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走访 铂智3X在上海的逆风翻盘记
上海闵行那家广汽丰田店,周末下午人不算多。靠窗的位置摆着一台白色铂智3X,车漆还带着刚打完蜡的光泽。陈先生围着它转了三圈,手指在门把上摩挲了一下——他那辆开了八年的凯美瑞,就停在外面停车位。他原本是来做保养的,结果被售后那位“保客专员”拉过去看新车,说什么610公里续航、顶配才十五万出头,还带激光雷达,“还是丰田的料子”。陈先生笑笑:“我哪想过会换电车啊。”可不到半个月,他就把老凯美瑞置换掉了。
销售经理李明说,这样的事最近一个月发生得有点频繁。“我们这边铂智3X现在一个月能卖五十多台,占到总销量四分之一,比凯美瑞都高。”他翻手机给我看上个月的数据——油车里的销冠也就四十来台。听隔壁店的小张讲,全市八家广丰店差不多都是这个情况,有些甚至更猛。
7月份全国卖了六千八百多辆,这款今年三月才上市的新纯电SUV,从数字上已经甩开同级别的大众iD.4系列不少。而且,它还改写了一种固有印象:以前提起合资品牌电动车,不少人心里蹦出来的是“杂牌感”,配置寒酸、价格虚高。这回铂智3X像是在硬壳子上敲出个口子,让很多原本只信国产新能源的人开始犹豫起来。
不过李明嘴里反复提到一句话:“它是踩着前面几款失败车型站起来的。”尤其是上一任——当年叫bZ4X,现在叫铂智4X,那真是让他们卖得心累。一年下来,全国才五千多辆,我们这种大城市单店一个月也就几十台,还没现在十分之一呢。有客户要买,他们都会劝去看看3X,不用拐弯抹角,因为市场反馈差太远了。
当初4X的问题,一开始定价就是个坑:接近十八万起步,同价可以买到自主品牌堆满配置的大尺寸SUV,也能入手新势力智能化不错的产品。“客户凭啥选你?”小张摊手。他补充说,还有内饰用料问题,为环保用了大量织物材质,可消费者觉得廉价,“二十万买来的中控屏比不上国产十万块车型”。而且“三电”再安全、高效,对普通用户来说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串名词,他们更关心眼前能体验到什么功能和质感,就像有人买手机只认屏幕清晰度和拍照效果一样,你芯片工艺再先进,他未必懂得欣赏。
老李回忆,当时甚至有人坐进展车不到两分钟就摇头走人,说味道怪、不习惯触感。这些声音厂家不是没听见,只是反应慢了一拍。而这次推出铂智3X,就是一次明显纠偏:价格直接压到了10.98万元起步,高配15.98万元拿下610公里续航;14.98万元还能加激光雷达版本。这几个数字连一些油车都比不过,更别说同类合资纯电动了。有意思的是,我碰到个来看比亚迪宋PLUS EV的人,被朋友喊过来试驾丰田的新电动车,最后订单就在这里签下去了,说心理落差小很多,而且对售后放心点儿。
除了价格,本土化调整也很彻底。我注意到中控大屏终于跟国内主流尺寸接轨,还支持连续语音指令,不用每次唤醒;副驾驶储物格增加软包衬垫,据说这是调研发现女司机放包容易磨损东西临时加上的细节;方向盘按键布局也改成国人习惯顺序,以前老外设计那套总让人找半天灯光控制在哪儿。此外还有个冷门配置,小李悄悄告诉我——顶配隐藏式雨刮喷嘴,在冬天结冰路段特别实用,不会冻住喷水孔,这是之前只有进口高端车型才有的小玩意儿,现在直接标配给中国版顶配型号了。
用户群体定位精准也是关键一步。据调查,新购用户80%来自40-50岁的置换或增购,其中不少原先开的就是卡罗拉、汉兰达这样的燃油丰田。他们对品牌可靠性认可,但又想尝试新能源,只是不太信任自主厂商,所以看到熟悉LOGO自然愿意聊聊。一位王先生就是这样,他开卡罗拉跑业务跑了整整10年,看中了稳定性和低故障率,如今孩子大学毕业搬出去住,他决定换辆空间稍大的纯电SUV代步,“省点油钱,也安静”。他说自己最怕冬天续航缩水,但销售演示完热泵空调工作方式后,他觉得可以接受,并特地问有没有北方防寒视频参考(后来工作人员发给他东北试驾的视频)。
渠道方面变化挺大,以前卖油车谈优惠送脚垫这些套路,在新能源客户身上不好使,人家更关心实际体验。所以他们成立专门团队,每个人必须会演示自动泊车、高速领航等功能。我跟过一次,他们真的把展厅里的展车开去客户小区楼下演示,全程耐心解答充桩费用怎么算、不同功率桩速度区别等细节,还有师傅现场提醒不要长时间快充影响寿命,这种话一般销售不会主动讲,可这批新人培训时被要求必须告知真实使用建议,否则容易引发售后投诉麻烦自己找罪受。另外还有“保客专员”岗位,把进店做保养或维修超过三年的老用户筛出来重点介绍置换政策,上个月仅这一项贡献销量占据全店一半左右,非常凶猛的数据表现背后,其实是一套体系升级后的产物,而不仅仅靠产品硬实力撑场面罢了。
背后的战略支撑,是去年提出并落地的RCE体制——简单理解,就是研发决策权更多交给中国团队,由本地工程师担纲主导开发,中国市场需求优先级提高。不少业内朋友私底下评价,这是合资厂商这些年来最务实的一次改革动作,因为此前那些所谓全球同步车型,总感觉慢半拍、不接地气,而RCE让开发周期缩短、本土化程度提升,比如铂智3X从立项之初就在考虑南北方极端气候适应性、电池预热逻辑优化等细节问题,这些都是以前日本总部拍板模式里很难快速落实的小改动。
未来挑战依然存在,比如如何吸引年轻消费群体,目前40-50岁仍占绝对多数;又比如部分中小经销商缺乏完整新能源服务能力,仅靠设立主管可能无法支撑更多新品上市后的交付与维护压力。而竞争环境不会停歇,自主与新势力更新迭代速度快,如果不能保持这种快速响应,很可能重蹈覆辙。
至于陈先生,上周末我路过他家楼下,看见白色铂智3XE正插在物业地下库的新建直流快充桩上冒绿灯泡泡闪烁。他正拎着两袋菜回来,一边按钥匙锁门,一边冲邻居喊:“这玩意儿真安静,下班回去脑袋都轻松!”只是转身又嘀咕一句,“就是早晨忘记预约加热座椅的话,那屁股……凉嗖嗖。”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