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瑞士充电站开业,电价0.39CHFkWh,折合3.5元人民币

最近,一则关于保时捷的新闻在车圈里引起了不少讨论。

说的是保时捷在瑞士开了一个非常豪华的充电服务中心,充电价格定在了每度电0.39瑞士法郎,折算下来大概是3.5元人民币。

有意思的是,保时捷在宣传时,特意把这个价格称作是给客户的一大“低成本优势”。

这就让咱们国内的很多电动车主感到有些困惑了,3块5一度电,在国内不少地方都快赶上高峰时段的“天价”了,怎么到了瑞士,这个以高消费闻名的国家,反而成了便宜的代名词?

保时捷瑞士充电站开业,电价0.39CHFkWh,折合3.5元人民币-有驾

这背后到底是什么情况,是咱们对欧洲的物价有什么误解,还是说这里面藏着更深层的门道?

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这件事。

首先,我们得把目光投向事件的发生地,瑞士。

具体位置是在一个叫Signy-Avenex的地方,这是保时捷在全球建立的第七座,也是在瑞士的第一座所谓的“充电服务中心”。

请注意这个用词,它叫“中心”(Lounge),而不是简单的“充电站”。

这个词本身就透露出一股不一样的气息。

它不是咱们印象里那种露天停车场里孤零零立着的几个充电桩,而是一个设施齐全、环境优雅的专属空间。

你可以想象一下,当你把保时捷开进去充电时,人可以进入一个堪比机场贵宾休息室的地方,里面有舒适的沙发、免费的饮料和点心,还有高速网络和干净整洁的卫生间。

为了确保这份尊贵体验不被外人打扰,保时捷还设置了相当严格的准入机制。

充电站的入口装有识别系统,只有预先在保时捷系统里绑定了车牌和车主身份的用户,车辆开到门口,栏杆才会自动升起。

保时捷瑞士充电站开业,电价0.39CHFkWh,折合3.5元人民币-有驾

这种做法,一方面有效防止了充电位被无关车辆占用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营造出一种强烈的专属感和社区感,让车主觉得这不仅仅是在充电,更是在享受一种品牌服务。

再来看看硬件配置,这个充电中心可以说是武装到了牙齿。

总共设置了6个快速充电枪,别看数量不多,但个个都是“狠角色”,单枪的最大充电功率达到了惊人的400千瓦。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目前在国内,我们能接触到的公共快充桩,功率普遍在60到120千瓦之间,能达到180千瓦的已经算是非常高效的了。

而400千瓦的功率,配合保时捷自家的Taycan或者纯电Macan车型所搭载的800伏高压电气架构,充电速度快得惊人。

官方给出的数据是,一台Taycan车型,电量从10%充到80%,只需要大约18分钟;新款的纯电Macan也只需要21分钟。

这基本上就是停个车,去休息室喝杯咖啡、上个厕所的时间,车辆的续航就恢复了大半,极大地缓解了长途旅行中的里程焦虑。

现在,我们回到那个最引人关注的价格问题上:每度电0.39瑞士法郎,约合3.5元人民币。

对于习惯了国内充电价格的我们来说,这个价格确实不便宜。

在国内,大部分地区的公共充电桩,一度电的价格通常在1块到2块钱之间,很多地方的充电运营商还会在夜间推出谷时电价,价格甚至可以低到几毛钱。

保时捷瑞士充电站开业,电价0.39CHFkWh,折合3.5元人民币-有驾

即便是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在用电高峰期,充电价格也很少会超过3元。

所以,当我们听到保时捷把3.5元一度电称作“低成本”时,第一反应是难以理解。

然而,我们不能简单地用我们身边的标准去衡量另一个国家的情况。

俗话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价格的高低,永远是相对的。

要想理解保时捷的“低成本”之说,我们就必须把这个价格放回到瑞士当地的消费环境中去考量。

瑞士是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国家之一,其能源价格自然也水涨船高。

根据公开数据,瑞士的居民用电价格大约在每度电0.25到0.30瑞士法郎之间,而商业运营的公共快速充电桩,价格则要昂贵得多,普遍在0.60到0.80瑞士法郎一度电,有些地段和运营商的价格甚至会更高。

这样一对比,保时捷提供的0.39瑞士法郎一度电的价格,就显得非常有竞争力了。

它确实比市面上绝大多数的公共快充服务要便宜将近一半。

所以,保时捷的宣传并没有夸大其词,对于一位生活在瑞士的保时捷车主来说,能在一个五星级环境里,用比外面“大路货”便宜得多的价格,享受顶级的充电速度,这确实是一项实实在在的福利和优势。

保时捷瑞士充电站开业,电价0.39CHFkWh,折合3.5元人民币-有驾

搞清楚了这一点,我们就能更进一步地看清保时捷这盘棋的下法。

很显然,保时捷建设这些充电中心,其首要目的并不是想通过卖电来赚钱。

它的核心逻辑在于服务和品牌建设。

这些零星分布在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的充电中心,就像是保时捷为其高端客户群体打造的一个个专属俱乐部。

它的目标客户非常明确,就是那些购买了保时捷电动车的车主。

通过提供这种排他性的、高品质的充电体验,保时捷在不断强化其品牌的豪华属性,提升客户的忠诚度。

这是一种典型的“服务溢价”策略,让车主感觉到,他们购买的不仅仅是一辆性能出色的汽车,更是一整套尊贵的服务和一种身份的象征。

这是一种“小而美”的商业模式,追求的是极致的单点体验,而非全面的市场覆盖。

而这,恰恰与我们中国在新能源领域所走的发展道路形成了鲜明对比。

中国的电动汽车发展,从一开始就是一项着眼于未来的国家级战略,其目标是实现能源结构的转型、推动产业升级,最终让电动汽车走进千家万户。

因此,我国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从顶层设计上就追求的是“大而全”和“普惠共享”。

保时捷瑞士充电站开业,电价0.39CHFkWh,折合3.5元人民币-有驾

以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国家队”和特来电、星星充电等民营巨头为代表的力量,在全国范围内编织了一张全球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充电网络。

根据中国充电联盟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国的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已经突破了992万台。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这是一个足以让任何国家都望尘莫及的数字。

我们追求的是让每一位电动车主,无论是在繁华的东部沿海,还是在广袤的西部内陆,都能方便、快捷、并且以一个相对低廉的价格为自己的爱车补充能源。

这背后,体现的是强大的基建能力、完整的工业体系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所以,当我们看到保时捷在瑞士的新闻时,我们不必去嘲笑那3.5元一度电的“低价”,因为在当地环境下它确实有其合理性。

但我们更应该感到自豪和庆幸。

正是因为我们国家强大的执行力和长远的战略眼光,才让我们能够享受到今天这样便捷、实惠的充电服务。

保时捷的充电中心,好比一家精致昂贵的私房菜馆,菜品一流,环境优雅,但它终究只能服务一小部分人。

而中国的充电网络,则更像是一个覆盖全国的、高效运转的公共餐饮系统,它确保了数以亿计的民众都能解决日常的吃饭问题。

两种模式,服务于不同的市场,反映了不同的国情,没有绝对的谁好谁坏。

但从推动整个社会向绿色能源转型的广度和深度来看,从科技发展成果惠及最广大人民的角度来看,我们所走的这条路,无疑更具魄力,也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骄傲。

我们能把3.5元一度电看作是“昂贵”的,这件事本身,就是我们幸福生活和国家强大的最好证明。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