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今天来聊一聊一款车,它曾经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尤其是深受年轻人喜欢,那就是起亚的K5。
提到这款车,很多人脑海里可能立马会浮现出一个词:“帅”。
没错,当年第一代K5刚出来的时候,那惊艳的设计,流线型的车身,在当时一众长相中规中矩的B级车里,简直就是鹤立鸡群的存在。
那时候,开一辆K5出门,绝对是街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可让人怎么也想不到的是,就是这么一款曾经的“颜值王”,到了现在,最新款的车型一个月竟然只卖出去73台。
这个数字说出来可能很多人都不信,73台,放在全国这么大的市场里,基本上就跟没卖一样。
这就让人特别好奇了,这车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按理说,现在这台第三代的起亚K5,从硬件条件上看,一点也不差啊。
车身长度将近5米,轴距达到了2米9,这尺寸跟我们熟悉的大众帕萨特、本田雅阁是同一个级别的,空间绝对够用。
动力方面,它主推的2.0T涡轮增压发动机,能输出240匹的马力,这个数据甚至比同是2.0T的帕萨特和迈腾还要强劲。
更关键的是价格,官方指导价本来就不算高,现在市场上还有三万多的优惠,算下来,一台2.0T的K5裸车价也就14万多点,全部办齐落地还不到16万。
这个价格,你去买同级别的德系或者日系车,想都不用想,至少要多花一两万,而且配置还没它高。
你看,像什么L2级别的辅助驾驶系统,就是能帮你自动跟车、保持在车道里开的功能,还有前排座椅加热、360度全景影像这些非常实用的配置,K5在中配车型上就都给你了。
这么一看,这车要尺寸有尺寸,要动力有动力,配置给得足,价格还便宜,怎么就卖不动了呢?
这背后藏着的原因,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它不仅仅是“运气不好”那么简单。
我们得公平地讲,如果单纯把起亚K5这台车拿出来分析,它的产品力确实是可圈可点的。
首先就是外观,这一点到今天也依然是它的强项。
现在这一代K5的设计,走的是更加激进和运动的路线。
车头那个熏黑的大嘴进气格栅,配上那对造型很特别的“心跳式”日间行车灯,整个前脸看起来非常有攻击性,很符合现在年轻人的审美。
车身侧面那个大溜背的造型,从车顶一直平滑地延伸到车尾,让整个车看起来非常修长和动感,有一种轿跑的感觉。
这种设计,跟雅阁那种偏家用或者帕萨特那种偏商务的风格比起来,个性要鲜明得多。
车尾的设计也很有看点,贯穿式的尾灯加上微微翘起的小鸭尾,晚上点亮之后辨识度很高。
可以说,在16万这个价位,你想买一台回头率这么高的合资B级车,除了K5,你几乎找不到第二个选择。
再来说说它的内在,动力和空间。
2.0T加8AT的动力组合,开起来的感觉就是动力储备非常充足,日常在市区里开,油门响应很灵敏,上了高速需要超车的时候,一脚油门下去,那种推背感还是挺明显的。
变速箱换挡也比较平顺,不会有明显的顿挫感,保证了驾驶的舒适性。
对于预算有限,主要在市区代步的消费者,它还有一个1.5T的版本,虽然动力没那么猛,但170匹马力也完全够用了,而且油耗更低,还能加92号汽油,用车成本会省下不少。
空间方面,2米9的轴距带来的好处就是后排腿部空间非常宽敞,身高一米八的成年人坐进去,膝盖离前排座椅还有不小的距离,不会觉得憋屈。
虽然是溜背造型,但设计师在车顶内部做了掏空处理,所以头部空间也还不错,不会顶头。
总的来说,无论是自己开还是带着家人朋友,K5在硬件层面都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车本身不差,为什么市场不买账呢?
这里面有两个非常关键的原因,可以说直接掐住了K5的“命脉”。
第一个问题出在它的内饰和品牌形象上。
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K5的外观让人眼前一亮,可是一拉开车门坐进去,那股兴奋劲儿立马就凉了半截。
它的内饰设计和用料,跟它那个运动张扬的外观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虽然也用上了时下流行的双联屏,但屏幕的尺寸不大,边框还很宽,整体的科技感并不强。
中控台的布局也比较平淡,最让人诟病的是大面积使用了硬塑料材质,摸上去手感冰冷,显得很廉价。
这种内饰放在今天,跟同价位的很多车一比,质感上差得太远了。
除了内饰的拖累,更致命的是品牌形象。
早些年网络上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梗,把起亚K5、索纳塔和迈锐宝戏称为“屌丝三宝”。
虽然这只是一个玩笑,但潜移默化中,它给K5贴上了一个“廉价”、“没面子”的标签。
现在买车,尤其是在十几二十万这个价位,很多人非常看重“面子”和品牌调性。
大家会觉得,开一台K5出去,好像不如开一台雅阁、凯美瑞或者帕萨特有面子。
再加上这些年韩系车在国内的品牌影响力一直在下滑,4S店也越来越少,售后保养不方便,以及韩系车保值率普遍不如日系、德系车的固有印象,这些都让消费者在做决定时变得犹豫,宁愿多花点钱去买一个更“稳妥”的选择。
而压垮K5的最后一根稻草,也是最重要的一根,就是我们中国自主品牌的强势崛起。
这才是它从昔日明星沦为如今“路人”的根本原因。
如果把时间倒退五年,起亚K5凭借它的性价比,在市场上还是很有竞争力的。
但今天,情况完全不同了。
你拿着16万的预算,走进任何一家主流的国产车品牌4S店,你会发现你的选择实在是太多了,而且个个都实力不凡。
你想聊性价比?
K5的优势在国产车面前已经荡然无存。
同样是16万,你可以买到比亚迪的汉DM-i,人家是插电混动,动力更强,加速更快,平时还能用纯电模式开,用车成本极低,在很多城市还能享受绿牌政策,免去了摇号和限行的烦恼。
你如果看重内饰的豪华感和科技感,可以去看看吉利星越L或者长安的同价位车型,车内大面积的软性材质包裹、Nappa真皮座椅、尺寸更大更清晰的智能大屏、反应更快的车机芯片,这些K5给不了你的东西,国产车都能给你,甚至给得更多。
这就让起亚K5陷入了一个极其尴尬的境地:向上,它的品牌力拼不过根基深厚的德系和日系品牌;向下,它的性价比又被配置、技术、智能化全面领先的中国品牌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它曾经引以为傲的颜值、动力和价格,在今天这个竞争已经白热化的市场里,不再是独一无二的优势。
所以,起亚K5的没落,其实是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发展和变迁的一个缩影。
它告诉我们,那个合资品牌单靠一个标志就能轻松卖车的时代已经彻底结束了。
如今的消费者越来越懂车,也越来越理性,他们更看重的是实实在在的产品价值。
如果还抱着过去的老观念,不积极求变,那么K5今天的故事,可能就是更多合资品牌的明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