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电动车新规辟谣,超25kmh不断电,这3点不注意会罚款

最近,关于电动车的话题可以说是热度居高不下,尤其是一条所谓的“9.1新规”搅得人心惶惶。

很多人都在议论,说以后骑电动车只要速度稍微快一点,超过了每小时25公里,车子就会被强制断电,直接在路上给你“撂挑子”。

这个说法传得有鼻子有眼,甚至还有人发了视频,画面里车子骑着骑着就突然慢了下来,配上文字说这就是新规的威力。

9月电动车新规辟谣,超25kmh不断电,这3点不注意会罚款-有驾

一时间,不少每天依赖电动车通勤的朋友都开始犯嘀咕,这以后上班是不是得提前半小时出门了?

这规定也太不近人情了吧?

大家心里充满了疑问和担忧,生怕自己的“小坐骑”一夜之间就变成了“慢羊羊”。

然而,如果我们静下心来,仔细去查证一下相关的官方文件和新闻报道,就会发现,这个所谓的“强制超速断电”规定,其实是一场彻头彻尾的误会,一个被放大了的谣言。

国家出台的规定里,根本没有这一条。

不过,虽然谣言是假的,但在这次规定调整的背后,确实有三个非常重要、但又容易被大家忽略的真相。

如果我们不把这几点弄清楚,那在日后的用车生活中,可能真的会因为不了解规则而吃亏。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的第一个真相是,这次新规定的主要管理对象是谁。

很多人以为这是针对所有马路上的电动车,其实不然。

这个规定的核心是“管住源头”,也就是说,它的“紧箍咒”主要是念给那些生产和销售电动车的厂家的。

国家要求的是,从2023年9月1日开始,所有新生产出厂、准备投放到市场上销售的电动自行车,必须严格符合2019年开始实施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新国标”。

这个标准里明确规定了,电动自行车的最高设计时速不能超过25公里,整车重量不能超过55公斤,电机功率不能大于400瓦。

简单来说,就是以后厂家造出来的车,天花板就在那儿了,出厂就不能是个“快车”。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这些在规定日期之前就已经买了车,并且已经上了牌照的老用户怎么办呢?

这一点大家完全可以把心放回肚子里。

法律讲究一个原则,叫“法不溯及既往”。

9月电动车新规辟谣,超25kmh不断电,这3点不注意会罚款-有驾

也就是说,对于我们已经购买并合法登记的车辆,哪怕它是一辆能跑到每小时三四十公里的“超标车”,只要你是在当地规定的过渡期内购买并完成了备案登记,拿到了正式或者临时的牌照,那么这辆车就可以继续合法地在路上行驶,直到它自然报废为止。

根本不会存在什么后台给你远程升级、强制给你降速断电的情况。

这就好比一个“新人新办法,老人老规矩”的道理。

比如,很多在城市里骑了三四年的老车主,之前听到这个传闻也吓得不轻,骑车时小心翼翼,生怕突然在路中间失去动力。

后来特地去车管所或者交管部门一问,工作人员都给出了明确答复:已经备案的老车不受影响,可以照常使用。

所以,大家完全不必为此感到焦虑,你的“老伙计”还是你熟悉的那个“老伙计”。

接着,我们来看第二个真相,就是关于那个“超速断电”或者“超速提示音”到底是怎么回事。

既然国家没强制要求,为什么市面上确实有一些新车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其实,这是一些厂家为了更好地宣传自己的产品符合“新国标”,主动给自己加上的一项功能。

这是一种市场行为,而不是法规的强制要求。

有的品牌可能会设定成时速超过15公里就开始发出“嘀嘀嘀”的提示音,提醒你注意速度;有的品牌则可能在车辆速度接近25公里时,通过车辆内置的控制器,稍微限制一下电机的功率输出,让你感觉加速变得困难,从而起到一个“软性”限速的效果。

厂家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向消费者展示自己的产品是绝对安全合规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迎合一部分特别注重安全、家里有老人孩子用车的消费者的需求。

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新车都必须这样。

作为消费者,我们是有充分的选择权的。

这就好比我们买手机,有的品牌会预装很多自家的软件,你可能喜欢也可能不喜欢。

对于电动车的这个功能也是一样。

9月电动车新规辟谣,超25kmh不断电,这3点不注意会罚款-有驾

如果你觉得这种提示音或者“软断电”会影响你的骑行体验,那么在购买新车的时候,完全可以主动向销售人员咨询清楚。

你可以问这辆车有没有这个功能,如果有,是否可以关闭。

现在很多品牌的车型都支持在后台系统里将这个功能关闭或者调整。

比如,有位朋友最近换车,就特意对比了好几个品牌,最后选择了一款销售员明确告知可以关闭超速提醒的车型,买车时当场就让师傅给调好了,现在骑起来感觉就顺畅多了。

所以,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自己要做到心中有数,主动去了解和选择。

最后,也是最需要引起我们所有人警惕的第三个真相,就是关于速度的“红线”。

虽然新规不追溯老车,但是法律对于车辆的属性划分,一直都有一条非常清晰且严格的界线。

25公里每小时这个速度值,不是随便定的,它是区分“非机动车”与“机动车”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

为什么是这个速度?

因为大量的交通事故数据分析表明,车辆行驶速度是决定事故严重程度的关键因素。

当碰撞发生时,车辆的动能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也就是说,速度从25公里提升到50公里,撞击的能量不是增加了一倍,而是增加了整整三倍,变成了原来的四倍!

这带来的伤害后果是天差地别的。

因此,我们的法律法规明确界定了,如果一辆两轮电动车,通过私自改装控制器、电机等方式,使其最高时速能够超过50公里,那么它在法律性质上就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不再被视为“电动自行车”了,而是会被直接划归为“电动摩托车”的范畴。

这一字之差,所对应的管理要求和法律责任是完全不同的。

一旦你的车被认定为机动车,那么上路行驶就必须严格遵守机动车的管理规定,包括驾驶员必须持有相应的摩托车驾驶证,车辆必须到车管所正式登记上牌并悬挂黄色的机动车号牌,每年必须购买机动车交强险,并且行驶时必须在机动车道内。

如果你没有做到这些,骑着一辆能飙到六七十公里时速的改装电动车上路,一旦被交警查获,那么面临的就不仅仅是口头教育或者几十块钱的罚款了。

这将会被定性为“无证驾驶机动车”或者“准驾不符”,处罚是非常严厉的,通常会处以二百元到两千元不等的罚款,甚至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的行政拘留,车辆也理所当然地会被依法扣留。

之前就有很多这样的案例,一些年轻人为了追求速度与激情,私自改装车辆,结果在路上被查,不但车被扣了,还收到了高额罚单,真是为了图一时之快,换来了巨大的麻烦和经济损失,可以说是得不偿失。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