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呵好怀念
编辑 | 呵好怀念
“比新车便宜一半,还有精品车况?”
这听上去像是天上掉馅饼,
可对赵先生来说,那是掉下来一个“炸弹”。
满心欢喜花了46万买辆二手特斯拉,
刚开几天,左前摄像头出问题;
刚修完电动尾门,底盘又“咯吱”一响;
再一查才发现:这车根本不是“瑕疵车”,
而是直接被保险公司宣判过“死亡”的——全损事故车!
最后法院一锤定音:退一赔三,总共赔偿184.8万元!
那么问题来了:这车是怎么卖出来的?
买家又是怎么一步步踩进深坑的?
今天,我们好好扒一扒这起“特斯拉坑杀案”。
01
以为捡大漏,没想到捡来一地雷
2022年2月,赵先生准备买辆二手车。
刷着闲鱼,看到一辆2019款特斯拉Model X,标价46.2万元,写着“车况精品”、“8.5万公里”,还有卖家热情介绍:“就右后角有轻微剐蹭,其他妥妥的!”
赵先生琢磨:新车一百多万,这才一半,岂不是捡到宝了?
卖家还专门拍了视频:超充站充电正常、试驾顺畅、比面子工程还齐全。
赵先生心一横,先付5000定金,随后45.7万尾款也到账,成功提车。
车是开的走,照片也对上,赵先生那时候还以为真赚到了。
谁成想,很快就开始崩了。
02
9个月修不停,原来买了“全损亡车”
这车刚提没几天,摄像头就报警说“不匹配”;
紧接着,尾门不能关、电动液压出问题;
底盘异响,刹车震动,气囊缺件;
直到某天:车子竟然直接熄火,无法启动。
赵先生终于忍无可忍,拖到4S店检查,结果听完差点原地晕倒:
“先生,这车可不是小毛病,这是全损车。”
“电池裂过、底盘换过、气囊爆过,年年大修。”
“而且,这种车 不保质、不给保修、出了事我们也不管了。”
赵先生原地炸毛,立即联系卖家于某,对方一通模糊应对、推卸责任。
至此,赵先生决定:打官司、要退车!这是欺诈!
03
卖家喊冤:我不是车贩子,我只是“转发的”
到法院后,于某一通“打感情牌”:
他说自己主业开饭店,社保也在餐饮业,转卖这车就是“给朋友帮个忙”;
自己“不是专业车贩”,顶多算兼职弄点“茶水费”;
而且“早就跟赵先生说了这车有点撞损”,有图有视频当证据。
于某甚至还煞有介事地说:
“保险公司评的‘全损’不等于不能开,我自己都不知道那叫全损车。”
听上去,似乎还挺有理。
但法院一查资料——立马露馅了!
04
背后真相:拍的残值车,精修包装再高价售卖
原来,于某早在2021年9月通过事故车拍卖平台,用朋友账户以22.6万元价格拍下这辆特斯拉。
平台当时已明确列出16张事故照片——
气囊爆了、纵梁断了、安全结构多处替换。
更重要的,这辆车在发生重大事故后,被保险公司视为“无法经济维修”,原价理赔给车主,判定全损!
于某对这类交易轻车熟路,还修过好几辆。
涉案这辆,他还自掏十几万元,专门“翻新工程”:
换底盘、重新喷漆、修饰内饰、新拍充电视频,一套操作行云流水。
这还不算,于某表示“只卖过几辆车”,结果法院查明他借他人名义竞拍事故车达十余辆,妥妥的“影子车贩”。
最终,法院认定:
“作为长期从事二手事故车交易的经营者,于某明知事故车实况,却刻意模糊描述,隐瞒全损情况,已构成欺诈。”
05
结局来了:退一赔三,买车反被赔138万!
2024年3月,北京市朝阳法院一审判决:
买卖合同无效
于某需退还购车款46.2万元
并依“欺诈行为”标准要求赔偿三倍购车款,即138.6万元
加起来——赵先生共获赔184.8万元!
于某不服,上诉到了北京市三中院。
2025年6月24日,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也就是说:
“炒车炒出锅,骗车骗倒自己,最终退一赔三,赔得血亏!”
06
写在最后:买二手车,请你长点心!
这起案件,再次给所有车主提了个醒:
二手车再香,也不能贪便宜走捷径!
如果看到价格远低于市场价,却号称“车况精品”,请立刻启动报警机制!因为👇:
✅ 事故车 ≠ 无法驾驶车,但往往隐藏重大安全隐患
✅ “横梁A柱动过”的车,就像“人的脊椎接错了地方”,修只能修表面,伤的是硬骨头
✅ 包装精致的视频图片根本不能说明问题,真正有问题的部分往往一眼看不到
最后,再多一句:
如果不是特斯拉4S店揭露真相,赵先生可能就一直被蒙在鼓里,用着一辆随时可能“罢工”的电动炸弹。
📌 评论区话题:
你有没有遇到过“看着很香,最后却大踩雷”的“捡漏经历”?
买二手车到底该怎么防?
你支持“退一赔三”吗?欢迎留言讲讲你怎么避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