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去4S店看那台纯电GLC,直接被仪表盘上的那个39.1寸巨型屏幕晃了眼——屏幕大到整个仪表盘都快成了滑动条了。销售哥还笑着说:这不是摆设,怎么着都能自定义界面,用起来顺手得很。我当时心里嘀咕,这屏幕实在大得有点夸张,开车起码要抬头好几次吧?(体感/样本少)
说回来,屏幕变大这事儿,其实奔驰蛮有原则的。你以为他们一味往全触控那条路上跑?不,他们还特地留了实体按键。上次有个奔驰老车主抱怨:方向盘上那个实体按键没了,开起来真别扭。奔驰听进去了,给纯电GLC装回去了。毕竟对他们的用户群来说,尤其是买GLC这种偏成熟客户,按键的触感和操作反馈很重要,数字化不能完全取代物理按键,那感觉就像拿筷子吃饭突然得用手指头夹菜,怪别扭的。
我给你算了一个心算活儿:假设这大联屏加成让整车研发成本多了近10%,单单屏幕和硬件部分涨幅就快干到3万元,但考虑到这样的大招能吸引至少15%更爱新技术的客户,估计保值率会稍有提升,综合下来,变动其实有限(粗略心算,仅供参考)。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里面记着设计师说,他们对这屏幕大小的选取还挺有研究。一开始想做40寸以上,但技术上整块屏幕有散热和响应时延问题,最后妥协到39.1寸。这调和感,不一定是巧合,更多是妥协的结果。
说起供应链,这块大屏的背后是个活生生的拉锯战。原以为厂商能一把抓全屏供应商,结果恰恰相反——屏幕面板、触摸传感、驱动电路,供应商各有分工,直接套用软件更新一轮,也能牵动几百条零件链,甚至得临时改配件设计。有点像煮一锅汤,虽然你有主料,但佐料供应不全,味道就差了。奔驰这次还好,得益于它在面板供应商那边的长期合作关系,才能顺利把这尺寸拉大。
前面提到这屏幕能自定义快捷键,说实话我还没细想过,用户真实操作惯会不会被设置选项搞得更复杂。这种可配置东西多了,有点像家里遥控器按钮一堆,结果反而找不到常用功能,这是我的担心。
和同级别的宝马iX3、奥迪Q4 e-tron比,奔驰这套大联屏带来的操作方式明显更前卫,但对实际用车感受来说,宝马和奥迪都少了这么极致的大屏。比如宝马iX3那种8.8寸中控配12.3寸仪表,按键和旋钮还齐活着,操作灵活性和直接感没被牺牲。奔驰这种39寸一体屏,虽然开眼界,但日常用起来会不会被屏幕面积淹没?感觉还真得等更多车主用过才知道。
我先前还觉得,物理按键绝对会被触控替代,这思路有点太极端了。毕竟体验不是单纯谁看起来酷就行。人对触感和反馈的需求不可能凭数据多少完全判定,比如开车时按下音量,没反馈很烦躁。但这里有意思的是,奔驰通过用户年龄、市场分布,甚至地区喜好做了数据分析,得出保留实体按键的决策。这个基于真实反馈的妥协,倒让人觉得豪华车还真是有点人情味。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讲完硬件,不提提软件生态么?毕竟大屏幕背后跑的是MBUX系统,升级和流畅度才是关键,硬件再大,卡顿了啥都折扣。奔驰没说得太明白这块,这部分(这段先按下不表),不过市面反馈还算不错,体验改善显然是有的。
我听一个修理工说,现在拆这类超大屏幕时,比普通屏幕多了不少活儿:线材多,结构复杂,维修成本感觉起码增加了20%(体感/样本有限)。这会不会长远影响用户的保养心态,或者影响二手车市场?这是个问题。
再问你一句,如果给你选,是真实的物理按键丰富,还是超大屏幕自由配置,你更倾向谁?有没有想过,这两者共存其实挺像咱们手机,既有实体音量键,也有满屏触控,但车里情况更复杂,因为你是在开车。
看着奔驰这折衷式的创新,一方面试图用大屏抓住科技感,另一方面又不丢掉物理按键,这种做法和很多手机厂商当初在实体键和触摸屏之间摇摆很像。不过豪华车更讲究的是直观和安全,这就是背后那条供应链、设计博弈的影子。
那个39寸屏幕带来的视觉震撼是真,美不美也能有争议,实操好不好,还得看更多路上的表现。下次坐车我不放松警惕,盯着这屏幕看看它有没有过度抢戏主导驾驶。
你有没有注意过自己的车,上面到底是按键多还是触摸多?有没有那么一瞬间,硬是去按实体键,结果找不到了,不惯的感觉?这是不是告诉我们,在未来还得多给传统留点空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