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车主坐不住了?合资车大屏沙发一上,新一轮“内卷”开始了
01
这几年,要说变化,最大的就是咱买车的心态。
前几年吧,合资车在网上可没什么“活人”。有段时间,天天有人在群里吐槽说啥合资车“油改电”骗补贴、车机卡到飞起、倒车影像还不如国产十万块的。更狠的,一句话:“合资车,三年内全得滚蛋。”
可是今年,形势就变了。广汽丰田的新能源,一到五月、六月,月销就顶快到一万辆了。东风日产、长安马自达,销量飙得比网红店开业还猛。以前刚上市月销一百出头的,现在都能破万。你要问怎么变的,这还真有点让人琢磨。
02
说实话,我以前也觉得合资车是拿中国车主当冤大头。
想当年,大众、丰田这些品牌,那是“横着走”的。什么“市场换技术”,结果真正有用的技术都在国外,留给我们的,不是淘汰的老款,就是减配的“缩水版”。
车机,你想都别想有什么高级体验。
2020年我陪个朋友看合资SUV,二十多万的顶配,CarPlay连根线都要自己插,语音控制喊破天人家也只是装死。一怒之下那兄弟还直接吐槽:“两千块的手机体验都比这好。”
配置也抠得厉害。你想要个大屏,销售冷着脸告诉你“开车用不着那玩意儿”。说要辅助驾驶,人家根本就不屑搭理,说什么“三大件才是灵魂”。
那时候没办法,国产还在学步,想少出事,只能忍了。合资车啥都不做,照样能卖。
03
风向彻底转变,是在去年。比亚迪、理想、小鹏这些国产新能源卖到飞起。月销三万、什么全系大屏、智能语音、各种花活都整上了。
琢磨一下,“十几万的国产车能体验到三十万级别的东西”,怎么不心动?
数据很实诚。去年合资新能源市占率掉到18%,比亚迪自己就占了全中国新能源车的三分之一还多。合资车一看不妙,头一次慌神了。
然后“抄作业”动作一个接一个。
第一波,搞智能座舱。像广汽丰田上14.6英寸大中控屏,东风日产语音控制响应快得跟语音助手比赛,喊个歌0.5秒直接出来。
以前合资车的车机,用的还是电阻屏。你得使劲按,导航还停在2019年。现在,一进4S店,全都换成“巨无霸”大屏,还能喊指令,像换了手机系统一样。说一句,老年机换成了iPhone呗。
第二波,开始卷配置。
“大沙发”,“大彩电”,“全景天窗”,以前都是国产品牌拿来搞噱头的。现在合资车直接照单全上。
后排座椅能调角度,长度比国产还多五公分,副驾还给你搞“女王位”,带按摩、腿托。小桌板、车载KTV都安排上了。以前这种配置,花三十万也不一定能有。
第三波,抱大腿。
自己干不过,就拉最牛的团队。你看华为、地平线、商汤科技,全都和合资车谈合作了。东风日产直接和华为上了智能驾驶系统,带ADS 3.0的车高速上能自己变道避障,体验可不比国产的差多少。
有些朋友都开玩笑,说合资车都要变成“理想”了。
04
买车这回事儿,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平台数据显示,今年618,合资新能源车的咨询量猛涨两倍,成交的大部分还是年轻人(25-35岁),六成都是这个年龄段。为啥?
说白了,还是“看性价比”。
国产车二十万,配置顶天但牌子没老牌过硬。合资随便加个两万,智能化体验差不多,还能有个丰田或者日产的车标。开出去有面子,配置也给到位。
论坛里有个梗:“我嘴上支持国产,钱包就是盯着性价比去的。”
有意思的是,连中年买家现在也不盲目认“合资三大件”了。我爸以前只认日产、丰田这批。现在他都琢磨着配置,连能不能语音控空调这种细节都会关心。身边的变化,看得见。
05
有些声音说:“合资车卖起来,是不是国产不行了?”
我看,恰恰证明中国汽车有多卷。
比亚迪、理想销量月月三万,小鹏G6、蔚来ET5都排到俩月后。合资老大哥都得低头学,国产们还在不停搞创新。
大家越卷,我们消费者,省钱、享受的反而越多。
但说句心里话啊,合资车这回暖,靠的是“堆配置”“抱大腿”,那些电池、芯片的底子,短期内还是比不过国产新势力。要是哪天又停止“抄作业”,估计还得打回原形。
打个比方,就像智能手机大战,诺基亚倒了,三星苹果直接“本地化”定制,现在依然卖得不错。汽车这行也是,越“卷”,我们就越有得挑。
不管是国产还是合资,我的原则永远是看谁真给到东西,谁不坑人,票就投给谁。
买车不像找对象,别死磕死认一个型号。回头翻翻APP,看看配置单,合眼摸摸钱包,你就知道怎么选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