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上市这事儿,最近动静不小。
但讲真,这不只是一个叫奇瑞的同学,终于凑够钱去港股敲个钟的故事。
这是一个信号。
一个什么信号?一个大家日子都不好过,只能上台表演,指望股民发发慈悲的信号。现在这个车圈,已经不是简单的市场竞争了,这是黑暗森林,是修罗场,是你死我活的淘汰赛。不上个市,不给自己搞点资本的“压缩毛巾”,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这“压缩毛巾”平时看着不起眼,一遇到市场的“水”,就能瞬间膨胀成巨大的资源,让你能擦脸,也能捂死对手。所以奇瑞这一波操作,属于是感觉自己修炼到了瓶颈,不找个风水宝地渡个劫,就要道心破碎了。必须上市,必须搞钱,必须把自己的金钟罩铁布衫再加厚三层。
不然,比亚迪那边放个大招,小米念个咒,你就直接成盒了,连投胎都要排队。
很多人喜欢聊奇瑞的历史,说他们三十年磨一剑,从风云到QQ,再到现在的各种鲲鹏混动,ACTECO发动机。
是是是,所谓的自主研发,说白了就是当年没得抄,只能自己硬着头皮上。
奇瑞给我的感觉,一直像个理工科直男,闷头搞技术,嘴笨得要死。同行都去开发布会讲PPT搞粉丝经济了,他还在那吭哧吭哧地研究发动机怎么多个0.1%的效率。这种精神,有时候挺可贵的,是最后的倔强。
但在这个时代,也挺“典中典”的。
大家现在天天吹什么热效率突破44%,什么智能座舱,听着特别高大上,仿佛装上就能直接开启任意门。但是朋友,这些花里胡哨的技术名词,在马路上真的有用吗?
我作为一个真的在路上开车的中年人,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不在华为,在小区门口逆行的老头乐。你的算法再牛,算得过老大爷那神出鬼没的走位吗?你的热效率再高,能高过一个为了省油全程60码的网约车师傅吗?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
所以,技术参数是用来表演的,真正的战场,永远是混沌且不讲理的现实。
说到奇瑞另一个杀手锏,出海。连续21年出口第一,全球用户一千多万,听着就让人太阳穴一个趔趄,太猛了。
但诶,这事儿得掰开看。
你以为是高瞻远瞩的全球化布局?别闹了,本质上就是当年在国内被合资车企按在地上摩擦,打不过,只能润。去哪儿呢?去那些还不太卷的地方,搞降维打击。
这就好比爆发了丧尸危机,大家都在市中心抢罐头,打得头破血流。奇瑞一看,坏了菜了,我这小身板抢不过啊。怎么办?直接开车润到郊区小卖部,那里的丧尸跑得慢,罐头还多。这叫什么?这叫“农村包围城市”的Pro Max版。三体人看了都得直呼内行。
你在国内卖10万,在那边换算一下,就是妥妥的豪华品牌。这不是什么宏大叙事,这是最朴素的生存法则。我不过了,我还不能换个桌子吃饭吗?就问你怕不怕?
现在上市了,拿到钱了,说要搞智能化,搞新能源。
招股书上写得明明白白,钱要花在刀刃上。什么L2.9级自动驾驶,什么城市NOA,什么固态电池。
听着都很美好。
但讲真,这年头光靠技术真的不行,嘴跟不上,灵魂就跟不上,最后只能感动自己。你看人家新势力,车怎么样先放一边,老板的精神状态绝对值得学习。一会儿跟你称兄道弟,一会儿跟你直播人生感悟,一套操作下来,你买的哪里是车,你买的是一种参与感,一种“我为教主上过香”的信仰。
说到智能座舱,我就想起我楼下那家新开的兰州拉面,老板非要在店里装个KTV系统,也不知道图个啥。可能这就是他们理解的用户体验吧。
奇瑞的挑战就在这里,技术上的肌肉再强,品牌上的“玄学”光环不够亮,就很难让用户产生非理性的热爱。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跟他聊三电系统他可能都听不懂,但他会跟你聊马斯克的伟大。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所以,奇瑞上市融钱是为了搞研发吗?
是,但不全是。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自己有点像在说胡话。但你仔细品品,是不是这个理儿?车圈的魔幻程度,已经超出了正常比喻的范畴了。
更重要的,是拿着这些钱,把故事讲得更大声,把股价做上去,让所有员工和那些买了十年奇瑞QQ的老车主都觉得,自己当年的选择,是一种近乎信仰的正确。
这种精神上的满足感,比什么L2.9级自动驾驶都来得实在。
因为车主爽了,才会帮你出去跟人吵架。
卷,都可以卷,最好都往死里卷!
上市不是终点,而是发疯的起点。在今天这个掀桌子的时代,要么成仙,要么成盒。奇瑞拿到了新的装备,但能不能在这场大型“道诡异仙”真人秀里活到最后,谁也不知道。
我们能做的,就是搬好小板凳,看戏。
毕竟,这么精彩的表演,不常有。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