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菱车主集体遭遇上牌难:4S店跑路背后的维权困局与破局之道

当新买的五菱宏光还散发着皮革味,濮阳的张先生却发现自己手握方向盘的权利被凭空剥夺——不是车有问题,而是4S店突然消失,连带着车辆合格证一起人间蒸发。这荒诞一幕正在全国多地重演:前一天销售顾问还在热情介绍配置,次日门店已贴上封条,只留下数十位车主对着无法上牌的"铁疙瘩"发呆。

五菱车主集体遭遇上牌难:4S店跑路背后的维权困局与破局之道-有驾
image

事件复盘:新车秒变"废铁"的荒诞现实

濮阳恒业宝骏4S店的玻璃门上,如今交叉贴着两张封条。据员工透露,停业前毫无征兆,"当天还在正常交车,凌晨突然接到老板跑路的消息"。这种猝不及防的崩塌,暴露出汽车销售行业的隐秘操作链:经销商常将车辆合格证抵押给银行获取流动资金,消费者支付的购车款本该用于赎回证件,但部分经营者挪用资金导致链条断裂。

五菱车主集体遭遇上牌难:4S店跑路背后的维权困局与破局之道-有驾
image

更讽刺的是,这些"证件缺失"的新车在法律意义上等同于拼装车。有车主苦笑道:"买时说是国民神车,现在成了家门口最贵的摆设。"上汽通用五菱官方声明中"深表遗憾"四个字,显然难以抵消消费者无法上路、贷款照还的双重煎熬。

维权困局:品牌方"遗憾"背后的责任真空

厂家将责任完全推给经销商的话术,经不起法律推敲。《汽车销售管理办法》第14条明确规定"供应商、经销商应当在交付汽车的同时交付合格证",但现实中主机厂对合作商的资质审核疏漏、资金监管缺位,才是合格证质押乱象的温床。

消费者陷入维权悖论:4S店已人去楼空,厂家以"独立经营主体"为由拒绝兜底,行政投诉面临取证难、周期长等问题。某维权车主群统计显示,类似事件平均解决周期达8个月,期间车辆贬值、保险过期等衍生损失仍在持续扩大。

破局指南:三步走捍卫购车权益

固证先行
立即封存购车合同、付款流水、交车清单等原件,特别注意收集销售承诺合格证交付时间的聊天记录或录音。若遇置换购车,务必保存旧车过户凭证。

双线出击
向属地市监局提交书面投诉时,要求对经销商涉嫌欺诈立案调查。同步准备民事诉讼材料,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主张退一赔三,必要时申请冻结经销商剩余资产。

源头防范
优先选择主机厂直营店或上市经销商集团,查验门店是否具备厂家授权证书。对大幅低于市场价的促销保持警惕,交款前坚持"见合格证再付款"原则。

行业反思:谁该为经销商暴雷买单?

当车企将销售风险全部转嫁给消费者,所谓的"国民品牌"便成了责任真空地带。相比之下,部分车企推行的合格证托管制度值得借鉴——由厂家统一管理证件,交车时直接匹配发放。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涉事4S店2022年已有3次经营异常记录。这场荒诞剧最该警醒行业的,是时候建立经销商信用评级公示制度了。毕竟,当消费者提防优惠如同提防诈骗时,受伤最深的终将是整个行业的公信力。

购车本应是奔向幸福的起点,别让它在维权长跑中耗尽期待。你的方向盘,值得被更稳妥地交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