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开车超车那些说不完的事儿:动力卡脖子,还是人心打鼓?
小区门口那段上坡路,每天早高峰时都要挤成麻花。老李头昨天还跟我抱怨,说早上要赶去医院,碰上一辆面包车磨磨唧唧的挡在前头,急得他发狠摁喇叭。结果自己那广汽的老SUV踩了两脚油,反倒没冲过——“都怪车没劲儿,跟二手拖拉机一样,”他嘴里嘟囔,“过两天去找老马师傅查查。”
可其实,超车不是摁下油门就能解决的事嘛。师傅们常说:“甭信网上那些吹牛,你自己踩一脚才知道,啥车底子才算能超得稳。”经验足的开车人,看车流看路口那是下意识的,路边炒粉摊老板都能一边盛粉一边点评谁超得干净利落、谁又是险些擦挂——地段不同讲究也不一样,像江北老街,那破路坑坑洼洼,想超车,先得琢磨一下底盘要不要擦石子。
去年夏天有个新消息,说什么“正常加速阶段2.8秒就能搞定”,那是汽车研究院哪个专家测的吧。不过我问我们串门的技师张哥,他翻着白眼:“你管啥几秒?实际开起来遇上绿灯各自都跑不过外卖小哥。”那天我们还用群里的小仪器测过——加速踩到底,显示秒表都不准,总有0.3秒的误差。后来群友阿峰买了块小众的进气温度监测仪,说可以帮你判断动力衰减,结果他装上后天天在群里发自拍,动力没见回来,滤芯反倒堵得更严实。
动力卡脖子的原因,说起来那些老掉牙的,社群里传得很杂。今年刚换新款空气滤芯的王姐,跑了趟沙尘路,第二天发动又软了,邻居跟着她讨论了半天,有人说是空滤堵,有人说是姐加了“假油”——其实当年她那台福美来开了快20万公里,积碳早就成厚皮了,师傅清理时顺口打趣:“你这积碳都能拿去糊炉灶。”
燃油这事,也不是戒了小加油站就万事大吉。有回小唐在乡下加油,结果回来车点火一阵咳嗽,维修店顺带撬开油管看了下,说里面粘着水珠——大家都笑他:“油不都是油嘛,还真分优劣?”但株洲那边的老司机说他们只信中石油,少加民营,说是“老车精灵都懂。”
其实被遗忘的还有排气系统。上次给自家车保养,那家修理铺师傅刘大力边喝茶边絮叨,他见过新车的排气管隔热层焊缝掉皮,导致动力直降一半,“你发动机再好都白瞎,不通气就拉不动。”点火线圈、火花塞也是老生常谈,去年我换了新一代的铱金火花塞,说据群主测试省油又提升低速响应。反正工费不便宜,换完心理总觉得车比别人快半秒。
有个冷门配置,提一句:浙江那边的小众车型,某一代搭载了主动进气格栅——冬天一到关闭格栅,高速跑起来起步反应变灵敏些。我亲戚那辆车装了这玩意,车友群里连着夸了半个月。不过之后又有人说格栅电机老坏,换一颗要几百块,算是“鸡肋也有鸡肋的烦恼”。
谈超车速度,那不就是看谁屁股跟得紧,心里也得不慌。高速路上,销售小曹在群里说过:“真到120码超车,速度差不到20公里肯定别碰,容易撞人。”有次我们三人开着老别克混在国道上,前头客运抄个慢车,我们后头半天没敢动。其实大家都算过——市区那速度,12来公里差就不能贸然超,结果拖拖拉拉,阿峰还错过了公司打卡。
心理影响,家里老人也时不时念叨。上周我爸给我上课:超车一热血,心跳都得快两拍,先想好回车道别着急变线。隔壁小区去年出事,是有人刚超完车就猛踩刹,后头摩托避不开,摔得鼻青脸肿。人跟车一起,都难收拾。
至于技术进步,别光看网上吹,现实体验才最有趣。去年某品牌新出的电车,说是零延迟超车扭矩,网友天天跟燃油党吵,但我一回家开了表弟的那台纯电微型车,却觉打方向时多出颠簸,超车操作要提前点踩。有师傅顺口说:“电车初段猛,电池冷了就尿崩。”
有意思的是,有车友刚买了带超车辅助显示的功能,还发到群里讲体验,说“盲区预警灯老闪,吓得我都不敢并线。”还有说智能超车系统判定太保守,明明能过偏偏叫停。
现在那辆老SUV还在小区里停着,老李头每次说要去升功率,最后只是多加了瓶燃油宝,拉了两次高速还拉不快。上回维修师傅边拆边摇头:“你车都快见底了,还想超?省省吧!”微信群就有人报料说某地连燃油宝都是假的,发消息那人头像是一只小熊猫,真假没法查。
上个月阿峰买了二手电车,说以后再也不用纠结踩油不够劲了。他跑去外地上班,车顺便也卖了,听说后来新主人拿去改装成了快递专用车,反倒天天满载包裹还能狂奔,就这现实,也是有点意思——一辆车走到最后,并不是所有超车都需要动力爆发,更多还得靠脚下功夫和路上心思。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