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加价提车到降价甩卖,BBA前三季度销量大溃败,奔驰暴跌近三成

最近汽车圈里最热闹的话题,莫过于曾经咱们得仰望的奔驰、宝马、奥迪,也就是大家常说的BBA,好像一夜之间就不香了。

很多人都纳闷,几年前想买辆热门的BBA,不光要等车,还得加点钱或者买个大礼包,销售人员那姿态,感觉是咱们求着他卖车。

可现在呢?

从加价提车到降价甩卖,BBA前三季度销量大溃败,奔驰暴跌近三成-有驾

你去4S店逛一圈,会发现到处都是降价、优惠、大促销的牌子,有些车型的折扣力度大到让人不敢相信。

从前是“爱买不买”,现在是“求你快买”,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这些以前高高在上的豪华品牌,会落到今天这个降价甩卖的地步,甚至还越降越卖不动了呢?

咱们先来看看一些实实在在的数据,这比任何感觉都来得真切。

就拿今年前三个季度来说,宝马在全球其他地方卖得还不错,销量还涨了2.4%,可偏偏在中国这个它最重要的市场,销量却往下掉,成了全球业绩的唯一一个拖油瓶。

奔驰的情况就更让人揪心了,光是第三季度,它在中国的销量就猛地跌了27%,这一下就把整个奔驰全球的报表都给带偏了,直接拉低了12个百分点。

奥迪虽然没公布具体的数字,但大家都知道,它和宝马的销量差距已经拉大到了60万辆,这个数字对一个汽车品牌来说,可以说是相当巨大的鸿沟了。

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其实就是市场最真实的声音:中国消费者对BBA的热情正在快速消退。

这种退潮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价格。

过去咱们觉得,买一辆奔驰C级,怎么也得准备个三十五六万吧,可现在,很多地方的报价已经跌到了28万左右,优惠了七八万块钱。

宝马的3系,一直都是运动型轿车的代表,现在优惠超过8万也成了常态。

从加价提车到降价甩卖,BBA前三季度销量大溃败,奔驰暴跌近三成-有驾

奥迪A4L就更不用说了,有的地方终端价格已经奔着25万去了,这个价格已经和很多主流的合资品牌B级车,比如丰田凯美瑞、本田雅阁的高配版差不多了。

算一笔账,现在买一辆BBA的入门级车型,比三年前要便宜差不多15%到20%。

按理说,这么大的降价幅度,买的人应该挤破头才对啊?

但奇怪的现象出现了,BBA陷入了一个怪圈:价格越降,大家好像越不着急买了,销量并没有因此而起飞。

这就好比一个原本卖一千块钱的名牌包,突然在路边摊卖两百,你第一反应可能不是捡到宝了,而是会怀疑这包是不是假的,或者这个牌子是不是不行了。

当一个豪华品牌失去了价格的坚挺,它在人们心中的那种“高级感”和“价值感”也就跟着大打折扣了。

那么,真正的问题出在哪呢?

其实不是BBA的车造得不好了,它们的工艺、技术底蕴还在,开起来依然是那个熟悉的“德味”。

根本原因在于,我们中国的汽车市场变天了,中国消费者变了,我们自己的国产品牌变得太强大了。

以前我们买车,选择不多,在那个价位想买个好点的,绕来绕去就是BBA。

但现在,你手握三四十万预算,走进商场的汽车专柜,会发现选择多到眼花缭乱,而且这些新选择一个比一个有吸引力。

从加价提车到降价甩卖,BBA前三季度销量大溃败,奔驰暴跌近三成-有驾

咱们可以分几个价格段来看看,国产车是怎么一步步瓦解BBA的阵地的。

首先是20万到30万这个区间,这是BBA入门款的主战场。

以前很多年轻人奋斗的第一个小目标,就是拥有一辆蓝天白云或者三叉星徽。

但现在,同样的价格,他们可以买到像极氪001或者特斯拉Model 3/Y这样的纯电车。

你去问现在的年轻人,他可能会觉得,车子有没有800V高压快充,充电十分钟能不能跑几百公里,有没有高级的智能驾驶辅助,能在堵车的时候解放双脚,这些比那个车标重要多了。

在这些新科技面前,BBA入门款车型上的那点所谓的豪华感,就显得有些过时和苍白。

再往上,看到30万到50万这个BBA最核心、利润最丰厚的市场。

这个价位的消费者,很多都是家庭用户,他们买车更看重舒适、空间和实用性。

过去,一辆宝马5系或者奔驰E级是这个级别不二的选择。

但现在,蔚来、理想、问界这些国产品牌,直接换了个思路来造车。

它们不跟你拼什么百年发动机技术,而是直接把车打造成一个“移动的智能生活空间”。

理想汽车的“冰箱、彩电、大沙发”已经成了家喻户晓的标签,问界M7搭载了华为的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系统,体验就像用一部顶级的智能手机一样流畅。

你可以想象一下,周末带着家人出游,孩子们在后排看着大屏幕上的动画片,老婆在副驾座位上享受着按摩,而你打开了城市领航辅助驾驶功能,车子自己在复杂的市区道路上稳稳地行驶。

这种全家人都能享受到的舒适和便利,是传统BBA燃油车很难给予的。

所以,很多原本打算买BBA的家庭用户,最后都转投了这些国产品牌的怀抱。

即使是在70万以上的超豪华领域,国产品牌也开始崭露头角,用硬核技术来挑战BBA的权威。

比如比亚迪推出的仰望U8,一台售价超过百万的硬派越野车,它能原地掉头,能像螃蟹一样横着走,甚至能在水上开。

这些听起来像科幻电影里的功能,都是靠它背后强大的“易四方”和“云辇”等自研技术实现的。

这种前所未见的技术实力,给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震撼,也让人们意识到,原来“高端”和“豪华”不只有真皮和木纹这一种定义,更可以是颠覆性的技术创新。

除了外部竞争的巨大压力,BBA自身也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在电动化转型的浪潮中,它们的步伐显得有些慢了。

当中国的纯电动汽车市场以超过32%的速度飞速增长时,BBA推出的纯电车型,很多还是基于燃油车平台改造而来的,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油改电”。

这种车就像是临时改装的产物,在续航、空间、智能化体验上,都比不上那些专门为电动车开发的纯电平台产品。

有行业专家甚至预言,如果BBA在未来三年内还不能推出真正有竞争力的、能打动消费者的纯电汽车,它们很可能会重蹈当年诺基亚在智能手机时代被淘汰的覆辙。

市场是不会等人的,当消费者已经习惯了电动车带来的安静、平顺、智能的驾驶体验后,再让他们回到传统燃油车的世界,就变得越来越难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