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4日,中国新能源汽车巨头比亚迪再次挥出法律重拳。比亚迪网络举报中心发布声明,正式起诉自媒体账号“彭彭在吗”、“生活家林小北”及其所属MCN机构,要求公开道歉并赔偿损失300万元。同时,比亚迪也表示将通过法律途径向其他5个自媒体账号追责。
这并非比亚迪首次对自媒体发起法律行动。就在此次起诉前两天,比亚迪刚刚赢下另一场官司。自媒体“龙猪-集车”及其相关账号因长期发布大量有关比亚迪的不实及侮辱诋毁信息,被法院判决赔偿比亚迪经济损失等共计201.87万元,且经法院强制执行,这笔赔款已执行到账。该自媒体不仅编造“刹车失灵”、“质量缺陷”等谣言,甚至还伪造车主投诉录音,行为极其恶劣。
网络黑公关已成行业公害
随着互联网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网络黑公关现象屡禁不止。一些自媒体为谋取私利,通过诋毁攻击、蓄意捏造虚假信息等手段抹黑企业声誉,操纵“网络水军”和“黑公关”已成为一个灰色产业。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对此态度明确:“如果有媒体基于客观事实对比亚迪进行报道批评的,公司都虚心接受。如果不了解情况,发布了一些误解性的报道,我们也能接受。但对于黑公关、黑媒体,为了黑而黑,长期针对比亚迪,诋毁比亚迪,我们绝不容忍!”
被比亚迪起诉的“彭彭在吗”和“生活家林小北”都是微博VLOG博主,粉丝数量分别达到1001.4万和1204.7万,所属MCN机构为风铃互娱。这些拥有庞大粉丝基础的自媒体账号,一旦传播不实信息,其负面影响将会呈几何级数放大。
巨额奖励与重拳出击并行的维权之路
比亚迪早在2021年便发起了打击网络黑公关的奖励活动,对提供有效线索和证据者奖励5万至100万人民币。2022年6月,为进一步打击网络黑公关现象,比亚迪决定将举报奖励调整为5万至500万人民币。今年2月,比亚迪公布了9位黑公关线索提供人的奖励情况,其中就一条具有重大价值的证据线索,向信息提供人奖励了100万元。
据透露,比亚迪目前在诉的黑号还有37个,已进入黑号观察名单的还有126个,这个数字令人震惊,也反映出网络黑公关产业的庞大。比亚迪此次索赔300万元,绝非意气用事,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法律行动。正如一些网友所言:“像这种不良自媒体早就该整治了,一天天净败坏名声,觉得造谣不用成本一样,如今成本来了!”
司法力量为企业名誉权护航
比亚迪的维权行动得到了司法层面的支持。2025年2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6个企业名誉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体现了人民法院对企业名誉权的全面平等保护和及时充分救济。这些案例明确指出,自媒体运营者发布“黑稿”损害企业名誉应承担侵权责任,为博取流量散布不实消息影响企业正常经营也应承担侵害名誉权责任。
值得一提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在这些案例中特别强调了针对企业创始人的贬损性言论可能构成对企业名誉的侵害。法院认为企业创始人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尤其是对于知名企业,企业创始人名誉与企业名誉高度关联。这一观点为企业维护自身权益提供了更全面的法律支持。
不仅仅是比亚迪:行业集体维权时代来临
面对网络恶意谣言和“黑公关”等行为,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在微博上开设了法务部账号,采取一系列公开行动坚决打击不良媒体。除比亚迪外,蔚来汽车、鸿蒙智行发言人、极氪汽车、赛力斯汽车、深蓝汽车等甚至还通过向全社会悬赏的方式寻找线索,以此打击网络恶意诋毁等乱象。
国家网信办也于2025年7月扎实组织了“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部署地方网信办积极受理处置涉企网络侵权不法行为,督促重点网站平台强化涉企信息内容管理,从严从快处置了一批涉企违法违规账号。这些行动表明了政府层面对于净化网络环境、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的决心。
维权与业绩并进:比亚迪的韧性发展
尽管面临网络黑公关的困扰,比亚迪的业绩仍然表现强劲。最新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比亚迪实现收入约人民币3712.81亿元,同比增长23.30%,其中汽车、汽车相关产品及其他产品业务的收入约人民币3025.06亿元,同比增长32.4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人民币155.10亿元,同比增长13.79%。2025年前七个月,比亚迪全球销量249万辆,同比增长27.4%,其中比亚迪乘用车及皮卡海外销量超55万辆,同比增长超130%,销量已超去年全年。
这些数据表明,尽管面临网络上的恶意攻击,比亚迪仍然凭借产品实力和市场表现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网络谣言或许能暂时影响企业形象,但无法动摇企业的根基。
构建清朗网络空间需多方合力
比亚迪起诉自媒体索赔300万元事件,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维权行为,更是对整个网络生态的净化。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自媒体在享受流量带来的红利时,也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事实真相。
构建清朗的网络空间需要多方合力:企业应当像比亚迪一样勇于维权,坚决打击不实信息;自媒体运营者应当加强自律,坚守职业道德底线;平台方需要加强内容审核,及时处置违法违规账号;监管部门需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广大网民也应提高媒介素养,不轻信、不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
随着法治意识的增强和监管措施的完善,相信网络环境将逐步净化,企业合法权益将得到更好保障。比亚迪此次重拳维权,不仅是为了自身利益,更是为整个行业树立了一个标杆,表明企业有权利也有能力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对于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和网络生态都具有重要意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