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扶起”智界汽车

【引言】

谁能“扶起”智界汽车-有驾

2023年11月,智界首款车型智界S7携带华为鸿蒙HarmonyOS 4车机系统,在发布会上风头无两。短短一个月内,它就创下超过2万个订单的纪录,成为车坛焦点。然而,短暂的辉煌后,交付难题、品控问题接踵而至,如今销量连续下滑,影响公众信心。这不仅是一场企业危机,更是华为与奇瑞合作背后的复杂博弈。到底是技术问题?还是战略失误?围绕智界的命运,我们能看懂什么?

【第一高潮】

智界的起初定位,可谓雄心勃勃。作为首款搭载华为鸿蒙OS 4以及诸多“黑科技”的智能轿车,它被贴上“科技轿跑”的标签,意图捕获年轻精英市场。然而,仅一年时间,这个高颜值高性能的品牌却陷入销量低迷和用户质疑的双重漩涡。一边是问界等兄弟品牌销量一路高歌猛进;一边是智界销售徐徐渐止,为什么它难以复制问界的成功?是关键技术上的短板,还是华为与奇瑞合作中的不平衡关系?

【发展过程】

智界的高开低走,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舞台剧,高潮过后迅速散场。2023年11月首款车型智界S7的惊艳亮相令人疯狂,超越2万个订单让市场一片欢呼。然而,订单转化为用户的等待。这是技术问题还是资源问题?官方解释为芯片缺货与工厂搬迁,但交付周期拉长打乱用户期待,品控问题的爆出更是让部分用户直接取消订单。支付大定后的等待,是一场无声的抗议。

不仅如此,智界在内部运营、资源协调上也频频暴露问题。与奇瑞旗下主力品牌星途星纪元“抢饭吃”,又成为华为展厅内“不重要”的玩家,这种品牌定位的模糊让智界产品的独立性受到挑战。为了扭转劣势,智界不惜降价销售,甚至以亏损的方式争取市场,但销量仍如尘埃般微弱。普通消费者的反应则是直接用脚投票:“产品没诚意,何必浪费时间?”

【第一低潮】

乍看之下,智界从高峰跌落似乎是意料之中的结果,但展开来看,还有一系列隐秘的暗流正在推动逆势。一方面,奇瑞集团内部并没有将智界视为核心项目。相比北汽、江淮在享界和尊界上的战略投入,奇瑞面对智界显得冷淡,“高端梦”始终未给予足够资源支持。这直接导致智界的发展速度远远不及奇瑞旗下其他车型。

另一方面,智界与华为之间的合作因为利益分配问题多次出现矛盾。在奇瑞董事长尹同跃的公开讲话中能感受到双方的压力:“不听华为的会遇挫折。”然而,盲目听从华为是否真的有效?如鸿蒙智行的一部分车型已经实现标配蓝牙遥控钥匙,这一技术的普及却在智界车型上变成额外收费,这一“双标”行为引发了用户的不满。

奇瑞母品牌的偏心问题更是明目张胆。就在前几个月,智界的直播间竟用于推广奇瑞风云A9L车型,而相关负责人事后不得不出面道歉。这种“资源倾斜”操作,无疑让智界沦为企业的“边缘角色”。更雪上加霜的是,内部销售人员的恶意竞争,也让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进一步下滑。

【第二高潮】

就在智界似乎已经被“边缘化”的同时,2024年的一件意外事件让舆论再次聚焦——奇瑞宣布智界独立为法人实体。这个大胆的举措给了智界一个新的身份,不再只是华为与奇瑞的联合项目,而是一个拥有自主系统的公司。奇瑞甚至承诺“只控股、不指挥”,旨在为智界提供更多资源倾斜。然而,这种改变真能扭转品牌的窘境吗?

从表面来看,智界终于摆脱了奇瑞母品牌资源“分食”的困境,拥有专属工厂和单独的营销决策权。然而,新的问题随之而来:独立后的智界如何在鸿蒙智行的“五界”品牌中突围?是否能有效协调与兄弟品牌间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它如何建立与问界、尊界等其他品牌足够的差异化?这些答案关系到它的生死存亡。

此外,智界通过独立的销售计划开始网点布局,试图减少华为展厅内展车被撤下的尴尬局面。但这意味着巨额的投入与更多的市场推广费用。如果建立独立渠道可以让品牌重生,那消费者能否对智界重拾信心?目前来看,这场变革末端的火药味还远未散去。

【第二低潮】

从外界视角看,智界的品牌独立像是一场翻身试验,但内部的问题依旧如影随形。虽然奇瑞“承诺只控股不指挥”,但谁能保证当发展进度慢下来时,奇瑞不会改变口风强势介入?而华为团队仍深度参与研发,这种两头牵制的合作模式是否会阻碍智界前行?这些悬而未决的风险成为其软肋。

与此同时,智界的对手们正在扩大优势。作为竞争对手的问界和尊界仍在狂奔,问界M7最近的月销已接近5400辆。智界购车群体对品牌的模糊定位充满疑问,甚至有消费者觉得问界的配置与智界相近,却体验更卓越,“花智界的钱去问界买车不是更划算吗?”

此外,市场环境也在悄然改变。新能源车企之间的内卷越来越激烈,消费者对于车辆的科技性和渠道服务要求额外苛刻。智界所谓的新尝试能否赢得用户心?或者说它是否还能在新能源赛场占据一席之地?唯一明确的是:智界的问题虽表面看上去解决,但更大的挑战正悄然到来。

【写在最后】

智界从高调登场到困境重重,映射的不仅是华为与奇瑞在合作中的资源分割问题,还有传统车企转型的迷茫与焦虑。如果奇瑞的“只控股不指挥”原则执行到位,智界的未来也许还能有一线生机;如果华为与奇瑞的关系继续胶着,这场危机则只会进一步恶化。归根到底,智界要想脱离现状,就必须让自己变得独特,而不是鸿蒙智行的“备选品牌”。但它能否做到?没有人能给出答案。

【小编想问】

奇瑞将智界独立出来是真心想救它,还是甩锅一走了之?华为倾向性扶持问界,又是否会让剩下的“四界”沦为“陪跑”?智界是否终会成为鸿蒙智行版图里最悲情的一页?你怎么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