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途归来,你的车不是累,是心态崩了

五一的妖风刮过去了,高速免费的时间一到,收费站的ETC比谁都敬业,准时开始抬杠上班。

长途归来,你的车不是累,是心态崩了-有驾

你,一个都市丽人或者精神小伙,开着你那个贷款买来的、被车企营销吹成“移动的家”的铁罐头,跑了个几百上千公里,回到了你那个“温馨的鸟笼”。

长途归来,你的车不是累,是心态崩了-有驾

你觉得你很累,你的车,比你更累。

或者说,它不是累,它是心态崩了,它在用一身的泥点子和内饰里的薯片渣子,对你进行无声的控诉。

长途驾驶后的汽车保养?别整那些4S店发的小册子话术了,什么“给爱车一个SPA”,听着就想吐。讲真,这不叫保养,这叫渡劫之后的“固本培元”。你以为你开的是车?不,你开的是一个大型的、需要定期充值信仰的、移动的“压缩毛巾”,一趟长途下来,它就被泡发了,露出了疲态。

长途归来,你的车不是累,是心态崩了-有驾
长途归来,你的车不是累,是心态崩了-有驾

所以第一步,必须是给它“洗个澡”。

这不叫清洗,这叫“净身”,是把跑长途沾染上的“红尘浊气”和“因果业障”一次性洗掉。尤其是前保险杠和后视镜上那些密密麻麻的虫子尸体,那是它为你挡下的“劫”,是功德,也是罪过。你不给它洗干净,下次出门,这些虫子的冤魂都得跟着你。当然,别傻乎乎地拿着高压水枪对着发动机舱一顿猛冲,那不叫洗车,那叫给ICU病人拔管子,纯属作死,雷电法王杨永信看了都得给你点个赞。

长途归来,你的车不是累,是心态崩了-有驾

洗完了,就得看看“脚”了。

轮胎,就是你这个铁罐头修仙者的“道基”,道基不稳,元神都得散了。什么胎压检测、磨损检查,这些都是基本功。我作为一个曾经的特斯拉车主,跟你说句掏心窝子的话,电动爹那动不动就两吨多的体重,对轮胎的压迫简直是三体人级别的。跑一趟长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拜神一样地趴下去看轮胎,生怕哪个不长眼的钉子或者玻璃碴子,给我来个“道心破碎”。

很多人说要去做四轮定位,说什么跑偏、方向盘抖动。是是是,都对。但现实是什么?现实是,只要你的车没直接往沟里开,大部分人根本感觉不出来那点细微的跑偏。真正的跑偏,是你发现你的工资永远跑不过房价,你的发际线永远跑不过年龄。车的这点小毛病,算个屁。

然后,是核心中的核心,检查“油液”。

这玩意儿在玄幻小说里,叫“真元”、“灵液”、“圣水”。机油就是你的“本命真元”,跑完长途,发动机跟人干了三天三夜一样,真元损耗巨大。你拔出机油尺一看,哟,黑了,少了,那不是机油,那是你爱车哭出来的血泪。赶紧给它换,或者加上,别犹豫。

长途归来,你的车不是累,是心态崩了-有驾

刹车油,那是“护体罡气”,关键时刻是用来保命的。冷却液,那是“玄冰真气”,用来压制发动机这个“心魔”的。这几样东西,只要缺了,就好像一个修仙者真气耗尽、罡气破碎、心魔大起,你觉得他还能上路?他上路就是去投胎,还是赶着去的那种。

长途归来,你的车不是累,是心态崩了-有驾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别说,还真挺形象的。

接下来,是很多人会忽略的“龙骨”——底盘。

你在高速上开得有多爽,你的底盘在下面替你挨了多少揍。那些飞溅起来的小石子,就是暗器;那些看不见的坑洼,就是陷阱。你跑完一趟回来,车身锃亮,感觉自己666,结果底盘可能已经被打成了筛子,各种油液渗漏,跟人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四处漏气。所以,找个地方把车升起来,看看你的“龙骨”是不是还安好,这是一种对自己钱包的尊重。

然后,刹车。这玩意儿是给你保命的,保命的!省这点钱干嘛?

跑长途,尤其是山区,你那个刹车片一直在摩擦,摩擦,在过热的边缘疯狂试探。等回到家,它可能已经薄得像张纸了。你不检查,下次出门,一个红绿灯,你一脚下去,车没停,魂儿先飞了。这不叫省钱,这叫给阎王爷提前上供。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其实最烦搞这些东西,太麻烦了。什么空调滤芯要换,什么电瓶要检查,理论上都对。但人到中年,就是懒。我的处理方式通常是,把车开到店里,跟师傅说,给我整,往全套了整。然后坐在休息室里喝着免费的咖啡刷手机。花钱,就是为了买“不用我操心”这五个字。

所以,你看,所谓的汽车保养,本质上是一种现代人的精神仪式。

它让你感觉你对这个昂贵的工具尽到了责任,让你在下一次出发前获得一种虚假的“掌控感”和“安全感”。你会买奔驰,你保养的不是发动机,是那个三叉星徽的玄学光环。你会买特斯拉,你保养的不是电池,是你作为“科技信徒”的信仰。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最终的最终,你把这些都做完了,是不是觉得特有成就感?觉得自己是个顾家爱车的好男人/好女人?

其实没啥用。

因为真正的保养,是对你自己的保养。你保养车,花了半天,花了几百上千块。回头上班,老板一句话,你这个月的奖金就没了。车企下个月一降价,你这辆车的残值直接崩得连妈都不认识。

所以最好的保养是什么?是检查完车没啥大毛病之后,赶紧把它开到二手车市场,趁着车况还好,卖个好价钱。

然后你就会发现,不开车,只打车,才是这个世界上最顶级的、最省心的、永不过时的用车之道。

就问你怕不怕?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