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6万亿也要修到世界第一,中国高铁曾日亏4亿,如今CR450冲刺400时速,0.42元每公里值不值?

同样是高铁,中国在2022年上半年日均亏超4亿,到2024年净赚创下新高,反差就在短短两年里出现

不是一夜之间翻盘,而是二十年里一步步抠出来的路

时间线清晰:2003年定盘子,2004年谈技术,2007年跑起来,2011年拉通骨干,2024年发布新车组,2025年继续把网织密,节奏像列车准点表,一格不落

负债6万亿也要修到世界第一,中国高铁曾日亏4亿,如今CR450冲刺400时速,0.42元每公里值不值?-有驾

中国高铁是“先难后易”的典型样本

2003年,铁道部把“1.2万公里高速线”写进中长期规划,这几乎等于给自己下了军令状

2004年一声令下,千亿级招标开闸,铁道部门槌落得狠,核心技术必须转让,价格必须降

西门子最先“试水”,技术转让费从3.9亿欧元被硬生生压到8000万欧元,彼时的会议室里,连翻译都不敢喘气,文件夹边角都磨白了

日本、法国、加拿大的供应商随后跟进让步,中国企业拿到图纸与规范,边消化边实操,第一批工程师常常带着安全帽在工地边看边学

2007年,京津城际开通,第二年“真跑”,站台上那一声进站铃,许多人第一次见到“300+公里/小时”的现实速度

2011年,1318公里的京沪高铁全线贯通,像在中国的版图上拉了一条稳固的“经济高压线”,春运那年,车厢过道里硬是多了几排临时站票的人影

负债6万亿也要修到世界第一,中国高铁曾日亏4亿,如今CR450冲刺400时速,0.42元每公里值不值?-有驾

截至2024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到4.8万公里,占全球70%以上,2025年底的目标写得更直白:5万公里

下了高铁再看路牌,很多城市之间的距离,已经从地图上的厘米变成了出门的一杯咖啡时间

华丽背后是实打实的账本压力

国铁集团在2022年上半年净亏804亿元,平均每天亏掉4亿多,疫情让客流骤减,站台广播的回声都空了一截

2023年全年仍亏696亿元,但到了2024年情况扭转,上半年就实现盈利17亿元,当年净利润38亿元创新高,运输收入上涨4.7%

同时,负债“这口大锅”也在降温:2024年底总负债约6.2万亿、资产9.6万亿,负债率64.55%

到了

负债6万亿也要修到世界第一,中国高铁曾日亏4亿,如今CR450冲刺400时速,0.42元每公里值不值?-有驾

2025年前三季度,总负债6.27万亿、总资产9.98万亿,负债率降至62.83%,净利润117.22亿元,同比略降9.43%

这些数字不好看也不难看,更像一张真正的体检单,指标在往健康的方向靠

为什么坚持低票价?

