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李斌点醒了,真是预料之外的干货。你看他就说,新能源车企内卷这事儿,把市场当玩游戏一样。现在大部分车企那价格战打得比菜市场还激烈,打到你都怀疑,这车就是个“充电宝+塑料件”。这不是在搞“零成本”竞争吗?塑料件用两年就脆成饼干渣,真怕哪天开着开着就散架了,换零件的钱都能买个自行车了。咱们旁边坐的朋友上次开车过减速带,咔咔响个不停,吓得我都在想,这车还能不能跑了。
去年我还看到一些行业报告,说新能源车平均售价在4到50万的时候,利润空间有限得可怜。如果说未来纯电车的电池能坚持15年不衰,那不就比油车还划算?可惜人家就算能坚持15年,车都直接报废,那目的还真不单纯。换电池?还能不能省点弹药?但很明显,好多企业都在拼“减配”来降低成本。
我还查了点资料,说市场上说4、5万一辆的油车挺好赚,现在多一分钱没赚到。再看看蔚来这些,几年前还在砸钱补贴,打价格战,结果亏上天。你说他们就说,自己技术比别人先进,品质比别人好,可市场认可吗?亏得都快破产了。资本市场的反应是真实的,股价就像坐过山车,去年市值几天涨几天跌,背后就是“技术抵不过价格”的现实。
更别提,电车比油车贵多少,明眼人都看得出,技术进步的零件成本怎么降低不成问题?可是价格一砍,再好的技术也是“噱头”。尤其你看油车,便宜得让人咋舌,底盘硬、油耗低、维护也不麻烦。你说,新能源车的价格是不是被巨大期待拉得太高了?还是说,钱都在“虚”的 puff掉了,真正落到产品和技术上的那点钱,其实还不到油车一半。
这场疯狂的内卷,到底为了啥?换个角度说,谁能告诉我,这价值到底体现在哪?新能源车的核心竞争力,是续航?还是价格?还是"智能"?但我看,市场最后还是得拼成本和耐用度。你别以为电池15年不衰,实际上很多零件还都得换,最要命的是,愣敢吹扯的那一套,成本到底怎么算的?
现在啊,就剩下一个问题:谁还能坚持?谁还能笑到最后?还是说,这场疯狂的“行业乱象”,就像买菜一样掐架,谁的钱多,谁就赢?这行业的除了吐槽,真没别的别的办法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