞。太懂了,太懂用户那点拧巴的自尊心了。买M3的人,最怕别人说他不懂车,更怕别人说他开的车没灵魂。宝马这个设计,就是给了他们一个随时可以证明“老子还行”的按钮。
然后是减重50公斤。什么车顶用CFRP,悬挂支臂换成铝的,车身刚性还加了15%,这些都是常规操作,属于给角色穿装备,不值一提。真正离谱的是宝马对这些装备的解释。你说碳纤维修不起,他说坏了直接换,比钣金便宜。
这话术,已经到了道诡异仙的境界。他把一个明明是氪金道具的东西,硬生生给你说成了平民消耗品。这不就是游戏厂商告诉你“我们这个皮肤带属性,但是是限时的哦,多买点囤着”吗?太阳听了都要一个趔趄。
还有内饰那个AR-HUD,投射出三条车道宽,导航箭头直接贴在马路上。这玩意儿看着是酷,但我一想到我那500度的近视加100度的散光,我就觉得我的眼球可能会先一步CPU过载。副驾看了还以为我在玩赛博朋克2077,实际上我可能连前面的红绿灯都看不清了。
所以,别再问什么“灵魂还在不在”这种玄学问题了。
会买M3的人,根本不在乎。就像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跟他聊什么单踏板反人类、内饰毛坯房,他会觉得你在嫉妒他能上绿牌。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他们的核心需求不是驾驶,是维护自己的信仰。
宝马现在要做的,就是给这些信徒们提供新的经文,一段可以用来反驳所有质疑的圣言。
这句圣言就是试驾工程师私下说的那句:“电机只负责填坑,红线转速还是7200转。”
你听听,多有力量。
有了这句咒语,他们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电机带来的3秒破百的蛮横快感,同时还能在鄙视链上,俯视那些纯电车没有“内燃机的呼吸感”和“高转的魅力”。简直赢麻了。
所以,你问最后一代纯燃油M3该不该抄底?
这个问题问错了。
它早就不是一辆车了,它是一个理财产品,一个社交硬通货,一个证明你“在电动爹时代来临前就上岸了”的勋章。买它不是为了开,是为了有一天能在一个同样油腻的中年人聚会上,把钥匙往桌上一拍,然后轻描淡写地说一句:
“嗨,还是手动挡的有感觉。”
至于感觉在哪,鬼才知道。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