中国高铁平均每公里约0.42元,是全球最低的水平

与之对照,法国、德国、西班牙每公里以欧元计价,折算成人民币大多是中国的三四倍,日本新干线票价约为中国的四倍

这不是“做慈善”,而是明确的普惠策略:先把人流跑起来,把通勤、探亲、旅游的门槛降下来,才能带动产业与消费把路网养起来

黄金周你在候车室看过凌晨四点的咖啡机,同一台机器会在中午被另一个背包客再点亮,这就是出行需求被释放的具体模样

负债6万亿也要修到世界第一,中国高铁曾日亏4亿,如今CR450冲刺400时速,0.42元每公里值不值?-有驾

低票价的背后,是更大的经济盘子在转

2019年铁路投资8000亿元,拉动相关产出1.44万亿元,简单算,一个亿投资能撬动1.8亿GDP

这些增长不是抽象的指数,而是钢轨、道砟、变电站、通信系统一环扣一环的产业链

广东云浮因高铁打开通道,不锈钢产业线出口到两百多个国家,带动三万就业,很多焊工在周末穿着工作服去赶晚班车,手里还拎着刚拿到手的加班费

湖南新晃的高铁新村,以前卖黄牛要蹲足半月才能凑上买家,现在早上装车,傍晚就能把钱收在手机里

2019年当地村民月收入达到2000元,人均年收入比通车前翻了数倍

盈利线路也在给出示范

负债6万亿也要修到世界第一,中国高铁曾日亏4亿,如今CR450冲刺400时速,0.42元每公里值不值?-有驾

京沪高铁早在2015年就净赚65.8亿元,是全球少数“长期正现金流”的高铁线之一

新开的杭台高铁,通行两年后,沿线GDP上涨2%,就业增3%,旅游贡献4%,周末在台州站能看到提着钓竿的年轻人和拎着菜篮的老人同车,因为玩与买菜都被“放进了两小时生活圈”

研究显示,高铁对欠发达地区的拉动更明显,一般能促进3%到5%的经济增长,京广高铁沿线每年被拉动的GDP约300亿元

技术层面也不是“拿来主义”就结束了

从2004年“市场换技术”,到如今“再创新”,中国已经把体系化的标准、供应链与试验能力做厚了

2024年12月29日

CR450动车组样车发布,多项指标达国际领先,2025年进入低速度级试验阶段,目标商业运营速度指向400公里/小时

负债6万亿也要修到世界第一,中国高铁曾日亏4亿,如今CR450冲刺400时速,0.42元每公里值不值?-有驾

这不是单一速度的追逐,更多是能耗、噪声、维护、调度的综合优化,实验段旁的声屏障每隔几十米一个温度传感器,监控数据像心电图一样实时回传

国际舆论的态度也在变化

2013年,纽约时报公开承认中国高铁发展成功,此前不少西方媒体的“质疑论”收声了,更多国家开始研究可行性

美国铁路协会在2020年提出2.7万公里高铁规划,覆盖43个州,欧洲多国也在推进新线或升级线

中国这套打法——集中订单、强技术谈判、全产业链配套——被当作案例梳理,连一些海外轨道企业的年会PPT里,都开始引用京沪、京广的数据曲线

建设还在加码

2025年前三季度,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937亿元,同比增长5.8%,前10个月累计6715亿元,同比增长5.7%,新线、新枢纽在持续推进

负债6万亿也要修到世界第一,中国高铁曾日亏4亿,如今CR450冲刺400时速,0.42元每公里值不值?-有驾

同时,覆盖目标更加清晰:到2025年,高铁网将覆盖97.2%的城区人口50万以上城市,2035年里程力争达到7万公里

这意味著更多县城的站前广场会在傍晚热闹起来,路边的砂锅粉和豆腐花摊会比以前收摊更晚半小时

当然,争议也一直有

是否应长期坚持低票价,有人建议适度涨价缓解亏损,也有人强调普惠属性应优先民生,这是公开存在的不同观点

至于“负债能不能长期扛住”,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大型基础设施的生命周期问题——

只要负债率稳中有降、现金流改善、外部溢出持续扩大,账就显得可持续;

反之则需要调整节奏

负债6万亿也要修到世界第一,中国高铁曾日亏4亿,如今CR450冲刺400时速,0.42元每公里值不值?-有驾

这些判断需要更多公开数据来验证,尤其是运能利用率、客货兼顾能力等核心指标

更关键的是,当高铁从“只运人”向“人货并重”微调时,综合效益会再次打打开关,1200公里内的时效性货物会更偏向高铁网络,飞机与公路也会重新分工

对普通人来说,最大变化是“活动范围翻倍且可预期”,早上在合肥吃完早餐,午后在南京谈完客户,晚上还能赶回家陪孩子写作业,这种确定性是生产力

从城市群到都市圈,中国高铁像肌理一样把区域缝合,长三角的“互相借人手”已经从新闻标题变成企业的日常操作

如果把中国高铁这二十年做个压缩包,关键词大概是:决心、技术、普惠、耐心

它从来不是一条简单的商业线,而是国家战略级的公共品,亏损不是目的,赚钱也不是全部,真正的目标是把人、货、信息和机会运到同一张桌子上

回到最初的问题——0.42元每公里值不值?

看过春运凌晨的候车室、看过县城站前的新厂房、看过CR450在试验线掠过的车灯,那答案其实已经写在路基里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