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北7分38秒,插混RS6比上代快了24秒——但那些花120万买C5的老炮儿们,现在都在犹豫
120公里时速,尾翼突然立起,下压力瞬间增加65公斤。测试车从我身边掠过的那个瞬间,排气声浪混着电机啸叫,像是两个时代在同一台车上打架。后来在休息区碰到工程师,他只说了句:“电池组往下挪了12毫米。”我当时没太在意,直到自己开上这台车。
2002年那台C5的4.2升V8,光是冷启动的声音就能让隔壁小区的人竖起耳朵。现在这台插混版本,塞了个32千瓦时的电池包,不少人觉得性能旅行车的魂儿要散了。
方向盘握上去,感觉不太对劲。弹射起步那一下,电机的400牛·米扭矩直接就来了,没有任何铺垫,涡轮还在犹豫的时候车已经窜出去了。系统综合扭矩破千,但最邪门的是这种暴力感居然不突兀——大概是电机和发动机之间有套算法在协调,具体怎么实现的工程师没细说。
底盘调校挺有意思。电池分成两层V型塞进去,本以为前悬会变得很笨重,实际开起来重心反而更低了。过弯的时候车身贴地感很强,三腔室空气悬架会根据模式自动调整高度,激烈驾驶时能感觉整台车像是被吸在赛道上。上次在山路遇到降雨,车尾刚开始滑,quattro系统200毫秒内就把动力转移到后轴,整个过程顺得像提前演练过。
纯电模式能跑八十多公里,市区够用。切换到电驱的时候日行灯会变蓝,这个小心思挺讨巧。800伏快充实测十分钟补三百公里续航,比加油站排队还快。
内饰那三块屏幕刚开始觉得花哨,用久了发现布局挺顺手。座椅骨架换成镁铝合金,减重三十几公斤,长途跑下来腰确实没那么累。120公里时速车内噪音62分贝,比不少轿车还安静——碳纤维引擎盖夹了层隔音棉,估计是这个原因。
排气声浪这事儿分两派。舒适模式刻意模拟自然吸气V8那种低沉感,运动模式加入电机啸叫,听起来像是复古和未来拼接在一起。老玩家可能接受不了,年轻人倒是挺买账。
价格大概会比现款贵十来万。值不值这个钱得看需求——要是只想要台快的旅行车,现款其实够了;但要是想体验插混系统那种“即踩即有”的动力响应,还有纯电模式在限行城市的便利,多掏点钱也说得通。
可变阀门排气这个配置挺矛盾。关闭状态下邻居不会敲门,打开之后…自己琢磨吧。碳陶刹车32米制动距离确实短,但日常驾驶需要适应踏板行程,不然容易点头。
插混RS6算不算性能车的方向?这问题得等交付半年后看车主反馈。至少现在看来,电动化和驾驶乐趣这两件事,在这台车上确实能并存。只是那些当年花大价钱买C5的老炮儿,现在站在展厅里盯着这台新车,表情都挺微妙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