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比亚迪 2025 年三季报,不少人拿着利润下滑的数据喊 “扛不住了”,甚至有人说新能源龙头要掉链子。说实话,我盯着报表里的数字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倒觉得这哪是 “扛不住”,摆明是一场主动踩下的 “战略刹车”,不是撑不下去,是在为下一轮冲刺调整姿态。
先把关键数据摆出来,心里有数才好说话。前三季度营收 5662.66 亿元,同比还涨了 12.75%,单看这个数,依旧是行业里的顶流水平。但利润确实不好看,净利润 233.33 亿元,同比降了 7.55%,尤其是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 78.23 亿元,同比下滑 32.6%,这也是 2022 年以来首次出现季度营收同比下滑。销量方面,前三季度卖了 326 万辆,同比增长 18.64%,但 9 月销量同比降了 5.52%,年度目标还从 550 万辆下调到 460 万辆。这些数据堆在一起,难怪有人会慌,但光看表面数字可不行,得往深了扒。
很多人盯着利润下滑就觉得是竞争力不行,其实不然。重点是,利润下滑不是因为卖不动车,而是钱花在了更长远的地方。前三季度研发投入高达 437.5 亿元,同比增长 31.3%,这个数字比净利润还高出近一倍。可能有人会说 “研发烧钱不讨好”,但我想说,这钱花得其实挺有门道。新能源汽车行业早就不是 “谁造得出车谁就能赢” 的时代了,现在拼的是智能化、是技术壁垒。比亚迪今年推出的天神之眼辅助驾驶系统、超级 e 平台、兆瓦闪充技术,哪一个不需要真金白银砸出来?这些技术看着短期内拉低了利润,但其实是在筑高墙,就像十几年前华为砸钱搞研发一样,当时也有人质疑,现在谁不佩服那份远见?
而且研发投入的效果已经开始显现了。10 月前 6 天新增订单超过 23.6 万辆,远超去年同期;海外市场更是爆发出惊人的能量,前三季度海外销量 70.16 万辆,同比激增 132%,直接超过 2024 年全年海外销量总和。10 月 9 日,第 1400 万辆新能源汽车在巴西乘用车工厂下线,这意味着海外本地化生产已经走上正轨。要知道,海外市场的利润空间可比国内价格战里的薄利多销强多了,现在的投入,都是在为未来的高毛利铺路。
再说销量目标下调这事,有人解读为 “卖不动了”,我倒觉得是 “去库存、保质量” 的明智之举。截至三季度末,存货余额达到 1529.73 亿元,比去年四季度末涨了 31.83%,主要是汽车业务库存增加。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价格战打得头破血流,1-9 月新车降价力度达到 10.8%,要是硬着头皮冲销量,要么跟着降价压缩利润,要么堆库存引发更大风险。比亚迪下调目标,说白了就是不想陷入 “以价换量” 的恶性循环,把精力放在优化产品结构、消化库存上,这才是长久之计。毕竟,行业已经从爆发式增长进入成熟调整期,增速放缓、竞争加剧是常态,与其硬撑着保规模,不如沉下心练内功。
还有 10 月份这波超 11 万辆的召回,不少人借此唱衰质量。但我想说,召回不是坏事,反而能看出企业的责任和底气。这次召回的是 2015 款唐系列和部分元 Pro 纯电动汽车,分别解决元器件设计和动力电池密封问题,而且是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启动缺陷调查后主动响应,免费为车主维修更新。对比今年其他车企的召回案例,特斯拉召回超 120 万辆,小米召回近 11.7 万辆,就能明白,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加,召回已经成为行业常态。敢于直面问题、主动解决,反而能提升用户信任度,总比藏着掖着让小问题变成大隐患强。
可能有人会问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怎么办?确实,现在的对手不好惹,特斯拉 FSD 凭数据优势占着高端市场,华为乾崑 ADS 3.0 借鸿蒙生态抢中端份额,小鹏还把城市 NOA 下放至 15 万级车型。但比亚迪的应对策略其实很清晰,一方面搞 “智驾平权”,把高阶智驾系统下放至 10 万级车型,扩大用户基数;另一方面加速高端化,仰望、方程豹品牌逐步放量,弥补高端市场短板。这种 “高低通吃” 的布局,虽然短期内会分散资源,但长期来看,能覆盖更多消费群体,抵御市场波动的能力也更强。
,就像当年智能手机替代功能机时,诺基亚的衰落不是因为做得不好,而是因为没跟上转型节奏,而比亚迪现在做的,就是主动拥抱转型,哪怕短期利润受损。
从全球视角看,比亚迪的海外扩张正赶上好时候。很多国家都在推进新能源替代,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持续增长,而比亚迪凭借全产业链布局,在成本控制和技术适配方面都有优势。巴西工厂的落地、欧洲市场的突破,都说明其全球化战略正在见效。要知道,海外市场的品牌溢价和利润空间都比国内高,一旦海外业务形成规模效应,利润结构会明显改善,到时候再回头看现在的利润下滑,就会明白这是必要的投入。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点,比亚迪正在改变盈利结构。以前大家提起比亚迪,想到的是新能源汽车,但现在它的业务边界正在拓宽,光伏、储能等业务都在发力。这些业务虽然现在贡献的利润有限,但都是未来的增长点,而且能和汽车业务形成协同效应,比如储能技术可以配套新能源汽车充电,光伏业务能为工厂提供绿色能源,降低生产成本。这种多元化布局,能让比亚迪不再单纯依赖汽车销量,抗风险能力会更强。
有人担心,现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透支,后续增长乏力。但我想说,国内市场的需求只是放缓,不是消失,而且随着消费升级,高端新能源汽车的需求还在增长。海外市场更是一片蓝海,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新能源渗透率还很低,未来增长空间巨大。比亚迪现在的布局,正是瞄准了这些长期机会,短期的利润下滑,不过是为了长期发展付出的 “学费”。
最后我想说,判断一家企业行不行,不能只看短期的利润涨跌,更要看它的战略布局和技术储备。比亚迪当前的研发投入、海外扩张、产品结构优化,都是在为未来 5 年、10 年铺路。就像股市里的长期投资,不能因为短期的震荡就慌了神,要看清大方向。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车是不可逆的趋势,而比亚迪作为行业龙头,只要能扛过这次转型的阵痛,未来的发展空间依然巨大。
所以,比亚迪不是 “扛不住了”,而是在 “深蹲起跳” 前的蓄力。那些盯着短期利润唱衰的人,可能忽略了企业发展的长期逻辑。当然,转型过程中肯定会有风险,比如研发投入不及预期、海外市场拓展受阻等,但至少从目前的布局来看,比亚迪走的是一条正确的路。毕竟,真正的强者,不是永远一帆风顺,而是在面临挑战时,能主动调整姿态,为下一轮增长积蓄力量。
声明:
为了提高创作效率和阅读体验,本文有借助使用AI工具进行辅助创作,请注意甄别。作为自媒体一直遵循客观理性地评论时事,不搞极端言论带节奏,仅传播正能量。文中数据来自各媒体公开报道,但信息可能会更新,因为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本文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请大家理性阅读
全部评论 (0)