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用来形容眼下某些车型的境况,倒也贴切。
近来,一则关于国货“小钢炮”MG3在欧陆攻城略地的消息,颇值玩味。谓其在不列颠岛已渐入佳境,如今新款油电混合动力版又挥师登陆欧陆,价码亦颇具诱惑,19990欧元起。初看,这莫不是中国智造昂首阔步,走向寰宇的鲜活例证?然则细细咂摸,个中滋味却变了。
这MG3,摆明是要与丰田雅力士、大众Polo等一众宿将掰腕子。于欧陆,它乃新晋之秀,然于神州大地,人家早已“身经百战”,业已迭代至第三代。前两代在英伦三岛销路尚可,故此番欲在欧陆复刻成功范式。外观设计确乎颇费心思,动感时髦,亦借鉴了老大哥MG4的设计精髓。
内饰方面,尚存实体按键,便于操作,还搭载了10.25英寸巨幅触屏,支持手机互联。然则老实讲,内饰用料泰半为硬塑料,虽表层做了饰纹处理,触感尚可,终究是塑料之身啊。装配工艺亦只能算差强人意,局部边角毛刺处理略显粗疏。
这车驭驶起来又如何呢?起步着实迅猛,电机出力给劲。电量充沛之时,内燃机几近蛰伏,颇为省油。然则一旦电量告罄,动力便显著衰减。悬挂调校略显割裂,于都市街衢,碾过坑洼路面,颠簸得你疑窦丛生;然至郊野阡陌,又觉颇具运动范儿,转向亦颇为直接。
辅助驾驶系统那可真是“惊吓”连连。车道保持系统尤为敏感,稍有偏离,方向盘便使劲回拽,于乡间小路简直就是一场灾难。自适应巡航么,跟车间距又过于保守,且跟车逻辑亦颇为腠理,测试之际险些酿成追尾惨剧。故此,还是自行驾驭为妙,莫要过分仰仗这些辅助系统。
动力总成方面,1.5L自吸式发动机辅以电动机,综合功率颇为可观。官方宣称0-100km/h加速8秒,实测超车亦颇为迅捷。油耗亦较丰田、大众等一干竞品更胜一筹。
价码与配置方面,入门版19990欧元,倒车影像、DAB+、手机互联俱全。顶配版23990欧元,LED大灯、加热方向盘、360影像亦囊括其中。
然则症结所在,文中有云,此车有一“短板劝退国人”。何也?空间!后排空间褊狭,身高逾1米8者乘坐便觉局促。后备箱容积尚可,然则后排座椅无法放倒,装载大件物品便捉襟见肘。
何以言此短板会劝退国人呢?盖因吾辈国人购车,素来崇尚“大”。越大越好,越大越有颜面,越大越实用。一家老小出行,后排空间务必轩敞,后备箱务必能装。这MG3后排空间如此局促,后备箱又不能扩容,又怎能餍足国人的需求呢?
你看,这MG3于欧陆,仰仗着相对低廉的价格与不俗的动力,或许能攫取一部分消费者的芳心。然则返诸国内,面对更为吹毛求疵的消费者,恐怕便没那么容易了。这不仅仅是空间的问题,更是对中国市场需求的认知问题。
近年来,中国汽车品牌“走出去”者日渐增多,此乃幸事。然则“走出去”不能仅仅是易地售车,更要深入洞悉当地市场,针对当地消费者的需求,进行产品升级与精进。
眼下诸多自主品牌为了迎合海外市场,于产品定位上皆做出了不小的调整,譬如加长轴距、增添配置等等。然则部分品牌,似乎仍沉溺于“全球车型”的幻梦之中,以为一款车型便能所向披靡。
实则,每个国家、每个地区的消费者,皆有其独树一帜的用车诉求。唯有真正洞悉这些诉求,方能打造出真正广受欢迎的产品。不然,纵使你在欧陆“逆袭”了,回到国内,或许依旧水土不服。
与其言MG3“逆袭”,不如说是抓住了欧洲市场对低价油电混合动力小车的需求真空。然则这种“逆袭”又能维系多久?恐怕尚需画上一个问号。毕竟,市场竞争是白热化的,唯有真正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方能笑到终局。
吾辈期许得见更多中国汽车品牌走向寰宇,然更期许得见它们能真正扎根海外,赢得当地消费者的青睐。这需要更多的砥砺,更多的投入,更重要的是,对市场与消费者的尊重。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