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买了新车就扣三分,真是倒霉到家。
车主愤愤不平地质问交警这新车出厂自带的配置也算违规?
交警直接拿出罚单,理由很直接就算出厂自带的东西如果不符合规定也是违规的。
这样的事情,听起来像是只在短视频里才会出现的情节,没想到现实里还真有,让人一脸懵逼。
你兴冲冲地提了新车,还没捂热座椅呢,就被罚了。
4S店拍着胸脯保证一切合规,但交警却摇头说不符合标准。
厂家躲在一旁默不作声,车主成了夹心饼干。
今天咱们就来看看新车出厂的那些猫腻,以及扣分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首先啊,新车出厂并不一定就万事大吉。
很多人觉得新车嘛,肯定是合规的,厂家都能量产了,不会犯低级错误。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国家的汽车出厂标准和上路标准并不是一回事。
厂家只要通过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大部分就能过关。
但一上路,就得和道路交通安全法打交道。
有时候标准之间的细微差别,就可能让你中招。
比如你贴的车窗膜,可能是4S店送的,但透光率不够70%,一上路就被拦下。
交警一句影响安全,直接扣三分。
这种情况,车主们真的是有理说不清。
另外啊,很多扣分都是藏在一些技术细节里。
比如最常见的号牌悬挂问题。
新车临时牌照,很多4S店直接就糊在前挡风玻璃角落,看起来方便但却违规。
法规明确规定了临时牌照必须粘贴在指定区域,不能遮挡且要清晰。
有些车主图省事,用A4纸随便一贴,那就直接12分起步。
你说冤不冤?
再说贴膜这件事儿吧,现在4S店送贴膜成了行业惯例。
但你知道吗?
便宜的膜透光率低,甚至根本没检测合格证。
交警一查,仪器一测,70%以下,罚款扣分一个不留情。
你跟交警理论这是出厂自带的,没用,人家只认国标不认人情。
还有新车尾部的一些宣传贴纸,有的面积超标或者覆盖了尾灯、反光标,都是隐患,扣分是肯定的。
当然啦,也有一些是厂家的骚操作。
比如部分进口车自带的美规标识或者另类雾灯,到了国内没及时做本地化调整,直接就成了异类,上路就被抓。
厂家说合规,交警不认账,倒霉的还是车主自己。
驾驶感受方面嘛,有些人觉得新车出厂动力调校应该无敌,但实际上很多新车为了过环保关,发动机被阉割了,油门迟钝、动力响应慢半拍。
要想体验推背感,除非选高配,否则只能感受脚底下踩棉花。
底盘呢?
家用车软绵绵的,悬挂一过减速带就像坐船一样。
这些虽然都合规,但体验感确实一般。
智能配置方面更是让人哭笑不得,有些新车自带的高大上辅助驾驶功能实际上只能低速跟车,高速一激活警报响个不停。
你问4S店他们还会说这只是辅助不能全信,让人一脸问号。
关键时刻还是得靠自己。
那谁来为这些冤枉分买单呢?
很多车主觉得既然是厂家或4S店的问题凭啥自己背锅?
但现实很残酷啊朋友们。
法律只认上路人,只要你开车你就是第一责任人。
你不懂法规?
不关交警的事;你贴了不合规的贴膜?
自己负责;厂家没提醒你?
那也没办法交警只看事实不管过程如果你不服可以申诉但申诉成功率你懂的。
大概率是打水漂了。
当然也有一些办法能自保提车时自带检测仪测贴膜查透光率让四s店出示质检报告别信口头承诺还有不要乱贴任何赠送贴纸能不贴就不贴遇到临牌问题一定按要求正规悬挂别嫌麻烦多走一步少扣三分有些人可能会好奇是不是只有国产车才会遇到这种事?
其实并不是合资车豪华品牌也一样有坑之前就有宝马车主因为新车自带的m标被交警认为影响识别而被拦下扣分你说冤吗?
冤但没用标准就是标准只要你上路你就得遵守,。
最后给大家一些建议买车之前先学习一下道路交通安全法重点看号牌贴膜外观配置等条款不要迷信厂家标准更不要迷信四s店的包过承诺哪怕是送的贴膜也要索要合格证自己不懂就找懂车的朋友帮忙验车别等到被罚了才追悔莫及市场未来肯定会越来越严四s店和厂家如果还不自查自纠以后这样的坑只会越来越多不用过于担心只要提前做功课多问一句多查一步大概率能避坑新车上路不是交房钥匙而是新手闯关每一个合规细节都是保命符不怕多一步就怕少一分你说是不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