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青岛一位大哥的斯柯达速派,新车不到一年,副驾漏水了。
这事儿本身不大,但它就像一个信号,一个大众帝国那根绷了很久的弦,终于在一个你看不见的角落,啪,断了一根的信号。
我们必须先理解一个核心问题,买斯柯达的朋友,图的是什么?
图的不是标,图的是一种“懂车的务实”。
在他们的世界观里,大众是面子,斯柯达是里子。别人花冤枉钱买大众,是为信仰充值;我买斯柯达,买的是大众同款三大件,省下来的钱加两箱油,我赢麻了,属于消费主义陷阱里的反向PUA大师。这是一种隐藏在朴素外表下的智商优越感,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快乐。
所以,斯柯达可以不好看,可以不智能,甚至可以不那么有劲儿,但它必须得“皮实耐用”。这是它品牌玄学的根基,是它安身立命的“道”。
现在,这个道,被一滩水给破了。
而且破得极其魔幻,极其黑色幽默。
樊先生发现副驾脚垫下有水,发霉,发臭。OK,经典场景,不大不小的问题。他开去4S店,第一家店说,不好意思大哥,我们倒闭了,你去另一家吧。你看,还没开始修车,现实就先给了他一记大比兜。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质量问题了,这是命运的安排,是生活这场大型行为艺术的一部分。
到了第二家店,好戏才算真正开场。维修师傅们把车翻了个底朝天,拆座椅,掀地毯,就差把车壳子给炼了,硬是没找到漏水源头。这车就像一个会自己流泪的钢铁巨婴,或者说,它悟了,它觉得自己不应该是一台车,而是一盆自动浇水的盆栽,副驾驶就是它的花盆。
师傅们心态估计都崩了,三体人看了都得重启一下系统。这漏水,漏得不讲武德,不讲科学,它讲玄学。
直到最后,维修师傅不装了,摊牌了,直接掏出了内窥镜。这玩意儿一般是看肠胃的,现在用来给车看病,属于降维打击。然后,他们看到了那个罪魁祸首——车子管线上的一个“小漏洞”。
这个漏洞有多小?新闻里说很小。有多巧?巧到空调的排水管,本来应该把水滴到地上,从此相忘于江湖,但它偏不,它精准地滴进了这个小漏洞,然后顺着管线,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终点站就是樊先生的副驾驶室。
什么叫巧合?巧合就是你设计的时候省了一块钱的密封圈,生产的时候又差了那么一丝丝的品控,最后在一个倒霉蛋车主身上,来了一次玄学大爆发。那个小洞,比策划的良心都小,但就是这么精准地,把空调冷凝水,一滴一滴地,渡劫一样渡进了驾驶室。那隔音棉,泡得跟个过期的压缩毛巾一样,又硬又黄。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仔细想想,对于车主来说,这可不就是渡劫么?
问题找到了,接下来就是最典中典的环节了。4S店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打胶。
我听到“打胶”这两个字,血压都上来了!
你知道对于一个德系车主,尤其是一个自认为是“理性选择”的斯柯达车主来说,这俩字意味着什么吗?
意味着信仰的崩塌。
我作为一个曾经也买过德系车的中年人,我太懂这种感觉了。买德系,买的就是那份工业上的严丝合缝,买的就是那份“我信你”的劲儿,相信你出厂的时候就是个完美的作品,是个金钟罩铁布衫。我车坏了,你得给我换零件,恢复它出厂的荣光。
你现在跟我说要打胶?这跟往佛像上糊泥巴有什么区别?这是维修吗?这是亵渎!是对我当初“理性选择”的公开处刑。今天这个洞你用胶堵上了,明天会不会有另一个洞在等我?这个胶能管多久?我下半辈子是不是就要活在“今天副驾湿了吗”的恐惧中?
所以车主樊先生的诉求非常合理:要么换车,要么给书面保证。
他要的不是一个技术上的修复,他要的是一个心理上的安慰,一个信仰的重建。
(讲真,我地下室也漏水,物业也是这个嘴脸,说拿水泥糊一下就行,人类的草台班-子本质是相通的。)
而厂家和4S店的回复,更是坏了菜了:“按照三包法,很难退换”、“车子管线脱胶,正常补胶即可”。
看见没,这就是降维打击。你跟他谈信仰,他跟你谈法条。你跟他谈感受,他跟你谈流程。他用一个看似无懈可击的“规则”,把你所有的情绪和担忧都定义为“无理取闹”。
他不是不懂,他只是不在乎。
因为在他们庞大的体系里,你樊先生的这台车,只是一个数据,一个case,一个需要被close掉的工单。打胶,是最快、成本最低的close方式。至于你的信仰,你的优越感,你的不安全感,那玩意儿能进报表吗?不能。
所以你看,这已经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这是一个信仰修复问题。当一个品牌最大的卖点——“可靠”,变得不可靠,甚至需要用如此草台的方式来维护时,它伤害的就不止是一个车主,而是所有潜在车主的信任。
但对车企来说,最简单的信仰修复方式,就是等下一个倒霉蛋出现,然后用他的故事,盖住你的故事。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只有新鲜的韭菜。就问你怕不怕?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