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降价反噬车企!比亚迪紧急叫停价格战

疯狂降价反噬车企!比亚迪紧急叫停价格战-有驾

北京某比亚迪海洋网门店,销售员反复向顾客确认:“7月1日起,所有优惠方案作废。”一张温馨提示图片在社交平台疯传,宣告着新能源汽车行业价格战的转折点。比亚迪作为行业龙头,率先撤出这场“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混战。2025年6月底的这场撤退,背后是存货金额飙升至1544亿元的残酷现实,以及33%的同比涨幅

降价再也换不来销量了。曾经屡试不爽的促销手段,如今成了饮鸩止渴。2025年1-5月,比亚迪累计销量仅完成全年550万辆目标的32%,降价对销量的刺激日渐疲软。行业利润率跌至3.9%的历史冰点,甚至低于钢铁等基础工业。广汽集团2024年净利润暴跌81%,长安汽车单车利润缩水至千元级别,全行业陷入“增收不增利”的泥潭。国家发改委早在3月便痛批车企“恶性竞争”,直指虚假宣传与亏本卖车正在摧毁行业根基。

供应链的哭泣被忽视了太久。一辆车2万多个零部件,六成依赖外部采购,降价成本最终转嫁到最脆弱的环节。“让产品达到车规级,却要卖出消费级价格,这是逼我们偷工减料!”一位供应商的控诉撕开行业伤疤。车企账期平均长达182天,超国际车企2倍,票据支付还要再扒一层皮——若想提前兑现,需支付5%-8%的“过路费”。6月多家车企虽承诺“60天账期”,但供应商只敢“谨慎乐观”:“车企哪能突然变出钱?”

消费者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表面看,Model 3降至22万、秦LDM-i跌破8万似乎是购车良机。但低价背后暗藏危机:某自主品牌研究院负责人坦言,“降本常在看不见的地方,缩短车辆寿命”。更严峻的是,经销商资金链断裂事件频发,有门店卷走车辆合格证跑路,车主钱车两空;智能驾驶过度宣传导致安全事故,花哨门把手延误救援……监管终于出手,工信部6月严查产品一致性,直指质量安全隐患。

无序竞争的恶果正在反噬全行业。三年四轮价格战后,车企净流动资产总和较2021年峰值蒸发62%。中信证券警告:“有些公司将死于流动性危机。”虚假宣传、水军抹黑、供应链压榨已成常态,某车企甚至将竞品技术方案交给更廉价的供应商“复制”。当创新被价格绞杀,行业巨头发出悲鸣:吉利宣布不再建新工厂,李书福疾呼“全球产能过剩”;王传福则借新政出台强调“安全第一”。

监管重拳终于落下。5月31日,中汽协与工信部联手反对“内卷式价格战”;6月《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强制60天账期铁律。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227款车型卷入2025年降价潮,平均降幅11.9%。乘联会崔东树直言:“以简单降价取胜的做法必须摒弃。”

当价格战变成“要钱还是要命”的单选题,中国车企能否在断臂求生后,真正回归技术突围的正轨?

#图文打卡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