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6日 ,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在微博发文直接驳斥"剔除中国供应链"的传言 ,称"供应商选择完全基于质量、成本、技术能力及供货连续性 ,不将原产国作为排除标准" 。这一回应迅速引发热议 ,让我们透过数据和事实 ,看看特斯拉与中国供应链的真实关系。
上海超级工厂:特斯拉全球供应链的"心脏"
航拍镜头下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 ,银灰色屋顶与黑色墙面构成的建筑群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这座占地86万平方米的巨型工厂不仅是特斯拉在亚太地区的制造中心 ,更是其全球供应链体系的关键枢纽。
陶琳在回应中透露 ,上海超级工厂已培育400多家本土供应商 ,实现95%的零部件国产化率。这意味着一辆在中国生产的特斯拉汽车 ,从电池到芯片 ,从内饰到车身 ,几乎所有核心部件都来自中国本土企业。更值得关注的是 ,其中60多家中国供应商已成功进入特斯拉全球采购体系,
将"中国智造"输出到美国、德国等其他生产基地。
生产线上的真相:机械臂不会说谎
走进Model 3的生产车间 ,红色机械臂正以毫米级精度进行焊接作业 ,车身在传送带上缓缓移 动 ,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安装零部件。这里每分钟就能下线一辆新车 ,如此高效的生产节奏背后,是中国供应链的强大支撑。
《上海证券报》援引特斯拉中国负责人的话强调 ,"剔除中国供应链"完全是不实消息。事实上,中国不仅是特斯拉的生产基地 ,更是其全球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电池连接件到传感器组件 ,从散热器到功能膜材 ,中国供应商已经深度融入特斯拉的产业链。
供应商体系:60家中国企业走进特斯拉全球朋友圈
特斯拉的供应商名单揭⽰了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 中国企业已经成为其全球供应链的核心力量。以下是部分关键零部件的中国供应商:
这些数据背后 ,是中国制造业的整体实力提升。从简单的零部件加工到核心技术研发 ,中国供应商正在向产业链高端迈进 ,这也是特斯拉无法轻易"剔除"中国供应链的根本原因。
价格差说明了什么? 中国供应链的成本优势
最能说明问题的是价格。在中国市场 ,Model 3的起售价为3.325万美元 ,而在美国市场则为 3.699万美元 ,价差达到3740美元。这一价格优势正是源于中国供应链的高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不仅满足中国市场需求 ,还出口到欧洲等地区。如果真如传言所说要"去中国化" ,特斯拉将面临生产成本上升、产品竞争力下降的双重打击 ,这显然不符合其商业利益。
全球产业链的互利共赢
事实上 ,特斯拉与中国供应链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互利共赢的。特斯拉通过本土化生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中国汽车产业则通过与特斯拉的合作提升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有利于双方 ,也为全球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提供了范例。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本土供应链的竞争力还在不断提升。从电池技术到自动驾驶系统 ,中国企业正在各个领域突破创新。这种技术进步带来的不仅是成本优势 ,更是质量和效率的全面提升。
对于特斯拉而言 ,"去中国化"不仅不现实 ,更是不明智的选择。 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拥有最完整的产业链和最具竞争力的供应商体系。在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关键时期 ,与中国供应链深度绑定 ,才是特斯拉保持领先地位的明智之举。
您认为特斯拉真的能离开中国供应链吗?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别忘了点赞关注,获取更多深度解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