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宝骏云海私享会落幕这事儿,其实我一直挺纳闷的,车圈为啥越来越爱“整活”?请来明星代言人,场面整得挺大,大有一种“造车不如造势”的气势。可转念一想,现在的汽车,已经不单单是个代步工具了,谁不爱聊“智能”二字?但凡新款,怎么都得挂个智能、啥“领航辅助”,落点必须有点科技味才行。
这次宝骏把龚俊整来了,说是全球品牌代言人,粉丝是一车一车地来,私享会那气氛有点悬乎,远不像以前的“技术交流”,更多像娱乐圈的粉丝见面会。你琢磨,买车图啥?不少人真是冲明星来的,但更多人其实更关心的是,这一堆造势背后,对我日常用车到底有啥实际用?智能座舱、辅助驾驶、OTA升级、10万级城市领航辅助……这些到底有啥用处,跟10万块钱能搭上边儿吗?
其实这事咱得这么想——为啥现在汽车厂都在推OTA?啥叫OTA,就是手机那一套,早不新鲜。但熟能生巧,把手机里的玩法搬到车上,如今变成新瓶装老酒。每次升级就跟白捡了一台新车似的,老用户不吃亏,体验还不断上新,这买卖怎么算都划算。但咱也得问问:这种便民是真便民吗,还是把你“锁”得更紧了?毕竟现在更新个导航、桌面,连壁纸都能当卖点了。得益的是谁?是消费者还是厂家自己?
说到底,车厂一切卖点都绕不开用户。有竞争才有进步,宝骏在十万级市场首推城市领航辅助,这事要换作五六年前想都不敢想。可现在,智能驾驶功能还真成了普通家庭“触手可及”的东西,往常高高在上,现在一分钱一分货。你说十万块钱的车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能实现导航即走、无需路线提前记忆、端到端2.0大模型加持,讲真,这噱头不小。但问题也来了:辅助驾驶这东西普通人敢用、会用、爱用吗?
我见过不少开车的朋友,手里给配了这一堆花里胡哨的新功能,结果真上路还是自己盯得死死的。换成你我敢放手让它自动开嘛?辅助驾驶,听起来美,真要实现得靠啥?靠算法、靠数据,归根到底还得大量实测。宝骏说自己联合卓驭科技搞了个高悟性大模型,还用了强化学习。这听上去很吓人,真用起来,用户只关心一句:一路平稳不卡壳,别出事儿。至于背后是多少电路板运行,那些技术宅才关心。
其实大家心里都有杆秤。新时代买车的人,除了看品牌、价格,再往深里看点就是“安全靠不靠谱”、“配置够不够用”。什么五零安全电池、近80%的高强钢车身、自动紧急制动、全车气囊,这些才是真的命根子。高科技是噱头,但养家糊口要的是踏实。宝骏这次还是懂点套路,知道在基础安全上不能丢分。可问题也摆这儿了:堆配置不加价,靠谱吗?产品里撒糖多了,羊毛出在羊身上,用户真得占了便宜吗?
再说空间,咱中国老百姓买车,谁不关心空间大不大?64%得房率、567L后备箱、600km续航、2C快充,这数据一摊看着很美,一大家子出去自驾游,看着没什么“焦虑”。但注意哦,这年头续航标称和实际表现有多大差距,大家心里都明白。最怕网上一吹,现实路上一跑,电量哐哐掉。“城市领航”多好,正经开长途,难道真全程让它自己导航吗?不少人还是会心里打鼓。
让我最感兴趣的,是这次宝骏云海2026款竟整了个“你设计,我量产”的共创计划,明星和粉丝参与设计,这打法还真是有点互联网气质,弄得像买衣服一样DIY。花头倒是挺新鲜,可这到底能落地多少实用细节,不客气说,多少还是营销多过实用。说到底一辆好车,最终还是要靠自身品质来决定,刷屏、共创,归根结底还是得用在刀刃上。
说说价格和权益,宝骏这回主打“增配不加价”,十二万以内,说自己是SUV的“真卷王”。卷这词现在被玩坏了,啥都能卷。厂商之间的“卷”,说白了还是三重意思:表面上用户占便宜,实际上是靠性价比拼命下血本,最后看谁撑得住、谁能卷到最后。宝骏这回搞出的七大权益,什么下订优惠、质保、明星周边……你琢磨琢磨哪一项不是变着法儿把整活和优惠拧一块,既造势又割粉丝的韭菜,双赢甚至“三赢”,厂家、明星、粉丝都高兴。
但冷静想想,“卷王”真就代表用户赢了?其实不然。用户大量涌进某个“真香”市场,马上别家跟进,上游供应链也开始涨价、配件缩水,吃出的福利往往也是阶段性的。再说这些权益,现实生活里真能用上的并不多。上一秒为了宠粉加码,下一秒就可能因为成本要精简优惠。大家伙可千万别指望把这点小恩小惠当作决胜的本钱。
话又说回来,不得不承认,宝骏这些年一直挺接地气的,路线走对了。从入门级小车,到如今敢拼中端市场,一贯本分。他家老说“用户有期待,宝骏必回应”,这话有点像用来安慰用户的鸡汤,但放眼整个车市,比躲起来装高冷的合资大厂来得体面得多。车圈和别的消费品不一样,你口碑要是搞砸了,十年八年都翻不了身。
放到今天,智能驾驶、电池安全、座舱升级,这三大块是绕不开的。但用得上的智能、不出事的安全、可兑现的体验才是硬道理。用户要学会认清噱头和实际,人家宝骏今年底推行业首个10万级城市领航辅助,铺天盖地的宣传最后还是要落到“值不值得、安不安全、用不用得上”这个根本问题。真有一天指望这功能救急,你敢放心交给大模型开吗?我倒是很想现场来几次“极端测试”——雨雪、夜路、大车、突发小猫小狗横穿,咱普通人还是应该用辅助功能“锦上添花”,而别梦想当它“救命稻草”。
说来说去,大家买车的心思无非就是几个字:安全、省心、性价比、点点智能花头。别说十万级SUV,谁不希望用最少的钱,买到最顺手、最心安的工具?至于那些OTA升级啊,座舱新体验啊、壁纸互联啊,真成了日用品,没啥稀奇了。倒是宝骏这次能稳住基本盘,把智能和安全真实落到使用场景里,不靠“秀肌肉”骗眼球,继续让老用户受益,这就是最大的招牌了。
至于最后要不要跟着粉丝团追明星,砸钱去买俊雅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的建议是,该图新鲜的时候别贪便宜放弃理性;到了真要下单的时候,请奔着自己最真实的需求和预算去。营销不是坏事,找到属于自己的那辆“常用常新”宝骏,才是你我最该关心的事。安安心心买车,坦坦荡荡用车,把花活留给厂商,把笃定稳妥留给自己,这才是新时代消费者该有的清醒和通透。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