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万拿下华为智驾+1400公里续航?这台6座SUV让理想L9车主开始算退车成本
上个月碰见老张,这家伙正蹲在充电桩旁边抽烟。他那台刚提半年的纯电SUV,表显续航320公里,实际跑了180就开始报警。我问他咋不考虑增程,他当时撇嘴:“那玩意儿不就是背着发动机的电车?”结果上周再见面,老张开着台深蓝S09,笑得跟捡着钱似的。
这车长安定价挺有意思,25万起步直接对标理想L9那个价位段。但你仔细琢磨配置单,会发现点门道——人家把省下的变速箱成本全砸在了该砸的地方。华为那套ADS 3.0智驾系统,平常在问界上得选装好几万,这回直接给你装上。我让老张演示城市NOA,那车自己变道、避让加塞车,动作干净利落得像个开了十年车的老手。
续航这事儿其实挺玄学。厂家标的数字和你实际能跑的,中间隔着的可能是一整个冬天的温差。深蓝这台1.5T增程器配180公里纯电,听着不算激进,但人家有个讨巧的逻辑——市区上下班纯电够用,周末跑长途发动机接管。老张说他这一个月下来,油费愣是没超过200块,以前那台纯电车冬天掉电能掉到他怀疑人生。
车内空间布局藏着点心思。第三排腿部空间做到820毫米,我1米78的个头坐进去,膝盖离前排座椅还有两拳富余。二排那个一键放平的座椅,配合车载冰箱和吸顶屏,老张上次带孩子去郊区露营,小家伙在车里看完整部动画片都不闹腾。这种设计对二胎家庭来说,或许比多几匹马力更实在。
快充技术这块,800V平台现在算不上稀罕物,但能把充电时间压到12分钟补300公里的,市面上没几台。我专门查过技术文档,那个电池包用的“井”字形铝合金框架,据说能扛20吨侧向挤压。这种事儿平时用不着,但真出事的时候,可能就是保命的东西。
静音做得也够狠。增程器启动那一下,不看仪表盘你基本察觉不出来。全车双层夹胶玻璃加30处声学包覆,跑高速120的时候,车内说话都不用提高音量。这点上,某些标榜豪华的合资品牌,可能得回去补补课。
价格策略是最狠的一刀。同样配置的理想L9,落地差不多要35万往上走。深蓝把国产化率做到92%,芯片、电池、电机基本都是自主供应链,成本控制住了,配置反而往上堆。这种打法,对那些传统豪华品牌来说,大概就是降维打击的意思。
市场反应挺说明问题。预售首月订单破5万台,高配版占比70%,说明消费者不傻,知道多花点钱上激光雷达值不值。现在路上跑的深蓝S09,车主多半是30到40岁的科技奶爸,手上拿着华为手机,车库里可能还停着台油车备用。这群人要的不是情怀,是实打实的技术落地和用车成本。
增程技术这两年翻身翻得挺彻底。以前大家觉得这是过渡方案,现在看来,或许会成为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主流选择。毕竟充电网络再完善,也架不住某些场景下你就是得烧油。深蓝这套系统油电转换效率做到3.6千瓦时每升,热效率44.8%,已经不比插混差多少。
老张那天临走时说了句话:“以前觉得买车得看品牌,现在发现技术才是硬通货。”这话虽然有点绝对,但细想想,市场确实在往这个方向走。那些还抱着品牌溢价不撒手的厂家,可能得琢磨琢磨,消费者手里的25万,到底想换回来什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